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国内外文化和学术世界问题繁杂,但根本问题在于:学术功利和学术真理之间的根本对立.学术功利主义今日已成为全球商业化时代之结构性必然.本身受到传统思想拖累的人类人文科学及其伦理学,难以朝向学术思想真理之探索.在此情况下,中华孔孟伦理学,也就是仁学,由于其强调"为真理而真理"("朝闻道")的历史"诚学"精神,而可能被应用于未来人类人文科学和伦理学的革新实践,从而在全球人文科学商业市场化趋向中,引生一种仁学的、非功利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学理探讨之转向.为此必须克服中外两种时代思想倾向之局限:泛汉学主义(经验主义)之"中学"和后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之"西学".此二者各以不同的方式均朝向反学术理论化的思考方向.作为封建制度历史产物之"儒学"和作为永恒伦理思想之"仁学",必须加以区隔.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特有的伦理学思想--仁学,将可能成为未来国内外人文科学革新实践之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环境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日本统计局科学研究调查将日本的学术研究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三大部分。人文科学分文学和其他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分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日本大学的文学部不仅有人文科学 ,也有社会科学学科 ,即日本许多大学是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放在一个机构里进行教育和研究的 ,并没有意识到把二者区别开的必要性。根据总务厅 1 998年度科学技术研究调查报告 ,日本专职研究人员总数是 70 4 5 1 4人 ,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有 645 2 3人 ,占总数的 9.2 % ,研…  相似文献   

3.
据1984年12月10日美国《时代》杂志和1985年1月11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赠基金会(NEH)主席威廉·贝内特最近就美国高等教育中有关人文科学的状况发表了一篇题为《归还一种传统》的报告,强烈呼吁恢复人文科学在高等教育中应有的地位。贝内特在报告中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曾经是为了扩大和启迪人生,但是这一崇高的目的现在已完全被弃之一边。在美国的大学课程中,人文科学已失去其应有的地位,大学教育的目的已沦为“仅为取得谋生手段”。从统计数字看,自1970年以来,美国大学内,主修英语的学生人数减少了57%,历史62%,哲学41%,现代语言50%。美国的全部大专院校,有四分之三的大学学生无需攻读任何欧洲历史、美国文学或历史便可取得学士学位。1966年对于大学生几乎是必修的外语课,目前只有不到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在迄今为止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几乎没有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和主张 ,所以尽管让人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好处 ,但也产生了巨大的负作用 ,如环境问题等。建立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不仅对人文科学有重大意义 ,对将来开展新的科学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不过 ,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起来并非易事 ,从语言学的发展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语言学虽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但令到达北美大陆的研究人员感到吃惊的是 ,他们在那里遇到的拉丁语与欧洲的各种语言全然不同。于是 ,在…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相似文献   

6.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里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观,主张真理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真理,而反对真理只是一种自然科学过于狭隘的客观主义的方法;同时,他强调了哲学解释学的理解的历史性,即"视界融合、效果历史".视界融合是指作者与读者视界的融合,效果历史是指历史并不是对象,我们都处身于历史之中,因此历史并不立于我们对面,而是一种过去对现在的效果.伽达默尔指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从而完成了本体论解释学的语言转向;并强调解释学事件中理解、解释与应用三要素的统一,应用是实践的应有之义,哲学解释学不仅是一种哲学,而且是一种实践哲学.解释学研究的是人的自由、生存、善的选择这些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解释学不仅可以使我们重归人文科学的精神故里,而且是我们现代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在现代西方法学中,自然法学、分析(规范)法学和社会学法学是主要流派。长期以来,这三大流派相互之间一直在进行着漫无休止的论战,似乎是势不两立的。各流派都坚持法律研究的某一侧面,对其意义无限夸张,同时尽量贬低或抹煞其他流派的价值。在这种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争斗中,有的派别遭到削弱,有的派别得到增强。不过,总的看来,各流派力量对比的变化是起伏不定的。但是最终竟没有一个流派被歼灭,也没有一个流派处于独尊地位。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研究对象上至天文(如宇宙学),下至地理,几乎无所不包,这也反映出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整合及分化的特点。在为数众多的学科领域当中,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格外引人注目。在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看来,经济学的科学性质似乎是无可争议的,然而,一些国外的著  相似文献   

