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从策略上看,一直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战略模式.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民间文化濒危状态依然十分严峻,民间文学艺术遗产一边在保护,一边则在急剧消失.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几乎没有法律约束的使用和开发,失去政府管理和疏导的无序竞争,形象工程对民间文化的冲击、对民风民俗的摧残,各种工艺、仪式赝品的喧嚣,使得这些古老文化基因的薪火相传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控制传统社区群体之外的人对民间文化的商业性使用,实现权利主体的利益分享权,以及在不破坏它们的传统和原生境的基础之上实现自我创新,在这之间如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需要,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未来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中,对民间文学艺术应当采用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艺术是地域民族群体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现代文化的侵蚀,加之恶意侵权、传承人减少等原因,民间文学艺术传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民间文化艺术具有浓郁的黑土地理文化特质和特殊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色彩,是黑龙江对外的文化名片。面对立法水平远落后于其他文化大省的事实,立足实际结合现有规定和制度设计,加大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多方主体权益保护力度,探索适合地方民间文学艺术的综合性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需要,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未来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中,对民间文学艺术应当采用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5.
将作品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置于不同的语境下,其关系呈现相异的状态:在文艺学体系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作品的一种类别或表现形式;在法律关系坐标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很难用著作权意义下的作品来考量和容纳。对此的辨析,有助于审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命题和法治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刊自去年第十二期发表了張启城同学的“蔣孔阳的观点是否是修正主义?”一文后,截至2月25日为止,陆续收到批判的或商榷的来稿共27篇。这些稿件来自全国各地,除本市外,还有:杭州、南京、合肥、济南、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天津等地。这些来稿一致認为,張文所反映的是陈腐的、非馬克思主义的資产阶級文艺观点。来稿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針对張文的基本論点,即“不带有任何阶极性的艺术作品是客观存在的”及其例証,予以分析批判。因篇幅所限,除先后选刊九宾、彭德猷和上文等三文外,余皆摘要粽述于下,以供参考。一张启城同学首先毫无根据地假設,在艺术領域中,都毫无例外的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作品:阶級性强烈的、阶级性薄弱的和沒有阶级性的作品。并从这一假設証明:“不带看任何阶级性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学活动是世界、作家、传播、作品、批评家、读者等"六要素"构成的场,研究文学场不应忽略传播和批评家二要素。文学活动追求的是整体性,文学场的整体质就是中国文论中的"气韵生动",它是文学场的灵魂,文学的评价标准。同时,文学场是文化场的文学场,与文化构成格局——图形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无论在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都积极寻求各种适宜的法律加以保护,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的最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著作权法》,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以期保护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层层剥离的论证方式,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的合理选择以社会关系为分析标准进行了从公法至私法再定位至知识产权法这一小范畴内的寻根之旅,并得出了民间文学艺术以知识产权特别法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吕村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2):177-178
文学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精神和物质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人类精神花园的一朵奇葩。它在进行创造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香港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它如何从殖民地中拓荒、萌芽、发展,而成为海洋文学的新格局。也说明香港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与民间信仰有关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认为价值中立的“民间信仰”与贬义色彩浓厚的“封建迷信”这两个词不能划等号,民间信仰中虽也存在着“一般的迷信”,但属于次要部分;民间信仰是一种信仰形态,从严格意义上看,民间信仰不属于宗教,但就广义而言,民间信仰也是一种宗教现象,出于研究工作的现实需要,不妨把民间信仰解释为“准宗教”.  相似文献   

13.
公有领域批评者将“忽视使用者在知识、财富、权力、获取途径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假设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从公有领域收获财富”的学术预设形容为公有领域的“浪漫主义”。对中国而言,公有领域的自由使用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公有领域的创新又是消除知识贫困、对抗文化霸权的有效途径,与其责备公有领域是浪漫主义的,不如确立公有领域的创新观--促进公有领域作品的自由使用与创新。实现对公有领域创新的激励,必须依靠良好的制度设计、教育体系的支撑与文化市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文学艺术起源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神创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 ,模仿说等。而建国后在我国文艺界则公认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本文认为 ,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复杂的、多元的。一元性观点是偏颇和不全面的。文学艺术是人类复杂的精神现象 ,它起源于复杂的、多元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理论,影响较大的几种解释并立.学界对诸说的得失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劳动说"最受推崇.劳动是讨论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石,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泛指性根源.还应当深入讨论人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等心理因素的形成,文学艺术的审美特质,人的审美意识和形象性思维方式的生成几个关键环节,沿着这样的思路探寻文学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型态,必将对以文学艺术为构成要素的文化产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影响.知识经济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辩证互动关系:知识经济对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是引起文学艺术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和拓展;其次,它必将对人们固有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好尚等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审美鉴赏力的普及与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学艺术的作用与地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学艺术将有助于推进人类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文学艺术面对克隆人这一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必须从人文精神方面作出自己真诚的应答。就克隆人与文学发展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 ,我们应在文学叙述维度上寻找新的叙述资源 ,丰富文学创作的领域 ;另一方面 ,我们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维护人类诗意生存的崇高社会使命 ,寻求文学审美的深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究竟起源于什么?这是一个似乎不该提出的问题。撇开历史上东、西方文艺理论家们卓有建树的探究不说,单就建国以来我国的文艺理论界来说,就有许多专家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反映论的指引下,对文艺的起源进行了许多抉精发微的宝贵努力。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受非此即彼的形而上的观点影响,文艺起源说也未能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分析了文学艺术家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是如何改变他们的文学价值观和文学创作观的,尤其是商品经济导致的世俗化观念消解了封建时代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元化的意识形态,从而为文学艺术能返回到它的艺术本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作家更多地考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必须警惕的是文学艺术的雅俗二重属性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失衡,这暴露了作家严重”媚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论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文艺和政治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中,有些同志完全忽视了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今天似乎不再适用了。 因此,现在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文艺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否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