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烟台我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我热爱烟台,能够被接纳为烟台的儿子,我感到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2.
5月中旬,在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的随行人员里,我又一次见到了他——法国总统的中文翻译吉尔·乌夫拉。我是14年前认识他的。1983年春天,密特朗总统访华前夕,法国总统府邀请一个中国记者组访法,本人乔列其间。乌夫拉是总统府请来为中国记者组当翻译的。他有~个中文名字:吴法儿。那年,他三十出头,又高又瘦,深逮的眼睛带着点忧郁。不过只要他一开口说话,记者组的气氛就会轻松起来,他喜欢“班门弄斧”,接受挑战,很是幽默,一次聊天,说到汉语里“妻子”的几种说法,他一口气说出了“爱人”、“老婆”、“夫人”、“太太”、“内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他被人们誉为“洋雷锋”。他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儿童设立助学金,为中国高校的新兴学科尽心尽力,他还真诚地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两年前的一天,潘维廉博士投书《厦门日报》,叙述他当天上街,不慎把二百美金和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证弄丢了,就在他着急的时候,一对中国夫妇叫住了他,说:你丢的东西在这J[。潘博士写道:“我的钱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如数还给了我,而且无论如何不肯接受我的酬谢,甚至连一件小礼物也不收,他们说:‘能帮别人一把,这就够了。”’潘维廉在信中还针对有人对他说“你在美国可以赚…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一次,我随工会主席下连队, 主席一路上和农工打招呼,叫着一个个农工的名它并向他们问好,农工也向主席问好,显得十分亲切。下午,在某连召开座谈会中间,有一个小青年吵吵嚷嚷走进来,说是要告连长的状。工会主席一下叫出他的名字,问他什么事?这个青年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工会主席告诉他:“我不但知道你的名字,还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名字。你坐下,有什么事给我说吧。”  相似文献   

5.
还未见到冯桂兴,一条悬挂在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大楼上的横幅——“热烈欢送冯桂兴同志光荣出席十五大”这十几个鲜艳夺目的红底黄字就首先跳入我们的眼际。 冯桂兴,今年49岁,农民出身。十来年前,他还只是上海青浦县大盈乡的一个生产队长,种田、种菜、搞副业样样行,尤其是养鸭子更拿手;尔后,他当上了大盈乡副业公司经理、大盈乡副乡长、大盈镇镇长兼党委书记,青浦县畜牧局党委书记。现任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说起他的名字,你我也许并不熟悉;但如若提到他这几年来率领560多名员工闯创出来的“大盈牌”肉鸭名牌商标,或者诸如“大盈光鸭”、“大盈盐水肫肝”、大盈盐水鸭”、“大盈鸭肉松”、“大盈香肠”等等名品,也许你就不会陌生了——因为,它们已经时常  相似文献   

6.
马克·罗斯维尔是个标准的加拿大青年,然而,马克却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多伦多上大学的时候,他就选择了东亚系的汉语专业。后来,他又争取成为加拿大派赴中国的留学生,来到了北京大学,主修中国当代文学。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十足中国化的名字:路世伟,正好是“罗斯维尔”的谐音。在汉语的“读、写、听、说”中,大概“说”是最难过的一关了。为此学校请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他以教说相声‘夹演小品的形象化教学方式教留学生们说汉语,在教学过程中,丁广泉发现路世伟颇有中国式的幽默感,于是决。心…  相似文献   

7.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2500多年前的孔子,怎么就那样的“傻”?他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只要是带了见面礼的人,我没有不教他的。而当时他说的见面礼,就是“十条腊肉”。谁带了“十条腊肉”,谁就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而其它的费用,比如学杂费、食宿费、课本费等等,一概不收。于是我就纳闷,孔子为什么不像现在那些名校一样,收取高昂的“择校费”  相似文献   

8.
雷锋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和人物,它已经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升华为一种精神。但当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同样用朴实的行动来演绎”雷锋精神”时,我们心生敬佩。他的名字叫雷夫·艾里克·罗杰斯,锦州市商业银行7777财富中心外宾客户经理。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红大紫的小品演员,黄宏的幽默天赋众所周知。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在表演时创造幽默,现实生活中的他,也是“绣口”常开,妙语连珠,并且,对他来说,幽默的作用是多方位的、立体的。有时,幽默是他自我解嘲的戏言德语;有时,幽默是他针砭时弊的直言快语;有时;幽默又是他慰藉他人的“温言软语”;而更多的时候,幽默则是他祝福天下人的“甜言蜜语”。   “您不了解,在这里.像你我这样普通话说得不好的都受欢迎!” 一次,黄宏应邀去南方某市演出;一下车就听见那些手持鲜花的少男少女喊着一个他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一打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生活着许多外国人。其中有些被中国政府授予“外国老专家”称号,获此殊荣的标准之一,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奉献于或服务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并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而像素察·蒲密波里叻先生这样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来到中国的外国人,虽然没有能够享受到“外国老专家”的称号,但是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他为“准外国老专家”吧。由于他德高望重,和蔼可亲,乐行善施,我还是一直称他“素公”。  相似文献   

