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三峡地区的交通发展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军阀之间的混战、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展、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深化等,都对三峡交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是历史上四川对外的重要交通路线 ,而三峡则是这条交通路线的必经之道 ,是川鄂交通的咽喉 ,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是王朝东西交通的漕运干道。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经历了先秦、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沿江居民经商观念的形成、过境转输的发达、官府关税的巨增及大批城镇 (市 )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长江是历史上四川对外的重要交通路线,而三峡则是这条交通路线的必经之道,是川鄂交通的咽喉,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是王朝东西交通的漕运干道。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经历了先秦,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沿江居民经商观念的形成,过境转输的发达,官府关税的巨增及大批城镇(市)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航道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景观和重要的交通功能而著称.三峡航道在巴人的生衍和巴渝地区城市的形成方面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孕育了巴人,以其丰富的水中资源延续了巴人的生存,以其四通八达的水路,为巴人的传衍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不仅如此,三峡航道还为巴渝地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必要前提,并对这些城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长滩河为轴线的大龙缸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云阳县三峡腹心地带.是隐藏在三峡深处的旅游精品.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库区水域的扩大和交通的改变.三峡旅游原有的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大龙缸旅游景区与三峡库区内其他景区旅游产品的衍生和转化成为开发时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大坝135米蓄水成功后,三峡库区形成。新三峡是容颜不改的雄奇三峡与珠联璧合的数百公里辽阔水面,是三峡湖!发展新三峡旅游,要继续发展三峡游船观光游,开发游船度假休闲游,创新高峡平湖游;构建大三峡旅游圈,发展新三峡分段分片游,带动游船业、湖区特色经济、特色城镇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峡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样性是三峡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三峡文化的多样性是三峡历史发展的积淀,也是三峡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三峡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主要表现、现代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分析转型期三峡旅游走势、特点及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体系,提出实现从"泛三峡"到"品牌三峡"转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依据长江三峡旅游发展中的大量事实,对导致长江三峡旅游业波浪式发展的旅游危机的成因类型、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阶段三峡旅游危机管理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是中外闻名的黄金旅游线,具有明显的组合性、团体性、集中性和周期性特征.针对三峡工程二期水位给重庆库区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区域关系和游览方式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从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开发路径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库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在政策扶持、平台构建、开发重点、配套设施、宣传促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义现有的解释都存在问题,原因是对语义源流分析不够。被诸说忽略的初始符“口”,即有都邑义;分化字“邑”语义过多,国都义又造“或”来承担;“或”借用为或然之或,国都义又累增符造了“国”字。因此,“中国”的初始义是“国都之中”,由此再引出表国家、华夏民族、黄河流域一带、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人、全中国地域、华夏民族等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东北少数民族人口的性别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从民族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行业差异、职业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群体差异六方面,对东北少数民族人口性别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东北少数民族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不仅不利于民族人口自身的发展,还可能影响民族经济的繁荣、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多民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还有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而实现各民族团结、平等、进步和共同繁荣。依法治国方略,在西部民族地区仍然是实施该地区繁荣进步的基本策略。在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如何优化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客观上也要求民族地区应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西部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人文、宗教、习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甘肃民族地区妇女教育是甘肃整个教育事业的难点问题,妇女教育的滞后已经影响到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文化中宗教、传统观念和习俗对妇女教育负面影响的表现以及其产生影响的路径,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动对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体系对社会利益结构状况与变动趋势的认定和整合 ,直接关系到政治体系自主性、适应性和凝聚性的稳定功能的发挥。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群体利益分化 ,必将对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构成冲击和挑战。本文力求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特殊性为切入点 ,就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动、利益结构分化及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和国内市场占有率,从国家、区域和民族三个角度对2002—2008年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中国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均不强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强于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各地区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普遍高于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且存在巨大的差异,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且呈上升趋势;外资的进入是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沿海经济地带城市群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我国城市建设最为密集的地区.促进沿海经济地带城市群的发展,既有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应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其连为一体;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促进走向一体化;区域内的政府应达成共识,以城市群建设为龙头,带动沿海经济地带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时代精神演变的结果,它包含着空间和时间演变的双重因素,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时代变迁、种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云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孕育它的独特地理环境。云南文化区域在区位上的边缘性特征蕴涵着朝主流发展的时代机缘,地理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和温和舒适的气候所形成的民间文化原生态愉悦风格包含着现代文化的原创因子,多样性的民族分布促进了文化生态丰富性的形成。根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云南文化民间原生态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当代地理情势中的进一步提高与转化,是本课题人类学艺术地理考察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之间是以利益为核心、以权力的划分为中心的矛盾关系,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只有通过法治化的手段,才能确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的权力运行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称谓词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习俗词,其文化内涵因民族、地域而不同,并和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汉英称谓词都具有交际功能,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存在着差异。对这些因素的忽视会给称谓交际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就汉英称谓词的文化内涵入手,对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分类、功能和语用交际进行对比分析,从宗法制度、传统观念、社会权势关系、价值取向、礼教传统和思维方式上探索其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