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自瑞典的白瑞楠(Magnus Breidne)曾担任瑞典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达7年之久,现任瑞典皇家工程院(IVA)副院长。今年61岁的他看起来像40岁,脸上几乎没有皱纹,容光焕发,精力十足。聊起来才知道,他不光是个中国通,更有位相识7年的中国爱人。说他是半个中国人也许有点儿夸张,但对中国和中国人,他无疑极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2.
与瑞典(中国)商会主席兼斯堪尼亚公司(中国)总裁何墨池(Mats Harborn)交谈,很能感受到北欧人的那种严谨、以理服人的作风。他言谈直率,而且喜欢随时拿起墨笔,在办公室的写字板上画出各种曲线、图表来说明自己的论点。在中国做生意的他也有一些牢骚,但他告诉我们他在探讨“有没有中国特色的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3.
瑞典人何墨池(Mats·Harborn),是个精明能干、中文颇好的中国通.他和中国有着20多年不浅的缘分.1985年,何墨池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就毛遂自荐,兼任了瑞典斯堪尼亚公司的中国代表.毕业后,他正式上任干了几年.此后,他又回到瑞典企业工作,做过瑞典商业银行驻中国首代、瑞典驻华使馆的商务顾问,直至2003年,斯堪尼亚公司在北京重建办事处时,何墨池再度受邀,担当了公司驻华首代,并出任中国瑞典商会主席.这20年,他成为一位瑞典企业在华发展的亲历和见证人.  相似文献   

4.
寻访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这位出生于瑞典的伟大发明家,化学家设立“诺贝尔奖”,被世界知识界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今年春节前夕,我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看望在那里做访问学者的妻子,有机会造访了有关诺贝尔的踪迹。诺贝尔183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在他63年的生涯中共获得不同国家的发明专利355项。他的发明涉及炸药合成橡胶皮革和人造丝等领域地在军火石油等方面的投资使其拥有巨大财富。他辞世前把所有的钱(按当时的兑换率为8311000美元)留给7一个信托基贪会并立下遗嘱委托执行人将本金做投资…  相似文献   

5.
林西莉的名字(瑞典名CeejaLI。dqvls)在瑞典几乎家喻户晓在世界上她也是一位著名的汉学教授。因为她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把汉字介绍给7世人,引起人们对一种文化渊源的极大兴趣。每天都在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似乎不太注意这一古老语言背后的又化渊源。当我们听瑞典人林西莉教授讲汉字的故事时才发现自己正跟着一位外国向导测览中国的文化史。不久前林西莉教授在北京接受7我的采访。她穿着一件宽松的印花衣褂脸上红润润的和蔼可亲的外貌和学识深透的目光令人难忘。她是为《汉字王国》一书中又版的出版发行专程来北乐和上海的。10年前她写的这本…  相似文献   

6.
瑞典是北欧国家中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到1999年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将达到1800人,这个数字约占北欧国家中国留学人员总数的一半。根据我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1998年4月的统计,来瑞典留学人员情况如下:显而易见,1998年自费与公派的比例已为48%:52%(40%+12%)两者基本相等,自费生的比例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1998年4月我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的统计,来瑞典留学人员专业分布和回国人员情况如下:以上数据表明,从专业角度看,学医的人数多达537人,其比例为32%;学农的人数最…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许多瑞典人来到中国,开创了新的事业,为中国人民带来福祉,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中国情缘.还有不少瑞典专家为中国环保、科研、扶贫等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中有6位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友谊奖";亦有许多中国技术人员和留学生赴瑞典学到了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更有许多平凡的瑞典人,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2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DSB)召开会议,通过了对上诉机构成员的任命,63岁的中国律师张月姣与来自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的另外3人当选.这是中国内地律师首次在世贸组织中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9.
一、项目背景SIDA项目是瑞典政府资助的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农业、采矿、冶金、环保、医学、金融、财政及社会服务等各行各业诸多领域的管理人才进行培训的综合项目。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以下简称为SIDA)是瑞典官方机构,专门计划执行瑞典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合作项目。该机构还负责瑞典与东欧和中欧的合作。SIDA以及前身已经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有15年的友好合作。协会欧洲部和SIDA合作在中国地区开展SIDA项目培训工作。二、项目执行方法SIDA每年向我国分派大约45-50个具体项目,涉及建筑、电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与…  相似文献   

10.
踏上三极     
在科学发展到人能登上月球,探测器能抵达火星的时代,人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又有多少还来知的东西?这是一个谜。这个谜深深地吸引着他。自他196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跨进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大气物理所的前身)那一天起,他用了毕生的精力,破译地球之谜。青年时代,他攀上了珠峰;不惑之年,他去了南极;知天命的年龄,他到达了北极。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人。“地球是个小村落。”初次见到他时,他那种与自然相交甚深的泰然,让人心旷。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  相似文献   

