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先后试行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租赁经营、利税分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直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历经二十年,出台了包括《企业法》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经十几年的努力,始终未能使国有企业踏上发展的坦途。居低不升的经济效益,有增无减的企业亏损,使得国有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濒于破产、倒闭的艰难境地。我国迄今为止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何未能明显奏效?原因显然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其中与我国有关国有企业理论研究上的欠缺和由此而来的许多失之偏颇的基本看法就不无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有必要就国有企业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新的努力探讨和合理的理论阐释。一、理论研究视角及其对象的选择对国有企业的理论研究,视野必须广阔。因为国有企业无论是从历史…  相似文献   

3.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对制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所有制变革的判别尺度上,必须破除所有制制度偶像的束缚,坚持所有制效率原则;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在“私有化”问题上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讨论,必须把政治性私有化概念和中性私有化概念严格区分开,不能把产权流动等改革试验当作政治性私有化来批判。  相似文献   

4.
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若干矛盾关系祝福恩一、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十五大报告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含义作了科学界定,揭示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长期以来,一些人既没有弄清主体与主导的含义,又没有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不是以主导代...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改革。在这些经济改革当中 ,税收改革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税收改革的起因是由一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造成的。在过去的 2 0年间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新评价这一作用是颇为引人注目的。然而 ,目前人们则更为关注私营企业 (其中包括外资企业 )的巨大作用 ,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因此 ,人们需要重新考察税收制度的结构。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外部压力之下逐渐减少预算赤字 ,以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作为发展援助…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的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国企改制、重组过程中作为一条解决国有资产退出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在我国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尽管造成我国管理层收购种种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体制和立法上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特殊性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障碍,对我国管理层收购进行统一的立法规范。首先,尽快颁布实施《国有资产法》,使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的保护有法可依,国有资产流失得以控制。其次,我们也应逐步完善和细化对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使之形成连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体系。最后,就是在目前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可以对我国管理层收购进行专门的立法,待将来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时,将新法的内容吸收进去,从而完成两者的过渡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不从法律上明确或重新界定产权,改变原有的国家所有制或国有企业的财产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落后局面,而如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装备程度都比较高的国有部门长期处于不死不活状态,势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乃至中国的现代化大业产生消极影响。这样,人们就把注意力转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上来了,并把它作为下阶段改革的一个重点。关于国有大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模式设想,撇开细枝末节,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两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思路同意对原有的国家所有制进行改革,但是认为需要改革的只是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而非其本身,通过政府调控职能和财产所有者职能、所有权和经营权(控制权)的“双重分离”,在保留国家所有制、实行国家控股模式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8.
对师专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关春明全国师专教育研究会,1994年年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本次年会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指针,紧密联系师专工作实际,对当前师专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就此,发表一点个人意见,以期抛砖引玉。一、坚...  相似文献   

9.
师国君 《社科纵横》2006,21(6):65-66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发展,国有企业固有的一些制度与经济改革的不和谐开始体现出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不坚决推进改革,国有企业就没有出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近五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将从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国企改革的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雁文 《探求》2000,(3):50-52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产权问题是关键。广州市黄埔区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子。本文在总结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几个深层次问题,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对策思考,期望对其他区、县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裨益。 一、广州市黄埔区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 与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 广州市黄埔区的国有企业共有98家。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老、小、低、微、重、僵。“老”,主要是指企业建厂、设店时间较长,老工人多,厂房设备老化;“小”,主要…  相似文献   

11.
据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户数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占产品销售收入62%,占年利税总额85%,占工商税收80%,其在全省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全省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茁 《求是学刊》2007,34(5):55-59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政府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机制,主要职能是要监管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政府审计职能弱化有关。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严重,应当加以纠正。在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政府审计要有针对性地监管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3.
股份制是伴随着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而逐步形成的,现已发展成为现代公司典型的财产组织形式。其最重要的特征除了商业责任的有限性外,就是所有权(本文特指狭义的所有权,即出资者的财产所有权)的多元化、分散化及法人产权的独立化。股份制的成功发展,客观地说明,不同的多元的所有权可以在企业内部整合成一个集体产权,实现出资者与企业各自的权、责、利的统一,不一定非要先在企业外部形成一个集合的共同的所有权,然后才能在企业内部统一协调使用。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归根结底属于人民,属于分散化的自然人群…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八个突出问题: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被误解。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革被简单化为非国有化,大量变卖国有资产,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并不是要完全消灭国有企业这种形式,而是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二是泛化“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在实施主辅分离和重组改制过程中,以低于资产原值的价格转让产权,不能都视为资产流失。三是出资人利益独立化。在国有资产改革过程中,“出资人”代表为追求资产增值最大化目标,不顾长期目标、战略利益而变卖国有企业。四是国有企业被外资化。当前,我国制造业中的一些排头兵企业已经或正在被跨国公司并购重组。五是优质企业境外化倾向。我国一些优质企业大量境外上市,直接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因缺少优质企业为新股的有力支撑而活力不足、规模萎缩及资源配置功能被弱化。六是企业自主创新被股权左右。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一些骨干企业陆续被外资控股,失去了自主创新的主动权。七是公司治理结构陷阱,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董事会的构成外部董事占绝对多数,公司的决策完全被外部人控制,公司治理运行失控。八是同一出租人条件下的不真实竞争。在同一出资人条件下创造不同的竞争主体,在不同行政部门隶属下无序竞争,应按“从优原则”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进行整合,把优势资源集中中于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税收宣传工作,从宣传目的到形式,从宣传的内容到方法都存在一定误区;实施税收宣传的主体和客体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因此,要树立大税收宣传观念,做到内部和外部宣传有机结合;增强针对性,做到宣传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民税收文化,做到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17.
《社科纵横》2016,(10):67-71
政企关系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中的政企关系基本内涵包括三对关系,分别是政治维度下的治理者与工具关系、经济维度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以及本质维度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多维度、多层次的政企关系最终规定了国有企业的双重性特征,这种双重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身份的双重性、管理的双重性和价值追求的双重性。从政企关系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优选择在于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均衡点,通过类别划分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以管资本为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公共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4):54-57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在改革中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必须从多种途径入手,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过度市场化、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推动事业单位在分类改革中回归公益本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以后,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公有制含义的认识,采取各种经营方式,努力探索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英田 《社会》2003,(10):61-62
新视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调查 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 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当前社会的一个主导性矛盾,呈现出“四个多样化”,即主体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