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国际后现代主义文学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象征苏联极"左"意识形态和文学工具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烙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诞生滞后于西方,又催化了俄罗斯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其在产生的时间上、解构的对象上和美学特征上都有别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末俄罗斯文化史上曾有过一段短暂而辉煌的文艺复兴,即"白银时代",是俄罗斯现代文化兴起的时代.白银时代的俄国文学在同期的文艺复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涌现出众多的文学流派和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在俄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通过现代作家在“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对“意识流”的接受情况可展现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即“五四”作家在创作中对“意识流”的接受,源自对目的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之追求以及作家内心“自我”意识的增强,由此造就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作家的焦虑性文学叙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最初形态.而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为主的新传统主义者如废名、凌叔华等人,通过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性批判立场上的“意识流”文学实践,成就了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特质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5.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现代主义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小说冷静的批判,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的文学性改写,对乌托邦视角的意识形态的反抗,又有现代主义小说迷惘的探索.其现代主义因素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意义层面上,是对现代文明进程中人的心灵受到的巨大创痛的揭示;二是在技术表述层面上,隐喻,梦,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是意义层面的相应投射。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3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纽约知识分子的热情从最初的无产阶级文学转向了现代主义文学.这种转向并不表示他们原先谋求“激进传统与现代文学传统之间的和谐”的理想是错了,相反,他们只是针对动荡的政治局势作了逐步的调整,将自己与现代主义连在了一起:尽管捍卫现代主义文学,但他们还是要求一定程度地参与政治.后来,由于文学运动内部问题与矛盾的出现以及日后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机构化进程,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学运动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走向衰微.文章以《党派评论》主编菲利普·拉夫为主线透视这一段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及各自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洪罡 《学术月刊》2012,(6):120-125
元小说是西方20世纪后半叶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象征了一次发生在小说传统内部的范式转变。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来看,元小说都与过往的虚构散文体叙事保持着一定的批判距离。这主要表现为它对文学中目的论的反思甚至戏谑。在宏观层面,对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学而言,主题和时间维度的矛盾通常在经验世界、道德或意识层面得以和解;而当代元小说,或将主题矛盾刻意前景化,或在频繁的语境置换中制造矛盾的阅读期待。在微观层面,对前者而言,意义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语言学意义上的近喻和隐喻原则;而后者则将意义消解为语言选择的过程。当然,元小说并非也不可能彻底否定叙事中的目的论;它仅仅是试图在各个具体层面与传统的小说叙事保持暧昧的距离。在一个符号日渐沦为功用消费的当下语境中,这种面对自身媒介"既参与又质疑"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考察便更容易猜度和把握21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走向与特征。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来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在20世纪末已大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历史意义显然大于它的文学意义。21世纪的西方文学在一片"作者死亡"、"文学终结"、"小说枯竭"的嘈杂声中悄然走向多元与融合,并显示出如下基本特征:回归现实主义、重返道德关怀、走向多元性、图像转向。  相似文献   

10.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小说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文论中表达的小说史理论,主要观点如下一、昆德拉认为,近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史经历了类似干足球赛的上下半时,上半时的小说以想象力的创造为特征,下半时的小说以真实性的追求为特征;二、以卡夫卡、穆齐尔、布罗赫、贡布罗维茨等20世纪小说家开创的"第三时"小说美学,既对下半时的小说美学产生了反拨,又是对上半时小说美学传统的呼唤、回归和超越;三、昆德拉严格界定了真正的现代主义与形形式式"伪现代主义"的区别,强调前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而且对既成思想有一种批判性的变革欲望;"反现代的现代主义"由此成为昆德拉小说创作的自觉追求.作者指出昆德拉的小说史论,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晚清时期和世纪末新时期出现的两次非写实小说创作高潮,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精英面对现实的现代性焦灼情绪,世纪初的焦虑来自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机,世纪末的焦虑则来自人性的缺失危机.这种非写实叙事既开启了20世纪小说的功利性叙事,也开启了世纪末多元化叙事,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多重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82-87
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和各语种文学之间的交流史清晰地显示出,对于同一文学的接受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模式。这一现象,在中国学界对俄罗斯文学特别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中,体现得特别明显。纵观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对于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史,不难看出这种接受主要显示为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三种不同的思路与取向。系统梳理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史,深入考察这三种模式,对于我们总结接受外国文学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郝燕 《江西社会科学》2006,(12):139-14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只注重“苏联文学”,而忽视“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这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缺乏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全面、客观的了解。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已不再被视为唯一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昔日受到批判和否定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开始再现,所以有必要全面认识、梳理、归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绚丽的幻景和奇异的魅影为特色的玄幻小说(或称奇幻小说)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炙手可热的创作题材。在西方"魔幻"叙事的影响下,网络玄幻小说往往从本土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挖掘想象的素材,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的"奇幻文学。然而,本土的奇幻叙事应如何纳入本土文学的整体经验,才能获得新的文学生命?在后革命与后现代的文化氛围中,玄幻写作又如何营构自身的"差异美学",避免陷入一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以"关系主义"的视角考察玄幻小说,有助于厘清玄幻小说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辨析作品与社会、文本与历史脉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时空压缩"与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视觉转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一方面,现代性的时空压缩体验和视觉经验为现代主义视觉艺术革新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同时,时空压缩为美国小说向欧美现代主义视觉艺术的越洋和跨界借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资源;另一方面,美国小说通过运用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等叙事创新,对时空压缩进行回应,同时通过转向心灵内观反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空间,表现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对审美自律的坚守,对科技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施雪 《理论界》2003,(6):39-40
熟悉20世纪西方现代派小说,对了解20世纪文学的整体面貌以及20世纪人类的生存世界是极其重要的。20世纪文学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流派纷呈,而这一特点在小说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各种文学流派蓬勃发展,各具特色,又相互渗透,相互吸引。在风格、体裁、题材、手法等方面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现代派文学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中的一种思潮,它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又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进而生成了一种貌似西方而神追传统的新潮假象.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界对于现代主义的理解与诠释,几乎全都是以自己对于现代主义的个人感悟,去随意定论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这种脱离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臆说,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8.
就20多年来的新写实小说研究来看,其中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框架中将其视做一种作家作品的集合。拓展新写实小说研究的出路在于将其视做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文学事件,充分注意到参与这一文学事件的媒体、批评家、文学机构的主体性作用,同时,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重新激活新写实小说研究,重审这一文学事件兴起过程中的复杂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非理性和反理性的特征,这决定了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欣赏具有"反懂"性.具体表现为:有些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本来就没有明确的意义,对于这样的作品,欣赏当然不能以"懂"为标准,可以是"反懂"的.而有些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以"反懂"的方式写作的,对其欣赏当然或至少可以是"反懂"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派起始于五四时期的"流亡文学",它是当时较为成型的小说流派.从20世纪20年代"地方色彩"不一的"乡土小说派"到30年代的"京派",表现了乡土小说创作审美化倾向的提升和地域化方向的发展,后来的"东北作家群"、"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的出现及其显著影响,更加体现了审美化、地域化是乡土小说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