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2.
印度安全战略的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向世界大国迈进。这一目标从印度独立至今未发生变化。尽管冷战以后印度对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但印度对其安全战略的考虑仍然集中在外部安全上。对此,地缘政治因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连接,它表达的是政治活动和该活动赖以发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关系。本文就是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来了解印度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环境相对应的安全战略及其发展态势,籍此揭示印度地缘政治因素在印度的安全战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介绍了东北亚地区安全态势,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详细阐述了美、日、俄、中等大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安全外交战略及其对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影响,提出了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安全合作机制的目标,展望了在东北亚建立多边主义的安全合作机制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半岛的所谓地缘政治意义只是在特定条件之下形成的相对的政治现象,它亦有形成、凸显、弱化、消失等不同状态。从历史的角度看,朝鲜半岛冲突状态下地缘政治意义的凸显给中国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以我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目标为坐标,可得出简单的结论,即只有防止朝鲜半岛冲突状态下地缘政治意义的凸显,才能使朝鲜半岛凸显出地缘经济意义,此时朝鲜半岛的状态最符合我国的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是作为冷战两极对峙的产物--朝鲜半岛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中国和日本作为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两个重要国家,从地缘政治和现实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安全政策,对半岛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期加强对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安全政策上的分析,对两国在半岛的战略价值定义、统一问题、安全体制模式上的比较,寻找中日两国的利益汇同点,加强政治互信与合作,对于实现半岛和平统一以及建立东北亚安全体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美国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因素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斗争成为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面向新世纪 ,全球性的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已经展开 ,给各国的国家安全带来新的问题。美国正以各种方式遏制或试图遏制中国 ,使中国地缘政治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中国安全环境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90年代后期至今 ,亚太大国安全战略的调整成为影响我国安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 ,美国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安全战略和亚太战略调整的影响。因此 ,增强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应变能力 ,把握中美关系走向 ,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亚太大国关系复杂 ,相互交错、相互牵制 ,我国在对外关系中 ,要善于利用多边、双边关系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在倡导树立新的安全理念的同时 ,要增强现代国防意识 ,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自从建国以来,长期与阿拉伯国家相互处于敌对状态,阿以之间爆发过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以色列的中东安全战略总体原则是以实力求安全,虽然经历了一些阶段性的变化,但影响其安全战略的一些基本因素始终在发挥着主要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有:惨痛的历史遭际,危险的地缘政治环境,强烈的民族意识;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强大的外援,以色列发达的教育、科技和国土安全产业也为它实施安全战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当中,每个国家都和其他存在利益关系的国家进行着各种博弈,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维护和决定国家利益的主要战略和手段,虽然实力是决定国家地位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错误的战略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现在世界处于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世界政治不但有传统的地缘政治因素,而且地缘经济也迅速崛起,这样国家间的博弈就变得更加复杂。在复杂的形势中处理好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到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前正面临由“对抗式”信任危机、“竞合式”信任挑战、“疑虑式”信任难题构成的周边信任困境. 这种信任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间安全关系“低度社会化”的一种反映,是国家安全脱嵌于全球安全社会网络的后果. 事实上,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是一种关注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复合安全. 国际社会的场域特征形塑了国家间的镶嵌关系,而安全的共享与共治正是国家间“安全镶嵌”的核心价值所在,同时也为国家间基于“安全镶嵌”的信任再造提供了可能. 为此,中国需要注重国家安全的结构镶嵌,来化解“对抗式”信任危机;推进国家安全的制度镶嵌,以应对“竞合式”信任挑战;强调国家安全的文化镶嵌,以破解“疑虑式”信任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安全利益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涵义;接着分析国家安全利益区的性质特征,提出了确定国家安全利益区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最后,阐明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区,着重剖析了我国安全利益区的核心层和内层。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维护文化主权与保障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基于产业安全理论,利用DEA模型评价2005—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安全态势,结果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普遍处于安全状态,但稳定性不够,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政策创新具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表现为:利用经济强势植入西方价值观,借助网络传播侵蚀我国意识形态,通过文化殖民颠覆我国意识形态。因此,夯实我国牢固的经济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完善网络保障体系,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是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我国政府信息安全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面临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的挑战,直接面 对西方信息化优势的挑战和我国市场化进程加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安全分析: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国家政治安全是核心,国家文化安全是前提,国家经济安全是基础。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要避免泛化,应限定在由于外部冲击所可能带来的国内经济运行的风险上。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应遵循“从外部着眼、从内部着手”的原则,从时间导向的经济安全、空间导向的经济安全、问题导向的经济安全、主体导向的经济安全和外生导向的经济安全等维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是指通过加强自身机制的建设,使我国经济具备抵御外来风险冲击的能力,以保证我国的经济在面临外在因素冲击时能继续稳定运行、健康发展。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过程的经济安全”上,即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的发生是需要通过内部的一定传导机制的作用才能真正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的。我国应实施“积极而稳健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障全体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波动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尽快建立、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问题标示着东北亚区域和平与合作的趋向,牵动着有关各国的外交与安保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如何区分朝鲜半岛问题的内涵与性质,左右着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的实施与成败。中国的东北亚战略与政策不仅着眼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统一,更致力于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和平与发展。有关各国应着眼于区域大局,以各国和平发展的共同利益为重,采取积极行动,通过六方会谈等合作机制,使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共同体构建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加大投入,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建立健全批判和反对"文化侵袭"的长效机制,开展积极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抢占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在多样思想文化并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安全观是中国对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贡献。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安全理论,必须从挖掘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入手。新安全观的精神实质是天下为公思想,它的逻辑前提是相互尊重,它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外交的最高理想———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