11.
他的父母是在中国参加革命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1949年他出生在北京,7岁以前只会汉语。他在上世纪60年代当过红卫兵,也曾是“老三届”的一员……这些复杂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让所有听说过他故事的人唏嘘不已。见过他的人,无不佩服他那一口纯正的京腔,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相似文献   

12.
68岁的苹果种植专家菅井功先生是日本山形县人。1943年,他刚从学校毕业,便被派往中国沈阳的一家日本工厂任技术工人。二战中,有一次他和同厂的三名日本人都相继得了重病,生命垂危,而当时日军正从东北大规模溃退,无人顾及这几个病中的青年。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踏上中国,便被这片土地深深地迷住了走进比尔·林教授在北京公寓里的家就好像走进了一个老北取人的门户。客厅通往厨房的门上贴着一个大红倒悬“福”字与阳台相连的窗户上贴着一张花卉图案的中国剪纸两面的墙壁上务悬吊有一个手工做的老虎样子的纸玩具和一幅绘有中国古代女子吹笛子的中国画通往卧室的门上贝’」挂着一件做工精致的中式对襟的小孩穿的央扶。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的比尔林教授兴奋地告诉我这是他第三次来中国工作7。他第一次来中国是ms年那时他还只有30多岁现在转眼已经年过50但他对中国的迷恋却日益深厚。比尔…  相似文献   

14.
朱昌平算不上是轰轰烈烈的风云人物但在新西兰他确属于开创华人历史先河式的人物。朱昌平曾出任过新西兰草地协会主席在这个白人组织里他是迄今唯一的亚洲血统的主席。他现在的行政职务是新西兰梅西大学校长助理,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梅西大学甚至是新西兰,才开始了与中国在草地畜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此外他还在梅西大学设立了三个奖学金。这后两项在1996的出版的英文版(梅西大学与亚洲)一书中曾有过数于字的专门介绍。朱昌平出生于战乱时期的四川。4岁回上海7岁去香港后来随父母去了南详在马来西亚长大。他说父亲当时给他取名“昌平”即…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才交流》2011,(9):57-57
在连续4年成功举办“国外专家广西行”系列活动的基础上,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广西人社原外国专家局又举行了“2011年国(境)外专家广西柳州行”活动,28位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典、日本、克罗地亚、新加坡和台湾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专家为柳州市各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13,(9):18-20
宜家、H&M、爱立信、沃尔沃:瑞典按人口计算是个小国,却诞生了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公司,也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950年5月,瑞典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瑞典大型企业就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至今约四五百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200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瑞典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1月,中瑞自贸区谈判启动,今年5月在伯尔尼完成的第九轮谈判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通信、交通、生物医药、环保,两国的科技合作也随着改革开放而日益深人。沃尔沃“嫁给”吉利艰难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上旬的一天,黎巴嫩朋友告诉我们一个不幸的消息,说毕尔先生(皮埃尔的亲属和朋友都爱称他为毕尔)于10月26日故去了,死因是心脏病。一个才63岁的可敬、可爱的老人的生命突然终止了。可他在我们心中、也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毕尔先生1938年出生在贝鲁特,曾就读于基督教的教会学院,父亲优素福是个普通鞋匠。像许多善于经商的黎巴嫩人一样,毕尔先生青年时期就显示出经营管理的天赋和才华。他曾在世界各地特别是远东和东南亚地区谋求发展,还在曼谷为黎巴嫩中东航空公司效过力。从1969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  相似文献   

18.
1971年,当中美两国紧闭20多年的大门尚待开启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通过有关渠道,邀请美国的4位曾对中美关系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美国影响很大的中国问题专家来华访问。他们之中有一位叫欧文·拉铁摩尔( Oven Lattimore)。 “与中国人打成一片”的美国学者,到延安会见毛泽东 拉铁摩尔于 190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但不满周岁便随父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他父亲执教于上海、保定、天津等地,为将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讲授外语。12岁那年,因其父不想让子女“讲着中国话长大”,他便由母亲带着和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19.
看上去英俊而年轻的印度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班浩然先生,于1983年在印度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从此便走出校门成了印度外交部一名工作人员。掐指算来,如今已在外交领域平了比个年头,他自称“已经不年轻了”。确实15年外交生涯,无论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够得上是有资历的“老外交官”了。班浩然原名叫GautamBambawale,“浩然”是会的中文名字。这个名字在中国很有来头,中国唐代有个大诗人叫(孟)浩然,而当代曾红极一时的一个大陆名作家也叫浩然。知道这些来历后,班先生十分喜欢香港中文大学老师料起的这个响亮的名字,当然他也喜欢中…  相似文献   

20.
俞孔坚,中国唯一的哈佛大学设计院博士。 1997年,他回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把“景观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个当时在国内还不为人所知的新概念带回了中国。他的“土人景观”设计研究所,又是中国第一个融景观规划、城市设计、生态及人居环境为一体的设计研究所。在设计领域,能真正把生态环境和人的居住、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人屈指可数,俞孔坚是这一领域的带头人。“让现代设计再现历史” 俞孔坚 1997年回国后出版了《理想景观探源》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