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啸山庄》是一部著名的小说,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深刻的描述了一段执着痛苦的感情,其间的爱恨交织震撼人心。小说中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女主人公凯瑟琳的错误选择和希刺克厉夫疯狂的报复,还有就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他们产生的身不由己的影响。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给世人以启迪,让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凯瑟琳·恩肖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情的描写,阐述了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评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孙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迷惑不解的部分要算是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描写了。一百多年来,各国文学界对此评论众多,莫衷一是。1847年小说出版,书中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爱被指责为病态心理、不道德和...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是一部惊世绝俗的爱情小说。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用两条线索四组婚姻位男主人公煎熬在爱情中的孤独曲尽其妙。小说的主人公真正意义上应该是凯瑟琳。作家的浪漫主义手法有得有失。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感情的更高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简·爱》和《呼啸山庄》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追述的小说,都是在讲述爱情"寻求"的主题,遵循"失而复得"的模式。简.爱和罗切斯特在相识相恋历经重重磨难之后,最终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希克厉在尘世虽然没能和凯瑟琳在一起,但当死亡降临后,他在死亡这种永恒中和凯瑟琳得到了同一。虽然两位作家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亲姐妹所处的环境相同,作品里爱情主题模式也相同,但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在处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安排上大不相同,而这种不同的安排是由于文本的情节复杂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分析了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性格转变的成因。从低下的经济地位,来自于周围人群的漠视及被背叛的爱情三个方面,探讨希斯克利夫变态心理产生的根源,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一复仇者的形象及其所隐含的时代因素,并由此讨论其所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呼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以及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作了介绍.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以及希刺克厉夫的"爱-恨-复仇-人性复归"这条主线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指出<呼啸山庄>是一部别具一格值得研究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先驱凯瑟琳.海伦.斯彭斯于1854年创作发表了澳洲第一部女性小说《克拉拉.莫里森》,它通过故事中的女性人物塑造,表现了殖民时期澳洲女性的三种婚恋观,反映了女作者对爱情与婚姻的独特思考。虽然被历史尘封已久,这部小说近年来多次再版,在当下新的历史语境中,仍能引起很多女性读者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形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利夫看起来象一个无情的、冷酷的、充满了仇恨与敌意的魔鬼或野兽。事实上,象其他人一样,他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出于对凯瑟琳不朽的爱情,而他的疯狂则是他那变得冷酷的被扭曲的心灵的反映。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小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的面纱,揭露了当时社会压迫和剥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一样相思别样情——论《呼啸山庄》的爱情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啸山庄>是一部独特而又经典的爱情小说,作品中表现了三种不同的爱情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爱情是寻觅原始自我的爱情,是人类原始天性的产物;凯瑟琳和林悖之间的爱情迎合了世俗的标准,是世俗社会的产物.这两种爱情相互冲突,使人类陷入情感的危机当中.而哈里顿和凯蒂之间的爱情是前两种爱情的融合与延续,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爱情的美满结局,代表着人类爱情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探讨《呼啸山庄》与《小城之恋》之间的超文本性,认为《小城之恋》产生于《呼啸山庄》片段的“二度”结构,它嫁接了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恩肖的爱情:爱的萌芽、爱的炽燃以及爱对他们的毁灭,并以此作为整部小说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和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分裂”、“置换”这两个概念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翁凯瑟琳的死亡悲剧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既追求理想化爱情又追求现实爱情的“兼得”心理。“理想”与“现实”这两股力量在她身上相互对抗,势均力敌,最后将她的精神撕裂。传统文学批评拔高了该小说中男女主人翁爱情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反映了在艺术的“安全”领域里,作者与受众喜好将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小说《呼啸山庄》可谓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更赋予了男女主人公双重的性格.凯瑟琳在林顿带给她的虚荣和希斯克厉夫带给她的真实感受与快乐中徘徊,而希斯克厉夫经历了歧视、人性的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变成了采取极端的爱和极端的恨来面对他的人生的方式.正是男女主人公独具魅力的双重性格特征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资产阶级人类的不平等,也由此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勃瑞尔小姐》,阐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写作特色。本文主要从语言特点,叙事视角,意象手法等方面来揭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许多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把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作品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因为它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通过探讨女性哥特视阈中《呼啸山庄》的三个女性形象,即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凯西在情节发展中各自不同的哥特式体验,以及其深陷困境、拼死抗争及反抗胜利的情节线索,可以感悟到隐匿在小说巧妙复杂的叙述方式之下女性体验的恐惧、疯癫的根源,及其不朽的文学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作家塑造人物动机的观点入手,以全新的角度分析了艾米丽·勃朗特在其作品《呼啸山庄》为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精心塑造两位性格、身份、地位迥异的男主角的深层次心理动因。在现实生活中艾米丽过着凄苦且没有爱情相伴的日子,在小说中却为自己勾画了理想丈夫的形象,同时作品中体现的对两个不同魅力的男主人公希冀兼而得之的美好构想映射了艾米丽本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赵文兰副教授撰著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一书于2013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2CWXJ22)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18.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的悲观宿命论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著名作家托马斯&#183;哈代的代表作《无名的裘德》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淑的悲剧震撼人心,她的人生是充满矛盾而又挣扎的,淑的一生都受到悲观宿命的影响。她在生活中爱情中的每次选择都受到宿命的影响,似乎总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入生活中的绝境,她的悲观宿命论爱情观的形成不仅是出于家族中婚姻之不幸,同时也是作者本人爱情生活痛苦经历的投影。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玛利亚*赛奇威克以其小说创作,剖析了各种妇女形象,展现了西方文化传统中玛利亚妇女传统价值观和夏娃女性独立意识的冲突和融合,从而说明了19世纪美国妇女小说既是对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的批判,也是对妇女地位传统观念的抱守.  相似文献   

20.
《伤逝》主要思想意义不仅在于歌颂“五.四”时期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勇气和行动,批评他们斗争的不彻底性,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势力思想的黑暗和顽固,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能够把爱情和婚姻问题置于社会斗争的背景下,指出争取个性解放必须与争取整个社会的解放相联系,并提出了人的解放与现代化问题。鲁迅吸收了中西方小说在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的长处,创立了自己的风格。《伤逝》是一首悲壮的诗篇,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