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和蔡元培都是我国五四前后最早介绍和提倡美学的先驱者,他们都曾积极提倡美育,并身体力行,他们的启蒙主义美育思想和进步的美育观,在我国教育史、美学史上都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要了解不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的鲁迅的美育思想,了解一下当时作为教育部长的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会有帮助的。本文试过通  相似文献   

2.
刘颜玲 《理论界》2011,(6):85-87
吕澂,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佛学家和美学先导,在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转换中渐渐进入学人视野,吕澂致力于构建的"唯识美学"体系是20世纪初中国首例较为全面的美学体系。本文以吕澂对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的反对为切入点,在深入阐述吕澂美育观的同时,将其美育观与蔡元培美育观作了一个横向比较,最后得出吕澂对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激烈反对完全是由于误读所致。  相似文献   

3.
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北京大学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就设置了美学课,并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惟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大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先生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朱光潜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以及邓以蛰的艺术美学研究等,成为我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这是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立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现有三个研究方向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在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贯通、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美学和其他诸相邻学科的渗透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以促进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研究方向,发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美学研究重要基地的传统研究特色,力求在中国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是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在现代人文精神的建设上发挥独特的作用。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就设置了美学课,蔡元培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唯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京大学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学者的美学著作。成为中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1981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博士点。2002年,北京大学美学学科点进入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美学学科成立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其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具有当代性。这种当代性突出表现在他运用当代思维范式,创造性地借用西方美学思想,对传统资源进行深入发掘,提倡一种当代形态的美学;同时立基于现代社会生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开展了建设性的美育实践。本文重点探讨了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浸润着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他不是传统的因袭者,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肯定的一面,传统思想文化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同整个的蔡元培精神、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其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康德美学是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本文从康德的二元论先验唯心主义美学 ,“审美不涉利害”命题 ,康德的审美中介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对蔡元培美学、美育思想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了蔡元培关于现代美学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提倡并推进美育的第一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人格发展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更加认识到美感教育的重要。重温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育界的“美育热”正在萌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出现了好势头。目前,美育已经显示出,还正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无限生命力和蓬勃生机。为什么美育研究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呢?笔者就教育美学的高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教育审美化是当代美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1930年蔡元培给《教育大辞书》写的美育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美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科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是中国较早在学校教育中提倡美育者之一,他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褒贬不一.蔡元培先生对宗教负价值的认识是深刻的,批判也是尖锐的,但对宗教整体上的把握和认识确是片面的,由此产生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但这在学理上是无根据的,在实践上也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美育观初探王冬燕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有许多精到之处,尤其是他的美育思想更具特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显著的理论成就,有着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哲学基...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在继承康德公共艺术美学思想即审美判断第二契机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美育传统中缺乏"公共性"做了批判,并以西方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公共艺术优秀成果为榜样,对中国现代社会美育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营造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以来,“以美育代宗教”始终被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几代美学家奉若神明。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却必须要说:“以美育代宗教”,20世纪中国美学成也在兹,败也在兹。新世纪中国美学必将从跨越“以美育代宗教”的失误开始,从而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结合于教育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美育的性质,扩展与深化了美育的本质,明确肯定了美育的地位,并且强调了美育的实践性功能,丰富、完整而系统的美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刻理解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建立科学的美育理论,有利于美育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美育作为构成蔡元培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蔡元培倡导完全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但这还只是为美育出场的合法性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能性。中西融会的美学观才是蔡元培美育思想最终形成的理论基石。美育正是通过这种美学观实现了自身的合法化,获得了内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成为蔡元培建构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美学要想有所作为,主动创造一个文化间自由交锋的理论平台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中国当代美学表现出来的或许并非"失语症",而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失语恐慌症"。教育的真义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美育的参与,美育因此理应成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倚仗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面对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世界,蔡元培以美育陶养情感,进而带动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才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大力提倡教育,其中又特别重视"超轶政治之教育",而最为推崇美育,认为欲从现象世界到达于实体世界,不可不用美育。蔡元培关于"两个世界"之说来自康德,康德学说给上帝的存在留下了很大的一块地盘,最终走向了目的论,走向了宗教神秘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蔡元培与康德存在着重大分歧。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既有对于康德的接受,又有对于康德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独树一帜,至今无人超越,极具现实意义。他首次将美育确定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之一,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不遗余力地传播美育思想。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突出之处是把康德的美学观与中国儒家礼乐传统融合贯通,并进行了创造性发挥,重点是塑造完美人格。他将美育的实施方法和范围归为三类: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强调艺术和审美的“解脱”价值,同时也主张要在保持美育独立性的前提下突出美育对德育的工具性价值;而王国维美育伦理学观念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则是在席勒“感性—审美—道德”阶段性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强调“美丽之心”“美情”对道德建构的基础性意义。与王国维不同,蔡元培更注重席勒以美育囊括德育、引领德育的思路,他将伦理学的核心诉求与美学精神的建构融合起来,强调美育与德育的同一性与融合性。朱光潜通过“想象”阐发“同情”,并由此而强调“美育为德育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他又从西方现代生命伦理学和中国传统礼乐精神出发,打造和倡导“问心的道德”,凸显感性生命的激活对于道德建构的决定性意义。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的美育伦理观念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以审美来纯洁和完善人性,以人性的自然舒展来实现道德的生长和拓展,这是现代人道主义伦理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核心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20.
李健  翁再红 《阴山学刊》2009,22(5):113-116,128
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施,是一生倡导美育的蔡元培致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为此,蔡元培不仅积极投身美育实践,而且在理论上也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总结。确切地说,他最终从对象、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美育实施的系统方案,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美育实施观。这些系统的美育实施方案,对于当前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