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宋国人,而宋国是周武王灭纣后,留给殷人奉祀祖先的保留地,因而在宋国一直传承的是殷商文化.殷商文化是周代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其意识形态和人文精神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敬鬼神、崇上帝、重巫术、好占卜、爱神话、尚玄想,属于史官文化之前的神巫文化的范畴.庄子的哲学思想从以上诸方面均受到殷商文化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揠苗助长"源于<孟子·公孙丑>.说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慢,就一棵棵往上拔,最后禾苗都死了.<现代汉语词典>:"[揠苗助长]…也说拔苗助长."但现代生活中常常只用"拔苗助长",这是为何?其原因大约有:  相似文献   

3.
"是"的本义是正直、正确."否",可表示选择否定.否定与之并列的形容词、代词、动词.最开始"是否"的连用是偶然的.只是一个作宾语的联合短语.但由于语言中的大量的使用,使得"是否"开始固定下来,慢慢成为一个词语.最后使"是否"成为一个副词.表示"是不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对文化的态度不外乎"全盘西化","文化本位"、"中西结合",而且这一切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事实上,"五四"思想史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关键词的误读或歧义造成的,本文以"孔学"与"孔教"之思想史关键词的辨析为切入点,对"并立而竞进"之多元观念作了实证性梳理.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事实"是"中推不出价值"应该"来--试修正"休谟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曾宪 《东南学术》2004,(1):101-109
休谟问题,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一重要问题,也是许多哲学家仍在继续破解的理论难题.由于缺少相应价值学理论平台的支持,这些题解仍是无效的.本文以系统价值学为依托,探寻全新的切入路径,提出修正休谟法则的观点.它们是:从科学事实的"是"中,推不出价值规范的"应该"来;从价值事实的"是"中,推不出科学规律的"应然"来;从科学事实中,可以推出科学规律"应然"来;从既定价值事实中,可以推出既定价值规范"应该"来.  相似文献   

6.
自汉代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后,儒家孝道伦理便逐渐演化成为一系列"孝治"施政的具体实践.其中,制定缜密完备的法律条文遏制各种不孝行为,采用司法手段严惩不孝犯罪,是"孝治"施政的重要方面.由于"孝治"与"法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施政手段,因此,儒家"孝治"原则付诸历代封建王朝的司法实践,往往程度不同地出现"孝"与"法"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的结果,通常是"法"屈从于"孝",封建法律原则或司法理性被儒家孝道伦理所扭曲,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法制史上以孝枉法、屈法徇孝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的"柳河东"之称谓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统有关,"柳柳州"之称谓与出任地方行政长官有关,而没有称之为"柳永州",与其晦暗的政治经历有关.这种一名多种称谓的现象,是由于民族文化心理所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美德论、生存论和宗教现象学等维度来看,基督教伦理中"信"、"望"、"爱"三主德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信仰、希望与爱都是人的精神意向和生存规定,三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盲目的信仰和虚幻的希望与爱是相悖的.概言之,正是由于"信"、"望"、"爱"之间的道德悖论,使基督教伦理呈现出超越性与虚幻性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弼的"得意忘象"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基础之上的.他的认识论虽然有一定合理的地方,但由于片面排斥实践活动,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泥潭.  相似文献   

10.
关公崇拜与"神道设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道设教"是我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一种思想统制方式,侧重于利用鬼神之道对民众进行教化.由于关公"义勇威武"为主的神格特征,关公崇拜先天具备伦理教化的功能,故而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与文人士大夫的极力倡导,以至风行了千余年之久.可以说,"神道设教"的思想信条是古代关公崇拜盛行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明清贸易领域中的"客店"、"歇家"、"牙家"等名异实同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贸易领域中,"客店"、"歇家"、"牙家"、"牙歇"等,都是采取"客店"与"牙行"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且都有"开肆"的功能,它们在贸易领域经营方式的内涵,实际上是名异而实同.因在文献中见之最多是"歇家",故将这类模式称为"歇家牙行"模式.由于"客店"、"牙家"、"园亭"、"歇店"、"牙歇"等都有称为"歇家"的记载,故可把它们称之为"歇家"之异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庄子"材与不材"的解读,认识到道家的"守中"与儒家的"中庸"虽然有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二者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看似相同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绝对的不可调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朱伟珏 《社会科学》2005,(6):117-123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从象征支配角度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样,也可以投资于各种市场并获取相应的回报.由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主要是以一种"继承"方式进行的,所以它同样凝结着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体现着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相似文献   

