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最早见于列宁在1912年1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所做的报告.列宁在这个报告中祝贺中国的革命派,表明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深切的热忱和衷心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列宁赞颂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并对它表示深切的同情.列宁在那以后继续高度评价辛亥革命,说辛亥革命为"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唤醒他们参加政治生活.他把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来看待,认为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列宁曾经把托尔斯泰比着反映了俄国革命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的,在文学与现实的这种关系上,镜子的比喻是确切的。然而,这仅仅只是比喻,而不是科学的说明,更不是科学的定义。所以,列宁有一段话是相当客观的:“德国俗语说:‘一切比喻都有缺陷’,我把文学比着螺丝钉,把生机勃勃的运动比着机器也是有缺陷的。”①列宁承认了他的螺丝钉和机器的比喻是有缺陷的,那么,列宁关于“镜子”的比喻毫无疑问也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衣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击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同时,还领导以上海为中心的国统区革命文化工作者,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对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十年内战时期,“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在落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南,它建立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逻辑之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调整,但列宁晚年并没有放弃世界革命。世界革命曾在长时间内成为苏联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它在实践中的失败说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存在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5.
谈谈列宁是怎样提出民族自决权这个口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权是列宁为解决俄国民族问题而提出的革命口号,是列宁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一贯坚持的革命原则。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来正确理解、正确对待这个口号和原则呢?我认为,首先我们一定要把列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个口号和原则这个问题搞清楚。列宁说过:“  相似文献   

6.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阐述主要有如下要点:第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第三,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当今帝国主义的所有主要矛盾都以过去未曾有过的程度在加剧.人类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革命,要么选择战争和野蛮.列宁关于革命的理论和列宁主义的组织策略及方法为无产阶级提供获得拯救的唯一出路,使无产阶级认清了摆在眼前的严峻选择.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列主义只有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只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得益于形成,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新的发展和理论升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有了又一新的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我在《辩证法体系的雏形》(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一文中,曾提出“三要素、七要素、十六要素实际上是列宁在分解辩证法内容时画了三个‘圆圈’”的想法,当时限于文章的篇幅,这个观点未能充分展开。看来,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因为三要素、七要素、十六要素的相互关系问题与如何理解辩证法要素中所体现出来的体系雏形是密切相关的。出于这样的想法,现在再试对辩证法要素中的三个“圆圈”作较为详细的论证与阐述,以加深对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1 按历史的阶级的分析可科学地区分出两种性质不同的官僚主义。一种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机关的官僚主义。另一种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机关中产生的官僚主义,也就是列宁所说的“现代的‘共产党员的官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旧社会的影响和新制度的不健全,苏维埃机关产生了官僚主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那些岁月里,列宁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痛切地感到“最重要的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拖拉作风、疏忽怠慢、官僚主义、笨拙无能等现象”的存在。列宁指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官僚主义现象。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三年一月五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曾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一世纪末,列宁在给亚·尼·波特列索夫的信里说过:“……关于‘遗产’,我同意您的意见,把它看做一个统一的东西是糟糕的(80)年代的糟糕传统。’①今天,把文化遗产看作统一的东西的,虽然还有,例如写《评茹行先生的  相似文献   

11.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理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教导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①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过程,也是寻找革命理论的过程,而只有寻找到正确的革命理论,才能获得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党自身的成熟。列宁曾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谈到俄国革命者找到“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化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经历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中国共产党也是如此,本文只论述中共成立初期对革命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7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70年。70年的历史,我们的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也是70年里我们党领导和建设走向胜利的根本经验。一、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对立的加剧和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诞生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宣布:“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又总结新的历史经验,提出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列宁总结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科学著作中,最先说明了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情况,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确立了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的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发展了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以来,流行着“光复会并入同盟会”之说。如:龚翼星的《光复军志》(1913年)中说:“同盟会起于日本东京,光复会与合为一。”上海师大政治教育系著的《中国哲学史纲要》(1979年)中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1905年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中国同盟会’。”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有出入,因而提出疑问,请教于同志们。第一,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是列宁继《国家与革命》后,又一部批判以考茨基为主要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关于国家与革命问题谬论的巨著。这部著作是针对考茨基的《无产阶级专政》这本小册子写的,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虽已成为历史,但被列宁批判得体无完肤的考茨基的谬论,现在又被一小撮现代修正主义者复活了。因此,回顾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陈光标都是当下这个时代中国富豪群体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孤本。“我已经拿过5年的‘中国慈善奖’和‘中国首善’称号了,我打算再连续拿5个‘中国首善’,然后就退休。”“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语气总是显示出高调与当仁不让的霸气。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三者同一,是列宁《哲学笔记》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关于这个思想的最明确、最著名的提法是如下的一段话:“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 ‘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哲学笔记》第357页。以下凡引自此书,只注页码)当然,列宁“三者同一”、的思想,不只是体现在这…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也指出:“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为此,我认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中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就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體问题,谈几点体会。一、实事求是所以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它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文以人传,在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律中,这所谓“八面受敌”法,便成了一个分门别类地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概念。现在有的学者甚至作了这样发挥:“这种分类读书法,分类研究法,也即专题读书法,专题研究法,苏东坡把它称之为“八面受敌”法,曾经受到毛主席的注意和称赞。……毛主席的这个称赞,对于我们是一个很深刻的启发,而对于苏东坡则无疑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荣誉。”(顾其中:《苏东坡》第103页) 考“八面受敌”一语出自苏东坡《又答王庠书》文中。所谓“八面受敌”法,说是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20.
在《列·尼·托尔斯泰》一文中,列宁指出:“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了。”(《列宁全集》第16卷第321页。以下几引此书,只在引文后标明卷数和页码,不重注) 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托尔斯泰研究界在引用这句话时,常常是简单从事,断章取义,径直把托尔斯泰的创作看成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苏联托尔斯泰研究界也是这种情况。例如。卡普斯京说:“托尔斯泰的创作被列宁评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列宁的这一论点说明了天才的语言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