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金陵的唐氏世德堂,以其出版的《西游记》为现存最早百回本《西游记》而驰名稗坛。这本《西游记》也被称为世本。世本全称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时,无疑是《西游记》演变史上最重要的版本之一。世本《西游记》有一篇署名陈元之的《序》。陈元之何许人也?无考。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疑其为唐氏世德堂主人之化名,也有论者疑其为活跃于当时稗坛的陈氏尺蠖斋。不管陈元之是谁,这篇《序》由于它撰写于“壬辰夏端四日”即万历20年,对于《西游记》,研究来说当然是一份极其难得的早期资料,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人对神怪小说《西游记》的许多问题的看法,真实地记录下了这部名著早期演变史上的某些历史。因此这篇陈《序》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就在这篇《序》中,陈元之声称他还读到过一篇《西游记》的旧《叙》,并“聊为缀其轶《叙》叙之”,即移录和引述了该《叙》的一些观点,不过没有在世本上全文转载,以致失传,这当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从艺术上看 ,明人从《西游记》的奇幻中认识到了通俗小说的虚构性艺术特征和消遣性审美功能 ,从《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人物个性化塑造是通俗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考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百回本《西游记》描写原型为泰山独有的景观和可推断为泰山景观,以及可资联想到《西游记》故事的景观约有三十余处。这诸多景观与《西游记》所写地理环境对应的一致性或相关的密切性,表明泰山景观是《西游记》地理环境描写的主要蓝本,《西游记》的神魔环境与“五岳独尊”的泰山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有摹本与原型的对应关系。泰山不仅是孙悟空“故里”,而且是大半部《西游记》故事的舞台背景。而《西游记》作者必是一位久居泰安熟悉泰山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4.
论《西游记》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的《西游记》研究,基本上集中于两个问题:一、对作者及成书过程的考证;二、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探讨。《西游记》问世之初,作者的真姓名长时期隐而不彰,而三教之徒依各自的教门立场和冥顽的护教意识对作品随宜附会,以为《西游记》是“《华严》之外篇”,“《大学》之别名”,“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西游记》真的成了“千古疑案,海内一大闷葫芦”。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作者和主旨再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 ,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 ,依明代天启府志 ,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 ,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 ,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 ,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游记 (平话 )》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 ,并可在陕开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西游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西游记》的研究更加活跃。1986年11月3日至7日,全国第二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在浙江普陀山召开,标志着《西游记》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将近几年来已发表的论文和这次讨论会提交的论文,加以简要综述。一、关于《西游记》主题的新说在对《西游记》主题的认识上,近几年来的新说主要有以下五种: 1.哲理说。金紫千认为:“《西游记》是通过神话故事形象地喻明一个‘求放心’的道理”, “孙悟空的历史,是一条完整的人生道路,是一部很典型的精神发展史”,进而,他把这部作品的主题概括为:“《西游记》故事显然是在告诉人们这样一条哲理:人的思想只有归于正道,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见《文史哲》1984年第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游记平话》的几点考辨李正民宋俊玲久已佚失的《西游记平话》,《永乐大典》13139卷“送”韵“梦”条,摘引了其中“梦斩泾河龙”一段,这是学界周知的。朝鲜的《朴通事谚解》(以下简称《谚解》)中也有《西游记平话》片断及一些内容梗概,则为赵景深先生于...  相似文献   

8.
<正> 古典小说《西游记》“每杂解颐之言”(鲁迅语)、“逸趣横生”(郑振铎语)、通体一致地保持着它的基本美学风格——喜剧美,这是作者吴承恩“善谐剧”的禀性在创作中的鲜明表现。《西游记》问世四百年来,之所以吸引、征服了无数读者,并且驰誉全球,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喜剧美的魅力。著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得好:“在世界文学中,《西游记》是最有趣的小说之一,应该让世人共同欣赏。”《西游记》同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喜剧作品相比,确实是毫无愧色的。本文探讨《西游记》喜剧美的重要一支——滑稽美,余项幽默美、讽刺美,笔者另有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作者确为吴承恩辨蔡铁鹰在1996年9月份于太原召开的“全国首届《西游记》文化讨论会”上,吴承恩是否拥有《西游记》著作权的问题在沉寂了数年之后再一次被提出。由于这次会议的主要组织者李安纲先生在近年的学术活动中多次表述了“《西游记》写的是金丹大...  相似文献   

