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和平 《社科纵横》2008,23(7):19-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为哲学基础,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方法论.和谐社会理论全面肯定了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蕴涵着"维护同一"、"限制斗争"的方法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开创了哲学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化解社会矛盾,而社会矛盾的本质与根源是制度矛盾。只有从制度关系着眼才能明确把握社会矛盾的发生与演化,也只有从协调制度关系并且用制度安排来协调社会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持续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社会理性化的正式制度同感性化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广泛存在且难以协调和化解的社会矛盾。中国传统社会用重亲情伦理、重仪式教化的思维方式,认同并确立了一套感性化的礼俗制度,实现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维持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超常稳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重视作为文化传统存在的各种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也要借鉴中国古代社会以感性化方式实现制度协调、社会稳定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萧新生 《探求》2006,(1):8-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客观性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观性的统一。主观上是否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在客观上存在的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主观上能否创造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在客观上存在矛盾的科学办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客观性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主观性相统一的决定因素是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贵在执政党能够发现新矛盾,解决好新矛盾,使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4.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造性地阐述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认识和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处在一个新的矛盾凸显期,在新的时代环境中,重温50多年前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仍然能够领会到这一学说所具有的重要指导价值。以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指导,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宏观社会背景下,如何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方式,既是一个有着重要政策意蕴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社会矛盾化解的基本思路: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尽量下放到基层解决;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让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参与的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将诉讼调节对接机制延伸到最基层,有效地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培育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完善工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利用经济杠杆,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7.
顾亚男 《社科纵横》2007,22(11):13-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及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逐步进入新的社会矛盾高发期。这些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社会矛盾,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正确认识新的社会矛盾成因和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正确对策化解缓解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陶君平 《探求》2006,(Z1):11-12
中国共产党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它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利益协调、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需要以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因而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尊重利益的多元化.在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充分凸现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民主、法治的方式,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来容纳、规范、协调和化解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冲突.这种制度安排必须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具有均衡性的利益制度和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先贤 《探求》2008,(2):12-16
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协调社会基本矛盾;我国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构成社会基本矛盾内容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协调社会基本矛盾的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在社会基本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相似文献   

10.
廖和平  曹汉林 《创新》2009,3(1):83-87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呈现,有些往往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出现,正确认识这些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亮 《学习与探索》2005,(2):206-20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妥善处理好各阶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倡以人为本、团结合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内,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碰撞,必然面临许多以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矛盾.地级领导干部处在党中央和县乡的结合部位上,只有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才能构建新型的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为确保"十五"计划如期实现和在本世纪成功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郭建宁 《创新》2007,1(1):83-86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首先探讨了利益、利益矛盾、利益分析法与利益协调机制,接着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利益矛盾,然后论述了当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矛盾是科学研究和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本身要求排除粉饰太平,排除对社会主义缺乏任何辩证分析的观点,从而开辟了深入探讨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中不断自我完善因素的前景。对社会矛盾进行一般的理论分析不仅仅具有抽象的意义;在分析社会矛盾的基础上,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特殊形式,以及克服这些矛盾、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方式。需要进行理论分析的第一个问题是产生社会矛盾的原因,就是要找出在社会组织的任何历史形态中发挥经常作用并规定这些社会形态特点的那些因素。人作为自然存在受到两个主要矛盾的制约。首先是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这不仅表现为人为了维持  相似文献   

15.
推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建设,有助于实现社会矛盾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基于海因里希法则,社会矛盾预警以社会经济领域中发生的反映社会矛盾状况的各类社会事件为分析对象,通过信息挖掘揭示社会矛盾产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并据此建立社会矛盾预警体系。社会矛盾预警的技术支撑是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由基础服务层、数据分析层和终端发布层组成,基础服务层的主体是社会矛盾公共信息云平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在社会转型期 ,社区成为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交织的集合体。这些矛盾能否正确解决 ,关系到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和改革深入发展。本文以毛泽东两类矛盾学说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分析了社区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为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济性利益矛盾已成为中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和主导性矛盾,并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只有科学分析经济性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并找出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妥善协调好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尹彦 《创新》2011,5(3):34-37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要深刻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积极探索矛盾化解的制度和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杨玲 《探求》2014,(2):63-67
广州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面临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巨大的维稳压力。传统维稳方式从治安和舆论两方面入手,实施"抓、压、堵截、监控"等刚性维稳做法,社会效果欠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社会矛盾的现状和原因,提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法治途径,以期为建设幸福广州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基层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基层社会矛盾主要是因为民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与管理者能力缺失,利益主体和格局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与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失衡,民众的文化心理、不同宗教信仰等带来的行为差异以及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等各种潜在的非正规组织势力与社会管理不善等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为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应着力从提升基层政府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矛盾处理合力、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司法效能、强化公民素质、完善监督制约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构建一个和谐、有序、高效、安全、经济、系统的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运行机制,惟此方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