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汉语方言中存在丰富多彩的动词重叠形式,动词单纯重叠式就有两叠至五叠不等。形式上不同的动词重叠式在基本语法意义上却高度一致,都是表持续。对汉语方言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考察,能为共同语中一直存在争议的VV式动词重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2.
动词重叠这种语言现象一直引起语法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20年来,研究的方法、角度有所突破,研究的范围、视野进一步扩大,动词重叠的研究日益细致深入: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动词重叠式的范围、可重叠动词的范围到语法意义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李敬国现代汉语动词常常可以重叠使用,这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长期以来,有不少语法学者撰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但是,至今在学术界还有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动词重叠式包括哪些形式?动词重叠式是动词的变形形态还是动量组合?动词...  相似文献   

4.
邵阳话中量词“AXA”重叠武的形式十分丰富,能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并体现很强的主观性,其语法意义与重叠式中的“x”、量词的次类以及重叠式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较可以发现,各方言量词的“AXA”重叠式在其内部构成、语法意义等方面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少差异。量词的“AXA”式重叠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可以为学界将汉语方言区分为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观点提供又一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里,除了“的”这个词,就数“是”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使用的次数最多。“是”是个特殊动词,一般语法书上把它称作判动词。“是”在具体句子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但从它的作用来看,主要是起判断作用。判断就是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给以肯定或否定。正因为“是”是个特殊的动词,而不是一般的动词,所以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分析它的语法形式,必须考虑它在具体句子中的词汇意义和逻辑意义,这样才能对“是”和由它构成的判断句作出全面合理地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红英 《云梦学刊》2014,(6):143-145
动词过去时态的语法标记式“v-ed”原来的语法意义为表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IF假设条件分句中的“v-ed”通过隐喻模式,在从时间域到真值判断域的投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语法意义,即“真实性距离”,而此新的语法意义与假设条件句的命题意义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7.
张成进 《江淮论坛》2009,(6):168-174
汉语中表方向的介词“向”由动词“向”语法化而来,介词“向”来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动词“向”。“向”语法化的句法动因是进入连动式结构,实现了词性降类;“向”语法化的语义动因是语义的非终结性,在与连动结构里其它动词主次要地位竞争中处于次要地位,提供空间信息。“向”词性降类后形成的介词短语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而言具有处所状语的特点,不论其处于动词前还是动词后。  相似文献   

8.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为动用法,都是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属于动词的特殊用法,表达动词和宾语的特殊关系.了解这种语法现象,对于读懂古籍,准确理解古书内容和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典作品语料,分析动词重叠式除传统意义上表示动作时间短,动量小,还可表示祈使、致使、评价、叙述等含义,并可以作为语言习得过程的标记。最后简要分析了汉语动词重叠式在书面语中的功能及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说"诸"     
尹世英 《河北学刊》2007,27(2):214-218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后面的“诸”通常被解释为“之于”的合音词,我们通过对先秦典籍中“诸”的使用以及语言学典籍对“诸”的解释的调查,结合现代语言学合音词、韵律句法、语法和词汇的关系等语言理论,对动词后“诸”是“之于”的合音词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古代汉语中“诸”的词汇意义很虚,作为虚词,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联结动词和它后面的连带成分,使前后两部分密合成一个整体,使动词的动作有所归属;在现代汉语中,随着汉语和汉字的发展,动词后的“诸”演变成一个意义更虚的词,它和“之”的最大差别是文言色彩更浓一些,使句子在能够完整表意之外,在节律上更趋向完美和流畅。  相似文献   

11.
刘群 《北方论丛》2015,(4):67-70
汉语介词和动词的特殊关系使得“找”的语法化成为可能。“S+找+NP1+VP1+NP2”句式是“找”实现语法化的句式;“寻觅”义是“找”实现语法化的语义基点。但是,“S+找+NP1+VP1+NP2”句式中,“找”语法化倾向虽然很明显,但还未完成完全退掉动词用法而成为纯粹的语法标记。  相似文献   

12.
徐志敏 《殷都学刊》2000,(1):102-105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有”通常被看作动词。然而,通过运用切分组合的方法对其词类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可以证实“有”还具有介词性。这样,现代汉语的封闭性同类——介词就增添了一个新成员“有”。  相似文献   

13.
陶伏平 《云梦学刊》2007,28(5):142-144
湖南宁乡话处置式标记有三个:“捉哒”“拿哒”“拿得”。宁乡话处置式的基本结构是“A捉哒/拿哒/拿得B+动词+宾语/补语”;宁乡话处置式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主观处置,说话人移情于一个处置事件的参与者。宁乡话处置标记是抓握类动词和给予类动词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江苏溧水方言属于构形重叠的“VVVV”式 ,对其语法性质、重叠模式、对“V”的选择、体特征与出现语境及语用功能、主要语法功能、与“VV”式及其他重叠式的比较等方面作简要考察 ,试图从语义、语法、语用等不同角度来阐释其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后A读轻声还是读原调,单音节动词重叠式AA可以分为AAq(后A读轻声,下同)和AAy(后A读原调,下同),AAq表示动量小、时量短,可以带宾语,具有动词的功能,已有定论。文章列举AAy式用例并论证它具有状态形容词功能,以期对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功能有所补充,也可以体现语音形式对语法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武汉方言中 ,动词的重叠式是比较少见的 ,但是由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加构形后缀“神” ,形成的“VV神”结构却大量存在着。“VV神”结构用来形容事物的连续状态 ,其中的动词受到诸多限制 ,《武汉方言词典》所收的单音节动词 ,能够入这种结构的动词比例在十分之一以下。其条件有三 :第一 ,V必须是短暂性动词。( 1)这个伢精神不好 ,坐倒那里眼睛闭闭神。( 2 )炉子高头的水开得翻翻神也冒得人管。例句中的两个动词“闭、翻”在这里全部都是表暂时的。一般而言 ,表历时的动词是不能进入“VV神”结构的 ,不存在诸如“走走神 ,看看神”这样…  相似文献   

18.
理据性:汉语语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与英、法、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比,可以发现汉语语法的理据性、规则性特别强,表达很简洁。汉语词素变化少,音节也少,汉语数词都是单音节,变体少,是彻底的十进位,严格遵守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数词与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更接近。能愿动词前后加“不”与数学表达式一致。汉语模拟现实世界,人名、地名、日期时间、地址的写法,遵循范围原则比较彻底,与行款一致。动补结构的语义和语法顺序体现时间顺序原则。语义语法范畴体现理据性。汉语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有主观范畴,汉语动词可以划分出“对上动词”和“对下动词”。  相似文献   

19.
语法化是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了”从开始只能跟延续性情状的动词组合到能够和终结性情状、静态性情状的动词组合的过程,就是“了”语法化程度逐步增强的过程。“了”的语法化在语义和读音两方面都体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征,在方言里,“了”语法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读音形式,一般情况下,语法化程度越高,其读音形式越简单。  相似文献   

20.
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珊辉 《云梦学刊》2001,22(2):102-104
英语情态语法范畴进入了动词语法范畴的总体系.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是相互交错,自成体系.与其他动词相比,情态动词主要满足语用和语义的需要;其他动词满足语法的需要.所以,分相论述,探讨情态动词所凝结的语用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