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经济思想史上对价值理性的工具性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理性分为两种,一是工具理性,一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指人类在追求功利的动机驱使下,借助科学、技术、知识等工具以达到预期效果最大化目的的本能和意识。价值理性则不同,它是指人类行为中与功利目的相关性不那么紧密的观念崇尚和价值标准,强调动机的纯正、手段的恰当以及敬畏和自律等,难以完全用现有的知识系统加以实证的、有逻辑性的表述。试图对价值理性作工具性解释不成功,且不可能也无必要,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不同的价值理性能引导人们运用分析工具对同一种经济现象作出不同的判断,形成不同的对策,进而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围绕社会本位观和人本位观的两种教育价值观取向的争辩,贯穿了教育发展的始终.目前,我国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热潮,事实上是对两种教育价值取向统一的重新认识和实践,在重视国家、集体利益教育的基础上,逐步重视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重大影响.能否吸取人类社会本位观教育史的经验教训,尊重教育价值取向的统一性,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贾雪丽 《兰州学刊》2008,4(5):16-18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诞生并逐渐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运用科技认知理性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一度忽略了道德价值理性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再一次将道德价值理性与科技认知理性充分结合,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伦理道德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充分展开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价值理性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目的、意义和伦理属性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把握.从发展价值理性的视阈来看GNH关怀,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终极价值目标.GNH关怀在矫正GDP崇拜的同时,促成了人类社会发展价值目标转向人的幸福,把实现人的幸福作为引领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航标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5.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是完美的人类理性。然而,近代以来,由于技术理性的过度扩张,导致人类理性破缺。重塑人类理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重建社会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价值哲学是现代社会所秉承的价值理念的集中展现,市场经济则是这一价值哲学在经济运行层面的映现。功利主义价值哲学孕育了人类的理性精神,但也造成理性与价值的失衡。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统一了这两重维度,并创建了实践哲学。按照实践哲学的要求,价值哲学应在市场理性与人文价值这两个维度之间保持张力。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价值哲学为现有价值观教育指明了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教育价值取向的分裂表现在教育价值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与实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割裂与冲突上.教育价值取向的分裂严重制约着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创业教育是21世纪教育哲学的全新理念与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既立足于个人发展,又取向于社会需要,是一种理性与实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创业教育实现了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8.
《包法利夫人》的价值理性取向与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法利夫人>表达了福楼拜对中产阶级的尖锐讽刺,对精神贫乏这一社会现象的极大关注,以及他对抗社会的心态.如果按照马克思·韦伯对人类理性类型的划分,他的小说是对价值理性的追求,因为价值理性与另一种理性类型--工具理性的区别在于它追求终极价值的实现.在表象上,这种对价值理性求索与社会形成了对峙,但在本质上却是社会建构的动力与意义.今天,探讨这部小说价值理性取向的社会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够在<包法利夫人>看似遥远的镜像下找到彻底照亮现代中国转型社会的反讽和抒情.  相似文献   

9.
生态思维标志着人类思维水平的提高,对生态价值的理解学界存在着分歧,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生态价值可以界定为生态对人类的有用性.生态价值是人类的核心价值之一,具体来说,生态对人们的生存、经济、政治、文化都有着巨大价值,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价值的最优化、最大化是社会的理性选择.实现生态价值的最优化、最大化需要以人为本、改进发展模式,需要强化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理性选择理论自从提出以来,不仅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扩展到了社会研究领域。但是理性并不能解释人类的所有行为。尤其是对于我国乡村社会这样一个"熟人"社会来说,其感性特征更为明显,因此,本文认为要构建我国乡村社会的良好秩序,必须将国家的外在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与乡村社会内在的文化传统、自发秩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问题、客观性问题和分界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都是陷入困境的,从而其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两分而将价值问题排除在理性探讨的范围之外的论断是无法被充分辩护的。否定价值领域内的智识可能性将从根本上否定我们对于正当性追问的意义,并剥夺我们对自己置身于中的社会秩序与政治法律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资格。而"价值客观化"的努力者则在其所理解的"科学确定性"的意义上来把握价值问题,导致对确定性的迷信。在价值领域内,理性具有参与的能力及作用。对于价值领域内的智识可能性,其所必需的理性无法达成对于世界与生活的最终理解和绝对把握,然而却能完成在具体历史情景中的使命。从而,对待价值问题的合适态度应当是一种恰当的"道德实在论",它首先承认价值领域内的智识可能性,但并不因此而承诺某种确定无疑的道德体系或价值集合。  相似文献   

12.
章礼强 《北方论丛》2006,1(3):145-148
国内外民事实定法本位不断变迁。民法社会本位说多存疑问,所谓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则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理论基础。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价值标准和中心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是进化的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契约文化的管理功能是通过管理活动中的文化融合、价值观渗透和引导管理者理性抉择来实现的。即契约文化与管理的融合,成为跨文化价值观的“交集”;企业文化是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哲学观的价值定位,契约文化则是实现其价值观定位的支撑;契约文化价值定位所形成的“组织惯例”引导管理行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保障个人权利是一项法律制度设计中考虑的两个必要因素。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应当如何选择,在法律制度构建中是有所反映的。通过对特殊防卫的立法背景的探析,以及对特殊防卫的立法评价和立法价值倾向的分析,进而得出立法中确立特殊防卫的价值选择——即特殊防卫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公民利益保障在面临现实状况时的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是解决法理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之矛盾的一种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理性因素,因为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的理性思维即辩证的思维.辩证理性的迷失必然会引起是非的颠倒,价值理性的迷失必然会导致选择的失当.要高扬理性的旗帜,必须拿起质疑、思考和批判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认同由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要素共同构成。作为执政党,农民的政治认同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农民对利益的满足和权利的保护成为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成为价值选择,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也出现了影响因素多样化、存在层次性与地域性差异等许多新特点,党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因此,提高农民政治认同的正确路径是:构建政治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构建认同的政治文化、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优化国家制度安排,满足农民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问题,从理论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立法规定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及刑法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从司法实践来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却远不尽人意,在被害人权利的实现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经济求偿权的实现也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如刑事和解、国家补偿和社会援助等,这些活动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张婉盈  方文 《理论界》2014,(12):76-79
"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以价值哲学为视角来看,"三生"教育的当代价值就在于让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意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一种人生教育,使人完成从自发到自觉的生命、生存、生活历程。即"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其终极价值在于应该将生命、生存、生活的理性与实践相结合,让人的生命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统一,推动每个人合理地生存于自由而全面发展境遇中的目的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其异化现象也日渐凸显。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最彻底的人文救赎莫过于消灭阶级。但是,在两种制度共存并且必将长期共存下去的大背景下,当下的人文救赎选择只能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思想等。通过这些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措施来抑制或杜绝人类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农地流转的供求双方选择何种流转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能够实现福利改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流转供求双方理性人假设和流转成本与收益的约束条件下,农地流转的供给方(农地供给者)进行股权投资的分红收益与流出土地的机会成本(主要是土地的基本保障效用)大小是其对流转方式作出选择的依据;农地流转的需求方选择专业化合作组织参与的流转方式(以股权投资为例)可以为其减少交易成本,并取得生产的规模效用,福利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