9.
苏联《高等学校通讯》杂志1978年第5期,刊载M.安德柳辛科介绍电子计算机用于人文科学的一篇文章,谈到人文科学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一些情况和方法论问题,摘译如下。电子计算机目前是信息、情报加工自动化常见和通用的工具,现在任何较大的科研、设计或生产的集体实际上没有不备有或不使用这一设备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共用计算中心的建立问题已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几乎被冷遇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思潮在世界人文科学的论坛上又悄然兴起,这就是历史哲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它至今未能走出一些重大误区。上个世纪初,黑格尔在以理性反对康德的知性时,用普遍的历史理性建构起历史哲学体系,并形成一种颇有影响的、完全排斥人之主体性的严格历史决定论传统。而目前兴起的历史哲学思潮则主要以社会学和现代化理论为表现形态,其中一种很有影响的倾向,便是历史单线进化的观点。严格历史决定论和单线进化论均无法正确地揭示历史演进的真实方式,因此是历史哲学必须走出的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1.
宪法学方法论是学科独立、实践需求及宪法学任务的内在构成,须与政治学等学科相分离,还原其法学品性.宪法学方法是一种法学方法,重点在于以宪法关系分析宪法事实.宪法学方法与宪法方法并无实质区别,分别侧重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具体包括形而上学的宪法方法、分析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和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 历史合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因为,历史合力作为理论,它是马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向我们揭示的从原因到 结果的历史全过程无非是这样的:从这个简单的图示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历史唯物主义在阐述历史根源与历史结果之间的联系的两种认识轨迹: 其一,从历史结果追溯到它赖以产生的终极原因。马克思主义正是沿着这一认识轨迹,同两种形式的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所有的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都承认历史结果是在人们的意志和行动冲突中产生的这一历史事实。但是,“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  相似文献   

13.
诠释学19世纪时是一种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进入20世纪,在现象学的影响下,诠释学发生了本体论化,并由此成为后现代历史哲学的重要渊源和组成部分.对待哲学的或反思的诠释学应采取辩证的态度,一方面借鉴其对文本和诠释的重要研究成果,重视历史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地反对它以文本取代历史实在,以理解取代反映,以历史相对主义取代历史客观性的种种极端认识.使现代历史学既开放又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7):99-105
实践法学是与价值法学、规范法学相对应的一种法学形态。以民法为例,实践民法学是对民法的实践性全新的、多方面的概括,它从民法的历史起源、存在形式和发展方式上分析与界定民法学。实践民法学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从民法的社会性、民法的历史性、民法的语义性、民法的现实性等方面对民法进行阐述,它包括:历史法学论、利益法学论、自由法学论与法律语义说。实践民法学及其法哲学基础在确认民法、寻找民法、认识民法与民法推理等具体法律实践中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平王东迁,酉周这一被孔子誉为“郁郁乎文哉”的辉煌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过去。历史,正走入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旧的文化已经衰落,新的文化转型却没有完成,这就使春秋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一个新与旧之间的断裂带。一方面,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文化本身特有的惰性,使春秋人仍背着旧文化沉重的包袱,多年父权文化的浸淫,使春秋人无法很快从旧文化中走出去。旧的文化心理根本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实。于是我们发现,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周人心理充满了困苦、迷惘和不安;那种迷失精神家园、无家可归的孤独充满了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6.
人文科学——无疑是关于人自身、人的本质、人的智力、人的能力、人在社会和宇宙中的地位的最基础的知识。正是人文科学包含有使人成为真正人的绝对价值,无疑,它们的深度和针对性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对人文知识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样,社会、世界观、精神、道德的发展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人文科学的发展。70年来,俄罗斯的人文科学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被极端意识形态化了。人文科学长期被用于为国内决定对内和对外政策的人服务,许多人文科学被强求一律地按“唯一正确的学说”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按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要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艳玲 《探求》2004,6(1):68-70
"人文学(人文学科)"是英语arts和humanities的汉译.人文学(人文学科)是指"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人文学(人文学科)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学科.本文认为,中国流行"人文科学"这个概念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词典错误的影响.应当统一对英语arts与humanities的汉译,修订汉语词典中"人文科学"这一词条,规范"人文学"和"人文科学"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肖尚军 《社科纵横》2008,23(4):121-123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和谐的理想,合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在当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发生效用和赖以生长的旧的生态被破坏以后,它在一种新的生态环境中所处的境况则是应当关注的命题.同时,固有文化遗产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应予激活并得到开新和再生.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什么理论都是针对大多数人和事物的。在物理学和其他精密科学中 ,理论的意义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在艺术和人文科学领域 ,有许多理论带有个人色彩 ,而不具有普遍性。在图书馆情报学中 ,几乎没有一种公认的理论。然而 ,无论人们是否认为图书情报学需要有严格的理论基础 ,人们在图书馆和情报学文献中都参考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在对 6种图书情报学期刊中的 1 1 60篇论文的篇名、文摘和全文进行分析后 ,佩蒂格鲁(Pettigrew)和麦基奇尼 (McKechnie)认为这些论文包含了 396种理论。在传统图书馆中 ,特别是在分类和编目方面 ,理论经常被认为…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继承性问题,多年来曾是法学领域中的一个禁区。自从党中央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提出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来,法学界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学术研究蓬勃开展,对法律的继承性问题也广泛地开展了讨论。这是很有必要的。 (一) 法律继承性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法律同历史上或现存的剥削阶级的法律之间有无联系和能否批判地继承问题。笔者认为,应肯定法律的继承性。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新事物是从旧事物发展而来的,绝不能任意割断历史,法律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