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甜 《现代妇女》2014,(9):255-255
中国英语是有中国特色,产生于中国本土的英语中国英语。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何使用恰当的中国英语,涉及到中国英语的英语翻译问题,而生态翻译学,基于翻译选择适应论探讨中国英语的英译,为中国英语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周文书 《现代妇女》2014,(2):213-213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关世界》2010,(8):13-17
2010,公关热浪,涌动北京, 2010,公关智能,点燃中国。 中国公关智士聚首, 中国公关精英会师。 向中国公共关系卓越人物授勋, 为中国公共关系出位人士颁奖。 提纯中国公共关系成长基因, 牵引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部分优秀美剧进入中国,受到中国观众欢迎。通过美剧学英语,成为相当一部分缺乏英语习得环境,但具备一定英文基础的中国大众首选,同时可理性地认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在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国文化逐渐面向全世界,令外国人神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为例,美国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中国饭菜,其针对中国饭菜的翻译,从细节上对解决中国菜饭翻译准确性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更好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教条。中国传统文化要在当代中国大放光彩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当代中国人民需要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结果,是当代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指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两大影响比较深远的中国化思想潮流,佛教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佛教中国化已成为过去时和完成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正在进行时。由于这两次中国化思想潮流影响都比较大,又具有历史上的先后关联,因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就是从提高翻译水平、发挥政治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等几个方面分析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众多的文化艺术,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这些特色鲜明的"中国元素"被称之为"中国风"。"中国风"元素涵盖内容比较广博,重视内在神韵而非外在形式,是中国文化中的"骨血"传承。在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风元素,对于二者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传统元素出发,研究了二者融合的原则,并侧重研究了平面设计作品中"中国风"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酋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  相似文献   

9.
追溯中国茶道形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唐朝,茶圣陆羽是“茶道”创始者。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是独尊儒学的,道教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佛教在唐朝时从印度、天竺等国度传入到中国来,因此,从时间上看,中国茶道的形成也与佛、道、儒这三家思想有着密而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茶道处处体现着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华,这使中国茶道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也就是说:把中国茶道比作棵树的话,儒家是中国茶道的主干;道家是中国茶道的灵魂;佛学则是中国茶道的绿衣,有这些精髓的思想贯穿于中国茶道的之中,使中国茶道成为佛道儒家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首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勇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本刊从今年3期开始将采访来自各界的中国女性,探寻她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分享她们各自的梦想。本期采访对象是中国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陈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首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本刊从今年3期开始将采访来自各界的中国女性,探寻她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分享她们各自的梦想。本期采访对象是职场专家、作家毛文。  相似文献   

12.
对于如何推介中国,目前有不少人一直强调要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于是,一些人在国际国内讲坛上纷纷极尽赞美之词来讲"好中国"故事和把中国故事讲好。然而,尽管词美誉高,但西方人并没有因此就接受中国的"好"故事,反而觉得这些美词不过是在为中国辩护。并没有讲清楚中国故事,而纯粹为中国辩护,这恰恰让西方人听后觉得中国缺乏一个大国的自信。究其原因,这种辩护的方式并不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合适方式。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方式呢?在这方面还得向中国著名外交家周恩来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不是宣传中国,而是解释中国,说明中国,通过客观冷静的学术讨论来接近—个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首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本刊从今年3期开始将采访来自各界的中国女性,探寻她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分享她们各自的梦想。本期采访对象是家庭教育专家、精品家教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模式持异议态度——许纪霖:慎提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学者大张旗鼓地宣扬中国模式的同时,反对的声音却似乎一样强烈。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反对使用中国模式这一说法。有些人认为,中国模式并不是中国人提出的,实际上也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因为中国的转型期是渐进、增量的,它正在进行中,在这种情况下,谈论中国模式还为时过早,应该慎言乃至禁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首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本刊从今年第3期开始采访来自各界的中国女性,分享她们各自的梦想。本期采访对象是吉林东方霓裳·玫服饰连锁机构负责人高海燕。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牵动世界科学发展创造和谐宏观调控是2004年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它从整体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走势。这场似乎纯粹属于中国国内经济的变动,世界给予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有多大,而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商品购买者和资本吸收者,中国的发展每一天都牵动着世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早已今非昔比。世界的关注也再一次证明,中国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发展越好,世界的发展机遇越多。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达到136515亿元。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世界最为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今,中国崛起在全球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正面者如“中国机遇论”、“中国贡献论”,负面者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水分论”等等,不一而足。一时间,中国的未来走向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在相当长的时段里,中国回应乏力,凸现了中国国际战略的缺憾。这种不足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之后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而大有改观,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负责任、积极进取的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尤  相似文献   

19.
一群外国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坚毅信念,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来认识古老的中国文字和现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都可见中国人物形象。许多英美文学作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因此,也成了外国人最早了解中国的窗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也在发生变化,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也随之变化。19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对中国人物形象扭曲得比较严重,信息时代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研究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中国人物形象的变迁,使人们正向看待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