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杰 《学术探索》2005,(6):30-35
以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和趋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要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发展绿色经济,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把昭阳区建成山水特色突出的园林型绿色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2.
卢桢 《中国社会科学》2023,(10):65-84+205-206
新时期以来,城市文学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城市文学的现代化叙事在当代文学中产生重要影响。作家深入城市的物态风景与城市人的精神世界,围绕城市现代功能提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融合发展、文化人格塑造等问题展开书写,想象城市和城市人的理想形态,确立了“城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双向互动的叙事路径。“人的现代化”作为城市文学现代化叙事的价值内核,以人在城市中的现代化体验为纽带,彰显城市人精神的多向性特质,探究理想的市民伦理道德。进入新时代,城市文学的现代化叙事追求“诗”与“思”的双重深化,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目标,及时发现、关注新兴社会群体,营造理想的城市人文氛围,厚植城市精神品格,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为城市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城市经济发展必须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必须摆脱不合时宜的传统思维框架。结合云南省保山市的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经济发展,应该走特色城市之路,构建中心城市体系;实施制度创新,解决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和土地问题;强化城市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树立产业化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治与经济双向关系论臧乃康以政治视角考察经济和以经济眼光来研究政治是认识现代社会的重要方法。现代社会出现了政治经济高度融合的走向,经济不能离开政治而走向繁荣,政治更不可能离开经济而进入现代化。充分认识和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双向关系与功能,对把我国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5.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立足‘桥头’、面向世界、服务腹地、以港兴市”的方针,切实抓好综合运输、贸易服务、现代港城经济结构和城市建设四个战略重点,把日照建设成为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大市场的海陆交通枢纽,成为陆桥经济带对外开放的窗口,逐步发育成新陆桥东部的区域性国际港口城市。并在实际工作中,精心构筑五大格局:一是推进港口及其集疏运设施建设,构筑与桥头堡地位相适应的大交通格局。二是建立现代港城经济结构,构筑与桥头堡地位相适应的经济格局。三是构筑与桥头堡地位相适应的城市格局。四是构筑与桥头堡地位相适应的东西双向开放格局。五是构筑社会全面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昆明是云南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只有将职业教育看成昆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重要手段,并将其与经济、科技工作捆在一起形成合力,走“职教兴市”之路,才能实现昆明社会经济的进步,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幅射、带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分析龙小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地区经济差异成为与居民利益攸关的问题,它的变化自然构成人们日益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在充分利用云南省统计资...  相似文献   

8.
云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或不能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云南城市化水平低。经分析,云南城市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1.云南省城市化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2.云南城市规模偏小及城镇密度低影响多元经济增长点的形成;3.云南城市化低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4.云南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制约着工业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城市轴:西部大开发的主动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桥城市轴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动脉.本文对其双向开放的发展格局、工业化、城市化和非农化间的关系、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等问题进行了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陆桥城市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耀玉  杨星 《学术探索》2003,(11):82-84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21世纪,平等早就成为人权法的首要原则,任何公民在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一切领域内依法享有同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但是作为边缘人的城市农民工却依然缺少与城市公民同等的机会与待遇,缺乏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保障与援助。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对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进行考察,以期为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文化产业起步较早,但全省大中城市较少,因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蹊径,探索城乡一体化区域性发展的“云南模式”。文化体制改革使“云南模式”的探索成为现实,而科学发展观正推动云南进一步探索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世纪年代以来,滇越经贸合作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越南已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新2090世纪初中越两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新发展,对云南与越南的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滇越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成就与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双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推进云南城镇化发展,既需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镇结构,同时更需要针对云南省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通过非均衡发展来实现云南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突破,通过非均衡发展来推进云南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各级城镇的协调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新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选择、有步骤地推进若干州市中心城市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大城市,是实现云南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聚集,以人口聚集促进产业发展,是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的立法是首要的基础;科学规划是实施保护的前提;严格保护是永葆名城魅力的关键;发展利用是名城保护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云南的对外开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运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和东南亚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取向和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方案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给云南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云南省的应对措施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包括云南省)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作者认为,鉴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一般自由贸易区的局限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真正取得实效,就不能建成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建成以实现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合作形式共同推进的新型经济合作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云南可以充分发挥前沿作用,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紧紧抓住机遇,将云南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对东南亚的开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城市被认为是惟独属于西欧并支持西欧地区历史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重要的体制要素。城市在现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有赖于城市制度的支持。20世纪晚期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政策形成了城市自治制度并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复兴。中国西部边疆城市面临城市经济竞争的压力。中国西部发展中边疆城市寻求经济一体化的体制联合模式正在构成新的城市自治的发展经验类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期,美国匹茨堡、德国鲁尔区和法国洛林等国外资源型城市就开始重视解决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这一重要问题,并取得了成功。国外资源型城市在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中所采取的对策和所积累的经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切实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中的主导作用;二是重视改造传统产业;三是重视选择和培育接续产业;四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招远市的实践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推进发展动力由投资为主向内外需双向驱动、发展路径由资源主导向多元支撑、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三大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握转调发展主线,优化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结构”,加快经济升级步伐;着眼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小城镇、新农村“三大板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加强财源、民生、社会“三大建设”,巩固和谐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阶段。世界城市与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之间的联系已经上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理论研究也亟待拓展、深化。现实的发展也愈益表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世界城市时空延续的根基,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的依托与催化剂,而且提升其水平恰恰顺应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结顶尖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包括经济与文化要和谐共生,文化经济要多样与包容,城市与文化要融为一体,文化城市要站高望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