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非理性行为与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灾难性变化.这种灾变现象表现在飓风海啸、沙尘暴、洪涝等灾害,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灾变现象的规律性变化构建了"生态灾变论".当今人们在"人类纪"新时期正面临着生态灾变现象的挑战,必需对恶化了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新强化其功能,同时,我们还必需以综合整体观来创建"生态、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景观"六效应协同增长的现代生态文明社会作为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生态人类学眼中的“生态灾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提及的生态灾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们面对的现代人类社会不仅民族文化多元并存,而且主流学科体系分化极其细密,生态灾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者间在理解上分歧较大。为此笔者想从多元文化并存的角度出发,对生态灾变的实质作一个深层次的透视。  相似文献   

3.
“看”的技术生态位不仅指它在社会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更意味着它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所起的作用。人是“看”的主体,“看”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看”的技术则是强化这一方式的重要工具,二者的相互关系定义了“看”的技术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关系、联系是“看”的基本属性,生态系统是“看”的场所,生态整体性是“看”的技术生态位之基础。正是这种整体性定义了“看”的技术生态位在空间上所占有的具体位置,同时也将其在时间上统一起来。这种时间上的统一表现为一种过程性,即“看”的技术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自身的展现形式是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看”的技术生态位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演化所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看”与“看”的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更为牢固与紧密,甚至可以说,今天社会生态系统中“看”的技术生态位就是通过“看”与“看”的技术紧密依存共同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艺术教育的生态美育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向生态文明时代迈进,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进程。技术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整体性的生态危机。面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状况的每况愈下,人类认识到开展生态教育特别是生态美育的重要。而艺术教育应帮助人们找回对自然的亲和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为当代人的生命召回“诗意”、回归自身。  相似文献   

5.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研究语言系统的生态问题,把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其理论和实践目标,由此决定本学科的内容、方法和范畴。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是语言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的破坏将会造成语言生态的失衡,影响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语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一种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但与之同样重要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生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危机业已跃升为当代全球性的“人类困境”。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生态政治哲学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生态政治哲学“原野”转向的考察、梳理,主要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三个流派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承接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指出“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政治哲学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上古时期青铜器遗存可见“貘”的形象。相关信息透露生态环境史涉及气候、植被与野生动物分布的趋势。“貘”的存亡,与当时生态环境条件有直接的关系。野生动物分布情势,在历史时期多有变化。而“貘”在中原的消失,提示了生态史的重要转变。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导致相关历史文化变局的重要因素。西周“貘尊”等青铜器在黄河中游的发现,也提供了文明重心地区社会文化进步的文物见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凸现的生态环境危机,促使人们反思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人们意识到重建人类生态伦理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本文解读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精粹,分析了传统生态伦理的精粹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现实价值,引导人们古为今用,确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2013年11月,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来,“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即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其背景有三:一是中国环保四十多年虽历尽艰难曲折,并取得重大成就,如在观念层面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到生态文明,在实践层面从治理“三废”、实行“三同时制度”到环保立法、确定“生态红线”,都充分显示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进步。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仍无法适应改革开放中对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与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土地、水、空气、气候等环境问题日益以整体性、复合性的方式爆发出来,引发并加深着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发着人们的生态环保情怀;“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课题。二是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两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并在十八大报告中单列“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做法等作了深刻阐述,标志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意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研究和成果积淀,为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途径、目标等,虽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所阐述,但亟待深入研究,以免制度无魂,失却方向,导致制度泡沫或使生态文明建设为制度所累。我们以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因为用制度保护的生态环境归根到底属于人化自然,作为自在自然的宇宙自然界不会因为人化自然环境劣变或地球毁灭而消失。人类要担心的是人类的自我毁灭以及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之基--人化自然的劣变和毁灭。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生态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因而也是一门充满争议的学科。为此,本期特开辟“生态人类学研究”栏目,共刊发11篇文章,并特别邀请杨庭硕研究员为之写了“主持人讲话”。其中,陆永刚《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文认为,生态人类学应当突破文化人类仅就单个民族系统探讨民族文化的研究惯例,应当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性生态知识。麻春霞《生态人类学的方法论》一文,提出了“终端验证法”这一方法论理念。罗康智《生态人类学眼中的“生态灾变”》一文,意在探讨多元文化并存状态下,对生态灾变的实质问题。相信对此论题关注的读者,一定不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及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伦理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而深远的意义。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生态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课堂生态建构是课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从价值、社会和心理等维度对课堂生态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课堂生态遵循生态价值观,师生都具有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师生双方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具有不完满性和互补性;民主既是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也是课堂生态主体的主要生活方式;课堂生态需要具有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心理环境,自立、自信和自强是课堂生态主体必备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国家生态安全与军事、政治、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 ,中国所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 ,以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农场的N素循环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本系统种植业的产投比为0.62,饲养业的产投比为0.48,系统产投比为0.40。说明系统N素的利用率较低。通过系统生产优势度和稳定性指数的计算发现:系统饲养业生产优势度大于种植业;系统稳定指数为0.34;森林覆盖率为18.6%.饲料转化率为20%。文中还指出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笼养鸡蛋的啄癖行为进行观察,根据生态学原理就其发生的行为学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为解决养鸡生产中啄癖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对国有企业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进行定位的基础上,指出了国有企业应主动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结合角色定位的可能性,就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省济南市郊,笨蝗分布于南部丘陵山区,适栖于干旱向阳的荒坡及林缘草灌丛,有时侵入旱地农田,危害作物.笨蝗属于植食性蝗类,但取食有一定选择性.从该种的生态分布、栖境选择、偏喜的食料植物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综合表明,笨蝗为典型干旱生境特征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金丝猴集群的主要特征,在川西北地区,其社群大小变化较大,少则30~40只,多至150~200只,其社群是以众多的类似于“小家庭”为基本单元所组成,而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群体结构形式是直接或间接的与生育繁殖(血缘关系)有关。树栖且活动敏捷,白天觅食活动,晚上静止休息,且对幼仔具有强有效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它只是零星地分布在卷帙浩繁的著作之中。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主要文本入手,对其生态哲学的思想智慧进行梳理,不仅对于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