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4-47
当山寨已成为一种文化而风靡各个领域时,其合法性问题也同样备受瞩目。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制度为各类山寨划清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自主创新、利益平衡机制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划线时所要考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湘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50-52
"山寨"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有人认为它只是简单的模仿,有人则肯定其中包含的创新成份。无论人们对待山寨文化处于何种态度,它在当今中国社会上流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不可否认的。关于山寨文化的不同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寨现象"的内涵和外延都极其模糊,给一向讲求研究对象确定的法学研究带了巨大困难。对"山寨现象"进行法律分析时,需要把握"权利存在争议"的标准,厘清知识产权法调整对象语境下的"山寨现象"。知识产权法对"山寨现象"的适用总体上看要遵循利益平衡原则。对于"山寨现象"的核心特征"模仿",需要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的角度具体分析,辨明模仿与侵权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孙洪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8-70
"山寨产品"这个名字源于"山寨手机",最初出现在物质消费领域。"山寨"与手机的结合是一个偶然,但是这个偶然却给势力逐渐壮大的"草根"势力一个出口,使他们通过"山寨"这个新生词来表达他们对权威和传统的反抗。而"山寨"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进入社会文化领域的机会是由于手机与时尚的结合。因此我们获得了"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这样一个逻辑发展序列,其中在"山寨文化"中,我们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产品山寨文化"和"社会山寨文化"。 相似文献
5.
“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现象涉及商标侵权判定的模糊区域,在认定上要处理好商标保护与自由竞争价值之间的平衡。山寨产品侵犯专利权的可能性极大,对于山寨产品中体现的创新元素,要鼓励其积极申请改进专利。在我国还没有对形象权加以立法保护的情况下,山寨娱乐中利用与名人相似者作广告的行为难以认定为侵权。对山寨现象要规范,把山寨现象所体现的创新动力融入已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和文化中。 相似文献
6.
李长银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5-97
本文以近一两年来流行热语“山寨”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分析与社会公众的诠释相互参证的方法,推衍出“山寨”一词在新义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并试图挖掘隐藏在新鲜语言事实背后的语言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长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5-97
本文以近一两年来流行热语"山寨"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分析与社会公众的诠释相互参证的方法,推衍出"山寨"一词在新义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并试图挖掘隐藏在新鲜语言事实背后的语言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复制是使用作品的最常见方式,个人使用最突出的问题则体现在私人复制方面。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限制最有代表性的制度,其典型地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与促进知识与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私人复制在现有各国著作权立法中少有单独的规定,它一般存于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范围之内,但它并非完全等同于合理使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研究其关系及私人复制纳入合理使用的条件是有益的,其重点在于把握复制行为目的(非商业性),最终需要纳入合理使用"三步检验法"评判。 相似文献
9.
"山寨"文化很富有当今中国特色,它是指普通民众依托互联网参与话语权的博弈并对传统、权威和精英文化进行模仿、嘲弄、挑战和颠覆的一种文化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迅速分化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阶层、利益群体必然有不同的文化诉求,公开的话语与私下的话语之间有了分离。对普通民众来说,公共话语已经远离他们的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渠道,互联网提供了最合适的平台,"山寨"文化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拟探讨我国"山寨"文化形成的深层利益原因,以及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是基于模仿的边缘文化,是主流文化的补充形式;"山寨文化"具有明显的消解中心、反叛传统等后现代表征,它的出现迎合了后现代文化下大众物质与精神消费的需求,并与当前向后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语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主要以工业知识产品为对象,农业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问题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立足于利益视角,农业知识产权的生物性、自然依赖性、外溢性以及高风险性决定了农业知识产权需要更完备的利益平衡。针对农业知识产权,有必要突破传统工业产权的规范路径,建立专门化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从公共财政支持的增强、利益分享机制建构以及法律救济渠道的完善等方面重点展开,建构农业知识产权利益均衡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若要评选出中国最流行的词汇,山寨一词必定入选,百度一下可发现3880万个网页,超过北京奥运会的3550万个网页。山寨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原指大山里的村落,延伸意义却是2008年上半年才有的。有人考证,山寨最初起源于广东深圳一带,由于当地突然蜂拥出近千家没有被相关部门认可的手机厂商,这些厂商大部分是作坊式的,于是被冠名山寨厂商,其生产出来的手机,也就是让诺基亚等洋品牌也为之头疼的山寨手机。这种手机功能强大,质量也不错,价格却仅为品牌手机的1/3,甚至更低。山寨手机迅速串红,短短几个月便完成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吴忠齐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79-83
"山寨"是2008年度热词之一,使用频率高、指称范围广。通过对"山寨"语境内涵进行分析,并对五个具代表性的"山寨"族词进行探讨和试译,提出"山寨"语义是多层面的;英译"山寨"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而不能一概用shanzhai来表达。 相似文献
14.
“山寨文化”的后现代性指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旭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151-155
凭借传统思维和话语解释,加剧了“山寨文化”的混沌。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山寨文化”不拘于形式,对“可能性”尽情演绎,其中蕴含着隐蔽的自由精神追求。“山寨文化”在思想和实践中为实现模仿的逻辑与行为从分裂状态走向一致性而努力。这种努力在指向对现代性决裂的同时又与现代性相偎依;在喧嚣中拥有广大从众基础的同时,又刺激了人们对其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5.
"山寨文化"兴起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技术生活的依赖,时尚科技元素的增加,造成低端消费者对时尚风格高端产品的艳羡;加之文化部门监管不力和市场执法的疏漏,占据扩大的社会分层中低端的潜在消费者开始默许仿造产品的出现,山寨文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知识产权对竞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指出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是当代反垄断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利益平衡论为视角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与借鉴了外国的立法经验,以期对我国这一领域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姜登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1):95-103
2017年8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标志着中美之间贸易战的开始。美国政府首先对近六百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同时采取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美国企业等措施,对我国进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毫无疑问,美国政府此种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是对世界经济秩序和自由贸易的破坏。从加征关税到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七年内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者通信元件,再到限制5G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都反映出中美之间这场贸易战本质上是以知识产权竞争与保护为核心的科技和经济实力之争,在全球化和创新科技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了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对我国完善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胡晓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63-69
试图从经济实践和产业发展现象的角度解读山寨文化,在将山寨文化界定于特定经济行为边界的基础上,讨论影响山寨企业产业选择的基本因素,让人们读懂山寨产业的适用范围;进而从正面角度思索山寨文化对产业自主开发影响的五大效应,希望为山寨正名。最后,围绕普遍关心的山寨文化发展方向的问题,提出去山寨化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山寨文化的兴起是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从文化的差异性分析山寨文化协调与冲突二重性产生的根源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预测山寨文化的发展趋势是走出山寨,为山寨文化分析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