14.
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消除意识形态的种种"偏见",为现代世界探索一种重建基础的方法,他把这种方法称为知识社会学.然而,由于他所提供的这种知识社会学具有的临时性、形式化和祛政治化的特征,造成了这种理论的初衷和结果的背道而驰即知识社会学只能以"偏见"来克服"偏见",或者以"傲慢"克服"偏见",而最终"偏见"无法被根除,从而意识形态也无法被终结.  相似文献   

15.
"语义方阵".或称"符号学矩阵",是法国学者格雷马斯对叙事学理论的重大贡献.我们认为,格雷马斯实际上提出了两种类型的"语义方阵":第一种类型的"语义方阵",由于其强调语义之间的对立.可称其为"X型语义方阵";第二种类型的"语义方阵",由于其强调语义之间的综合,可称其为"O型语义方阵".弗·杰姆逊在北大演讲时,对<聊斋志异·鸲鹆>的"语义方阵"分析存在问题,国内学术界也存在种种对"语义方阵"的误用.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中国新诗脱离传统的轨道,本身便是由于"城市之光"的激活,但长期以来,城市并没有支配中国诗人的想像力.当代香港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点不足.从"望乡"到"望城",从抒写"乡愁"到表现"城愁",香港的城市诗歌走过了一段从浪漫诗歌到现实诗歌再到诗歌现实的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17.
"医闹"事件中"弱者的武器"与"问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发"医闹"事件的常常是人们认为不应该导致死亡的病例,即医疗事故具有可争议性是发生"医闹"事件的诱因.由于医患关系信任的缺失、医疗鉴定制度的不健全、患者及其家属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以及缺乏解决医疗纠纷的制度化途径,患者及家属只有采用"弱者的武器"和"问题化"策略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最终导致"医闹"事件的发生.应该建立健全医疗鉴定制度和类似消费者协会的组织保护患者权益,以及制定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等,这样才能给医生一个清白,还患者一个公道.此外,重塑医患信任关系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共鸣"     
"共鸣"问题,是一个以美学现象出现的文艺问题.由于"共鸣"的发生,是萃生活——认识——形象——情感于一体的复合现象,其内容既深闳,又广博;其含义既迂曲,又玄虚.所以历来被认为是文艺领域中的雾海和岖山——波诡云谲得让人一眼看不透,扑朔迷离得令人伸手摸不着.尤其是在极"左"思潮的搅扰下,不但把这个问题搅得十分混乱,而且把这个问题推置到了理论的"禁区",以致人们不敢去轻意涉足其中了.现在,为了廓清在"共  相似文献   

19.
李冬红 《江淮论坛》2002,(2):104-109
稼轩词与白石词历来是大家所公认的"气"韵"结合的佳作.然而,由于二人的胸怀襟抱、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造成了词中所表现的"气"的性质和力量的差异;又由于二人创作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又造成了词中所形成的"韵"的范围和深度的差异.因此,虽然他们都讲究"气"韵"结合,然着重点不同,稼轩词主"气",故雄伟刚健,豪放横肆,正所谓"寄劲于婉";白石词主"韵",故清空骚雅,古雅峭拔,正所谓"以健笔写柔情".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讨论科技英语翻译中"貌"与"神"的关系.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特征,所以它们的语法(句法)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尤其是科技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努力用合乎逻辑的汉语来消除这种语言上的巨大差异.当翻译过程中出现两种语言的"貌"离现象时,我们应当采取"貌离神合"的翻译方法,而不要过多地拘泥于原文的语法(句法)关系,生硬地翻译有碍于原文意思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