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的解构: 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本体论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前沿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该领域爆发了并正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有极端、温和与折中之分,但共同的倾向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哲学体系中的二元论幽灵,既否定传统的作为实体的心灵范畴,又拒绝大多数唯物主义理论的作为属性、功能或机能的心理范畴,倡导一种关于心灵、关于人的更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因此至少可以看作心灵哲学和人学中的一种名副其实的本体论变革主张。这一“变革”不仅提出了心灵哲学和人学研究的重大问题,而且对于唯物主义的命运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为我们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和相关的人学理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2.
3.
普特南通过意向性问题深入实在论研究,分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缺失,指出意向性的非还原性和开放型的构造,并且把意向性延伸到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普特南试图通过消解实在与心灵之间的分界面来避免实在论的二律背反,进而从内在实在论走向直接实在论。 相似文献
4.
解释主义不直接解剖、探究心灵本身,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的言语活动和解释实践之上,创造性地提出:心灵既不像各种形式的实在论所说的那样是实在的存在或属性,也不像各种非实在论或取消论所说的人为的虚构,而认为心灵是我们的解释性投射的产物。解释主义是有韧性的。否定和批评不但没有使之消失,反倒使之在回应中上了新台阶。在解释主义的后来发展中,不仅戴维森和丹尼特对自己创立的解释主义有改进,而且有些人对之作出了新的辩护、论证和发展,还有一些人在阐释的基础上建构出了解释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这些为我们深入探讨心灵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 相似文献
5.
心理意向性论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论题之一。围绕此论题,20世纪的心智哲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逻辑实证主义阶段、语用分析阶段和科学取向阶段。当代心智哲学在探讨人类心智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心理意向 性理论:以福德为代表的意向实在论和以丹尼特为代表的意向立场工具论。这两种心理意向性理论各有优势也各 有欠缺,以一种科学的宽容态度对之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把握和推进,对揭示人类心智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在论解释与语义学解释争论的焦点是 :语言与世界孰先孰后 ?前者的论点是 :世界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实在 ,我们依照世界的组成与结构为其制造图象 ;后者则主张 :我们是根据我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的终极要素及结构而推知世界必然具有的终极要素及结构的。本文力图表明 :由于维特根斯坦不再将哲学看作一种理论 ,而是看作对思想进行逻辑阐明的活动 ,所以他关于语言与世界关系的论述实际上已超越了关于这一问题的传统争论。因此 ,上述的两种解释之争完全可以在一种更大的背景下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7.
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当代对心理因果性的探讨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回应各种关于心理因果性的怀疑论的挑战;二是在物理主义、自然主义基础上揭示心理因果作用的内在机制。尽管心理因果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但当代心灵哲学在回应怀疑论挑战时,对心理因果性的本体论地位、可能性根据以及心理内容的因果性等问题的探讨,不仅触及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而且也为我们了解心灵奥秘、拓展哲学研究的视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伦理学中的一个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对个人主义的理论回应,深刻地批判个人主义的基本观念、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其目的在于确证其自身的优先性.社群主义的努力并没有动摇个人主义的根本立场.但二者的张力却促进了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发展以及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周围的事物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心灵主义(或心理主义)可以说是一种最古老的哲学解释方式.而自近代以来的自然主义在抨击形而上学的同时,始终有贬低甚至抛弃心灵主义的那种强调心灵或理智的主体努力的涵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哲学对人与自然的状况进行自觉反思的功能.针对奎因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传统的心灵主义所做的批判,可以提出对自然主义的反批判:一方面,经验科学本身并不必然地赋予自然主义观念以有效性;另一方面,"真"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经验知识的真并不是唯一的或严格的标准.自然科学的解释模式被唯一化和神圣化,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仅仅被看作是因果系列的物物关系,这造成哲学上对人类命运的麻木和漠视,因此绝非是健康的理论倾向.这种"科学的"哲学神话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警惕. 相似文献
10.
自然法是现代立宪主义的哲学基础.近代自然法关注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相信人类理性可以设计正义的制度.本文通过对近代自然法的基本内容、话语结构的分析,探讨现代立宪主义的哲学基础,阐明现代立宪主义体现了在自然正义理念的理性指引下,打破旧有之不合理性的秩序,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权威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主张非还原物理主义无法解决心理因果性,只能回到还原论的怀抱。许多学者不同意金在权的理论,从不同方面证明还原物理主义最终会把心灵从物理世界中抹掉。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的根源在于科学主义的致思取向,没有考察心灵的规范性,更没有注意到心灵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语言观建构于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语词与事物间存在着“观念” 这一中介,表指关系成了私密的个人行为,这就对符号行为的主体间性构成了威胁。洛克的五条规则和定义法表 明他的语言观是规定主义的。尽管洛克对语义发展和语义扩展有独到见解,并且对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学发展有 深远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的和逻辑的角度分析和考察心身同一论的缘起、发展与演变,尤其是从普赖斯与费格尔的"心即脑"到斯马特的"感觉即大脑过程"、再到蒯因在心身关系上讲本体论层面的一元论与心物语言层面上的二元论相结合。虽然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同一论倡导者们在本体论层面所共享的立场,但是心在什么意义上同一于身、心理语言不能还原为物理语言的原因分析上却存在着不少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17.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马克思哲学的解释路向——重读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柯尔施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解释路向。他们确认:马克思哲学超越了近代哲学而属现代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反对把主客体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反对旧哲学和旧本体论,但其本身又是以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哲学,是一种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这些新的解释路向影响了一大批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重新思考政治,重新划分政治的边界和底线,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政治的内涵,可以说直接引发了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政治的转向。这种转向不仅构成了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征,而且也促成了各种后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社会运动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和壮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政治图景,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催逼着理论家们去思考并作出回应。文章将以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主义政治理论为依据,希图澄清他们所阐述的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逻辑,并从理论上对他们所提出的新政治构想给以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系统主义世界图景中的几个问题——与《本体论、价值论与科学解释》一文的作者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越是试图对宏观以外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科学就越是需要首先预设存在一个自在的外部世界的本体论前提。正如不能因为科学的相对性而拒斥科学一样,也不能因为自然哲学的相对性而拒斥自然哲学。唯物本体论方法要求我们从自然本体的角度,以自然的名义表述自然。综合的系统观念不应当预设任何形式的实体的先在性和本源性,而应该强调所有事物都是在特定关系与过程中综合建构和生成着的综合体。价值现象并不仅仅与有目的系统相关,目的本身也并不是价值,仅仅是在价值选择基础上所产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