11.
看上去英俊而年轻的印度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班浩然先生,于1983年在印度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从此便走出校门成了印度外交部一名工作人员。掐指算来,如今已在外交领域平了比个年头,他自称“已经不年轻了”。确实15年外交生涯,无论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够得上是有资历的“老外交官”了。班浩然原名叫GautamBambawale,“浩然”是会的中文名字。这个名字在中国很有来头,中国唐代有个大诗人叫(孟)浩然,而当代曾红极一时的一个大陆名作家也叫浩然。知道这些来历后,班先生十分喜欢香港中文大学老师料起的这个响亮的名字,当然他也喜欢中…  相似文献   

12.
爱麻辣味儿的四川菜,也爱骑着钟爱的“小电驴”--电动自行车四处溜达,还爱操着“只会一点点儿”的蹩脚中文和中国同事们聊家常。
  今年40岁的德籍俄罗斯人艾俊(Alexey Ivanov)是江苏能华微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技术总监,但他似乎更愿意称自己为“科研工作者”。
  “我有一个‘中国梦’。”艾俊认真地说:“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和研发人员。”  相似文献   

13.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刮起了不小的旋风,以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刘宗仁日”写在美国芝加哥市的史册上。他就是中国公费留学生——刘宗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遇见了不少知名的外国朋友和外籍华人,但最令人难忘的是澳大利亚籍华人“草菇先生”张树庭教授。去年12月22日下午,山西省省委书记王茂林和副省长郭裕怀会见了张树庭教授。记得,那天晚饭刚开始,张树庭先生突然站起来说:“我不是外交官,今天回到自己家了,也不拘泥外交礼节了,我得先讲几分钟话。”他说:“首先,我要先向家乡的父老,家乡的领导报告一声,张树庭没有给家乡丢人!我为咱中国人、为咱山西人争了光!”接着,他如数家珍似的,把他这些年来取得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新杭州人,我是杭州人!”2019年,于恒顺利拿到了中国“绿卡”,这对在中国生活13年的他来说,是一种温暖的身份认可,“我可以以中国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这儿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16.
在华日本专家本山多喜二先生来北京接受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的“友谊奖”,日程安排得很紧,但他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山多喜二虽年逾古稀,然身体硬朗,胖胖笃笃的脸上显得神气儿十足。本山很健谈,用他那颠倒而别扭的汉语谈起了他那段扯不断的中国情。本山小时候在中国长大,到12岁后父亲才将他送回日本读书。他的父亲是当时日本三井物产驻中国武汉办事处的职员,“幄!我父亲送我回国时,千叮嘱万叮嘱,让我今后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在哪里长大的。”“那你以后再也没有来过中国了吗?”“是的,没有机会,但一直念着中国…  相似文献   

17.
他红了,他的形象活跃在大荧幕上,很多大导演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一些妒忌他的人刻薄地说:“再红,也是死跑龙套的。”他不以为意,坚定地说:“我活着,甘愿为梦想而‘死’。”  相似文献   

18.
季之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全球第三的火花收藏家。他收集了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各样的火花,总数达150多万枚。此外他也收集邮票、玩具、打火机、钱币和门票,还收集了包括李可染、刘海粟等人作品在内的名人字画1000多幅。有人说他是“潜在的富翁”,也有人称他为“扬州第九怪”,相声大师侯宝林则干脆送他个雅号:“季公火佛”。说起来,这个"第九怪"也着实有点怪。小时候,看上去灵秀乖巧的他,却愣是笨得可以。笨嘴拙舌不说,还分不清东南西北,走得稍远些就找不回自己的家;他甚至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弄得家人都为他担心,怕长大了是块…  相似文献   

19.
向中国朋友敞开心扉中国朋友,我也能和你们分享一些秘密吗?当我来中国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梦想中国有一天不再需要外国专家,也不需要我,那将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使我知足常乐。但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又常让我难受,他们每天都叫我“老外”。这种称呼我听了不知多少次了。有时我对他们开玩笑地说,“我是新疆人”,他们都相信了。有时,当有人叫我“李同志”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就像我的名字出现在单位的“精神文明”榜的名单里一样高兴。你们认为我在中国呆了10年,已经习惯“老外”这种称呼了吗?事实上,我永远不习惯,在…  相似文献   

20.
一位英国人这样对记者说:“你真该去采访一下王宁,他是中国人的骄傲,别看他年轻,但他的名字在世界拍卖行业都是赫赫有名的。世界第一大拍卖行──苏富比拍卖行建行255年来。他是第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文物鉴定、征集、拍卖的专家,了不起。”8年前,在旧货充斥的英国一个小镇的跳蚤市场,王宁用6英镑买到一件中国古董“灯笼尊”,然而拍卖行的英国专家仅通过照片就明确无误地告诉他是赝品,这使王宁认识到自己对古董知识的浅溥,洋人都能对中国古董说出一二三来,我为什么就不行呢?凭着一股钻劲,他立志成为一名古董鉴赏家宁的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