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追逐,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令人堪忧。儒家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髓,又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从儒家传统道德思想入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这不仅对培养人民群众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健康的引导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与每个国民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决不是脱离中国传统道德而产生的,它必然而且应当是对中国历史上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人类更高的精神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  相似文献   

3.
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道德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精神性。无私、利他、助人等道德善举作为人向善、求美等的精神需要,不仅使人在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中体验精神愉悦,还能使人通过满足归属感、尊重和求美等精神需要,获得精神快乐。探讨道德善举与精神愉悦的关系,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法治经济,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在市场活动中,不仅形成了一系列日趋完整的法律规范,同样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诚实信用原则本是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古已有之的交易道德准则,更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放射出它的异彩。  相似文献   

5.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既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现实需要,也应从中国社会的演进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和哲学智慧。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坚持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理念,建构了由儒家、道家、佛家等要素复合而成的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道德评价体系,它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道德价值观都视为合理的道德价值标准,将它们应用于不同语境,对人们对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道德态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价值航标,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发挥不容忽视的价值指引作用。中国传统道德评价体系依然是当代中华民族塑造道德人格的强大力量和弘扬道德正能量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为当代中华民族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即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去教育规范和引导人。作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体现。在今天,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必然根植于包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构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的思想基础之一;少数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行政时代行政道德的创造转化与制度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行政已经进入了公共行政时代,传统行政道德也向公共行政道德转型。在这个长期博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对传统行政道德资源的进一步挖掘,而且更需要我们对所挖掘的道德资源进行创造转化,从而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行政道德的新理念。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必须辅之以可行的制度塑造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诚信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根本和基础。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道德基石。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塑造公民诚信人格、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弘扬传统诚信文化等方面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