10.
一、“泰山《西游记》文化”的提出这里提出的“泰山《两游记》文化”是指泰山作为百回本《西游记》人物、故事背景所形成的文学——人文内涵。这在泰山文化是一个大而新的增量,在《西游记》文化是一个深而广的开拓,二者结合并依托于泰山,是名著与名山结合的文化典范。泰山为天下名山,近又有号称中国“国山”,亿万年发展的历史使泰山多层类地积聚了无比富厚的传统文化;而《西游记》为古典小说名著,从某一方面说,堪称中国文学上的“泰山”。但是,泰山亿万年,西游故事一千余年,《西游记》成书四百年,这两大文化长期形成的内在联系,历史上并没…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西游记》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形象化的人生教科书和未来学著作,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应当重新认识。应当引进未来学理论和方法,开拓文学艺术与理性思维、超前意识未来观结合的新途径,使“西游学”更富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者还认为,90年代的“西游学”将在以下几方面有突破:1.《西游记》成书年代和作者生卒年代的研究;2.《西游记》主题和思想倾向的研究;3.关于《西游记》比较文学的研究;4.关于《西游记》理性思维和超前意识未来观的研究;5.关于《西游记》审美艺术的研究;6.关于《西游记》的社会科学价值的研究。《西游记》必将打破传统古典文学研究的小圈子,迈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未来学研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与《心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西游记》作者对佛学典籍并不熟悉 ,唯独对佛教的《心经》特别关注。《西游记》作者不但将《心经》的内容融入小说情节 ,而且还将自己对《心经》的理解贯穿作品的构思 ,以致于《西游记》成为一部“修心”的寓言  相似文献   

13.
一在《西游记》讨论中,神魔问题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孙悟空的基本评价,影响着人们对作品主题的认识。为了不使讨论过于枝蔓,有必要先作两点说明:其一,《西游记》是在民间流行的神话和传说的基础上产生的,甚至有许多重要情节都来自元代的《西游记平话》,因此它不是吴承恩的独立创作。但是,与以前一切取经故事相比,《西游记》在主题、人物、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改变,成为一部“神骏丰腴,逸趣横生”的杰作。正如郑振铎所说:“吴氏以他的思想和灵魂贯穿到整部《西游记》之中。”(《中国文学研究·〈西游记〉的演化》)我们应该把《西游记》作为一部有着整体艺术构思并体现着吴承恩的“思想和灵魂”的长篇小说来理解。其二,读《西游记》的人,往往很自然地由神魔联想到当时的社会,并不觉得神魔世界离现实生活太远,这是由于作者颇为自觉地把自己对社会的某些认识和理解融入了对神魔形象的描写之中的缘故,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神魔有象征意义,或者说有寓意。作者的《禹鼎志序》可做旁证。《禹鼎志》是作  相似文献   

14.
包括黄天教和罗教在内的明代中末期民间秘密宗教,对元一明(前期)全真教教徒历经劫难而在长时间内形成的宣扬全真教教义(包括其内丹学)教史的“西游故事”,不仅加以继承利用,而且在长达八十多年的时间内。对之进行了符合自己教义的再创作,使之成为传教的重要工具。在一定意义上,这八十多年的再创作,是《西游记》定稿前创作的最后“冲刺”。它在今本《西游记》中留下了一系列明显的“胎记”。“五四”以来,大陆《西游记》研究的主流两眼只盯着儒生,对全真教与《西游记》的关联就不予承认,更难注目于此,现在是到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晚清 “翻新” 小说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清“翻新”小说综论欧阳健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小说,它们的书名大都袭用古典名著而冠以“新”字,如《新水浒》(有西冷冬青、陆士谔写的两种)、《新三国》(有陆士谔、珠溪渔隐写的两种),《新西游记》(有冷血、煮梦写的两种)、《新石头记》(有吴趼人、南武...  相似文献   

16.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8,(1):106-111
“视点西移”指近20多年来《西游记》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由“西域”这个概念扭结起来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领域。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误读,是近百年来《西游记》研究踟蹰不前的根本原因;而纠正误读之后,《西游记》研究打开了相当多的全新领域,一个复杂丰富,舒展有序而又能够融受现有基础资料的成书演化线路也被初步勾勒出来。对于更具文化纵深的进展,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我国十六世纪写定的一部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鲁迅关于《西游记》曾作过多次评论。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以及所遵循的文艺批评原则,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取世态铺张描写,使作品几乎改观《西游记》在明代中叶以后,就广泛流传,但作者是谁,长期以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元代“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鲁迅根据宋祖舜的《天启淮安府志》  相似文献   

18.
一、“神魔关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吗? 从《西游记》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应该看到,《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而“神话并不是根据具体的矛盾之一定的条件而构成的,所以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因此,要把《西游记》中那么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神魔形象,统统“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集团”——“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就如同把幻想当作真实一样,并非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意见纷殊。但不管如何,寻探的出发点应该回到文本本身。百回本文本的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透露了极大的信息。首先,从对金陵世德堂的考证可知,《西游记》最早刻本是官刻本(区别于家刻本、坊刻本),它提示了《西游记》作者应是与朱明王朝的藩王府有着很深的关系;其次,从对"华阳洞天主人"的考察则证明,他不仅难能作为否定吴承恩著作权的证据,相反恰恰证明"华阳洞天主人"极有可能是吴承恩与百回本《西游记》刻者世德堂、序文作者陈沅之为适应当时形势,及其追逐读者市场的一个合谋的产物。最后,对百回本《西游记》文化背景的整体分析,其条条线索都为坚持"吴承恩说"的观点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郭健 《江淮论坛》2004,(2):152-154
文章通过介绍和评析建国以来学术界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西游记》主题观:“政治说”、“游戏说”、“哲理说”、“宗教说”,以及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揭示建国以来《西游记》主题研究的概貌、发展轨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