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反传统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传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命题。传统的生命源于不断的创造性解释,传统必须从批判和断裂中获取自我转化的力量。反传统不是反中国的元传统终极信念,而是反那些已经僵化的传统。反传统反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反传统主要反周秦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统结构,反传统断绝不了传统文化也不可能导致西化。反传统是创造性转换传统和重构传统以及建构现代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传统对于理解现代性是不可或缺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命题。传统会得到不同的解释,反传统反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反传统主要指反周秦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统结构,反传统断绝不了传统与民族文化,也不可能导致西化。为建构新的现代文化就必须反传统,反传统是创造性转换传统和重构传统以及建构现代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特性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戏剧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与其他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比较,具有表演性特征;而与其他表演艺术相比较,传统戏剧则具有综合性特征.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存在根本上决定了传统戏剧的存在,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价值集中地体现了传统戏剧的价值;从功能论的角度来看,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延续有效地保证了传统戏剧的生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具有三种文化功能,即保存文化遗产、再造文化产品,熔铸文化心理、塑造文化品格,传承文化传统、加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民族史、文化学视角,梳理了门巴族、珞巴族传统体育与藏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在分析门珞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基础上,认为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门珞族传统体育在流动频频的现代社会中发生变迁,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正在走向消亡。提出要加强对门巴族、珞巴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尊重传统体育存在的载体与民风民俗,以旅游业带动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把学校体育作为传统体育传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训在教育子弟的过程中,隐性地执行着德育的功能,对传统德育影响深刻。中国传统家训德育资源丰富,进一步对中国传统家训的德育功能加以研究,从而阐明传统家训的德育优势,并且总结传统家训的德育方法,对于当代借助传统家训深化德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哲 《新疆社科论坛》2005,(2):35-37,79
由于历史的、传统的、文化的因素,法国的传统行政文化对近代法国政府的行为产生了非常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法国独特的传统行政理念、独特的传统行政习惯、独特的传统行政规则、独特的传统行政思想、独特的传统行政体制文化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志伟 《学术探索》2012,(10):164-167
本文结合汉英文化的历史传统、哲学传统、修辞学传统、文学传统和研究传统等,对汉英双关语的历史渊源、传统嬗变和使用现状等人文传统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探讨了当代国内外英汉双关语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风貌是其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要素,加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对维护当地民众共同的空间记忆、传承和延续区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要实现提质增效,需科学构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多维度综合效果评估。从传统村落主体场所形象、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环境、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南岭走廊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级法测算其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可为深化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优化创新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内涵和路径,提升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江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35-39
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学历数千年发展,成就斐然.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在创作中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相对稳定并不断延续的特征.这些特征又形成为古代旅游文学创作的诸多传统,即重游传统,重人传统,政治传统和与民同乐传统.  相似文献   

10.
后传统社会:传统与现代性对话之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传统”一直在遭受着现代性的侵蚀乃至颠覆,但是,传统并没有消亡,相反,一种追求多种传统协同发展的后传统社会正在形成。在后传统社会中,传统与现代性进行着激烈的对话,两者既冲突,又相互合作。传统与现代性的这种对话关系集中体现在传统守护者和现代专家身上,两者在争夺文化解释权的同时,又都发挥着解放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的一组命题,因而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阐述传统的涵义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传统的起点上,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达到对立中的统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善待民族传统,实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和谐转换。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应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相互结合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将积极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大力宣传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的相互渗透发展。充分开发利用全国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自然资源,积极寻找未来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原称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传统和科学哲学传统的对峙和融合贯穿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传统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有意识形态的优势,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哲学传统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强调学科自主性,重视学科建设.两个传统和平共存,但带来了这个学科的致命问题:名实长期冲突,学科定位不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传统在文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分析了文学中传统的涵义,指出它虽然是继承前代而来,但也有现实基础;其次,对文学中传统的类型作了分析,它包括正在消逝的传统、正在形成的传统和隐型的传统;其三,对三种类型的传统之间的矛盾、对立和融合、对话关系作了分析,并对它们在当代文化中的表现作了阐述;最后,对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只有在传统中的创新才有价值,而传统也只有给创新作出铺垫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社会客观存在,传统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就在于其内部结构的独特性。人作为传统的主体,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构成传统的主干;人们之所以遵守传统,乃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是真理、权威,真理和权威构成传统的核心;若要传统客观化、具体化,就必须通过外在的实体物质,而这些外在的实体物质则成为传统再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教育最为深厚的文化背景。我国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亟需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与历史潮流相符合,同时厘清传统文化教育与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平飞 《兰州学刊》2009,(8):33-35
经在四库全书中居于首位,经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也至关重要,经学传统在中华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中作用巨大。在后经学时代,理性考察经的本真蕴涵、经学的精神实质、经学传统的一般表征、重估经学传统的价值功能,对于挖掘经学的公共性资源,弘扬优秀的经学传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拥有众多的传统村镇,是传统文化的明珠、乡愁的空间载体。但大部分传统村镇存在建筑败坏,空间空心化,文化衰退等问题。论文认为传统村镇活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传统村镇活化目标,引领传统村镇良性活化与发展;二是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确定合理的传统村镇活化路径;三是适宜文化商业化,提升吸引力,激发传统村镇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内引外联,促进要素流通,构建动态、开发的传统村镇活化系统;五是加强制度创新,建立清晰的传统村镇活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六是加强承载力管理,保障传统村镇活化的红线。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自力 《云梦学刊》2003,24(1):40-41,79
中国传统伦理观念是以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为核心的世俗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华夏文化一部分的中国竞技体育,深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影响,在传统伦理观念的统摄和涵盖下,它的发展渗透着传统伦理道德的剥蚀。  相似文献   

20.
黄向阳 《广西社会科学》2008,(5):206-208,F0003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特征、现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国经济建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三个方面。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特征是内在动力,现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外在驱动力,中国经济建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