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
关于建立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主张,早在1984年便已提出,时至今日,仍未进入操作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方面的分歧颇大。就连是否需要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在认识上都大相径庭。从当前中学、高校古汉语的教学实际看,建立教学语法系统非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虽然在对具体语法现象的讨论中,仍然会有较大的分歧,诸如“今”本位与“古”本位、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语法是非与训沽是非等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认清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目的,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而非开展理论语法体系的争呜,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试用,问题会最终得到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洪云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105-107
目前,国内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有很多,其中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许嘉璐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影响最大,对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二者各有千秋,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语感想象是古代汉语诗歌意象营构和意义生成的前提和中介。语感想象作为一种主要由形式感受催生的想象类型,其基本形态和产生途径又可分成语音想象、语法想象、字形想象三种。语音想象诉诸节奏感受,节奏感受不仅由声、韵、调营造的音乐效果催生,而且也依赖叠音词对声音时值的拉长;语法想象肇端于语法惯性和语法形变产生的“极点效应”,前者服务于人类思维惰性,后者服务于人类的逐新本性。它们在汉语诗歌“主题优先”模式影响下,借助汉语语法的非理性特征,形成了接受之初的“整体性感受”;汉语诗歌中的字形想象一方面有效地帮助了诗意生成,促进感情基调的确立和意义的完善,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建构“含混”之美的效果,使汉语诗歌愈发呈现出“朦胧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苏光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173-174
语言学家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出语法隐喻理论。语法隐喻现象不仅局限于词汇层面,而且经常发生在语法层面。本文通过对所搜集教学中出现的34个国际商务合同中所出现的语法隐喻进行分析,并探索其中所体现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新闻文本的结构范畴相比,网络新闻文本在语法结构特性上主要表现为标题是最具典型性的原型,文本结构的其他范畴都是围绕标题范畴演变而成.标题轴心扩展的两个方向为:标题→内容提要→正文→评论,→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相应地.网络新闻文本在语义上呈现为概括性、层级性、延伸性与包容性四个特点;在语用上表现为关涉性与照应性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视角下Pseudo-分裂句的功能投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假拟分裂句的语法隐喻机制出发,以语篇功能和经验功能为核心来探讨wh-分裂句的教学语用运作机制.分析的目的说明:语法教学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特殊的句式有利于展示独特的多维功能;句法研究应超越对结构和形式的分析.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互动辨证以及意义与语篇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李山川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Z2)
介词是汉语中一个封闭的词类,它的绝对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它在语法中起到的作用却很大,被动式等很多特殊的语法现象都无法绕开介词。而上古汉语体系中,词的兼类现象是很常见的,像“于”字这样的一个单音节词既可能是动词,又可能是介词或是是助词。因此在铭文释读的过程中对于介词的把握是正确释读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最具典型性的介词“于”字为研究对象,在《金文今译》中收录的423篇铭文材料范围内作穷尽性的研究,将金文“于”字的介词性语法功能作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归纳,并对前人的研究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9.
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对语言的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缩略语正是适应这种趋势而大量地涌现。缩略语的大量出现给语言的使用及语言研究带来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什么是缩略语、缩略语有哪些构成方式,以及缩略语具有哪些语法特点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罗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5):156-158
通过对大学英语传统语法教学的反思,试图将功能语法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大学英语
教学各个环节,以期在语义、语用乃至整体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改进和完
善。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置于句末的“也罢”即为语气助词,义为“罢了,算了”。其实,这种“也罢”还只是不同句法层面的两个成分,因为“罢”还可以与“了”构成动词性的“罢了”。然而,真正的语气助词“也罢”是从元代开始,因其对举“……也罢,……也罢”连用而形成,表示事情的结果不会因为出现的情况而改变,相当于“无论……也……”或者“不管……都……”句式所表达的句法语义,是整个句式省略融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词汇的历时语法化过程中,语篇语用是重要的促变因素。语篇凝固主要包括语篇义的定型化和语篇组织的句法结构化,前者指语篇的意义凝固到语篇中的某一语言项上,使之成为具有常数性质的语言单位,后者指一个语篇组织凝固为一个句法结构。在汉语语法史上,很多虚词和短语的形成都经过了语篇凝固的语法化机制,是语篇整合的强制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焕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6):133-136
继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之后 ,近 30年来 ,陆续有多种古代汉语教材出版。近些年的几种 ,既吸取王力教材的成功经验 ,又力图有所改进 ,使古代汉语教学能够适应大学课程体系的变革及形势发展的需要 ,王彦坤、朱承平、熊焰编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教程》(下简称《教程》)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种。《教程》全书分六个单元 ,每单元由“通论”、“文选”和“练习”三部分构成 ,另有两个“附录” ;篇幅不长而内容丰富。“通论”和“文选”是《教程》的主要内容 ,而使两者有机地结合的 ,是其严密的体例。贯穿于全书始终的 ,是重实…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有代词,现代汉语也有代词。它们之间的用法大体是相当的。这说明了汉语的继承性。但是,细究古代汉语中的代词的分类、形式和用法,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本文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例句入手,较为系统、全面地概括了这些差异。特别重点讲述了古代汉语中的无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的用法。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划分这两类代词了。这对学习古代汉语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语序是汉语表意非词义因素的重要语法手段,是在构词、构句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语法形态。现代汉语语序是对古代汉语语序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联系是主要的,但差异还是较大。本文对古代汉语语序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描述。因为侧重在古今汉语间的差异,故称之为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 相似文献
16.
谈如何增强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
增强古代汉语课教学效呆的三个途径:让例句鲜活于境,让语料烂熟于唇,让古又显现于今。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的“……之于……”式不仅可以用在主语后 ,也可以用在宾语后。“于”字介词结构是修饰、限制谓语动词的状语成分 ;“之”字并没有实际的语法意义 ,也没有起改变句子结构的作用 ,它仅仅是使“于”字介词结构在语义上的作用加强 ,也使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8.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在完成动作行为.于几十年的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动词同样存在意动用法,特别是在<老子>和<庄子>等典籍当中.对此我们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阐述了二者的助动词意义、句法结构特征以及他们作为时态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