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采用泰尔指数公式计算出江西11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差异,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地理、区域经济政策、制度、交通条件、人口素质、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七大方面。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五大对策: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二是建好三个轴线:南昌—九江—武汉轴线、上海(杭州)—上饶轴线、广州—赣州轴线;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四是一手抓城市经济,一手抓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忠东 《南方论刊》2005,(2):15-18,23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明显的。而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和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长远目标,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必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对策和措施至少应包括和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准;(2)重视政府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3)发挥广东人民的精神能动性;(4)建立科学的执政观,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蔓延;(5)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6)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并依据各个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在此,结合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三条基本经验,以求实现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作者对地区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同进程,总结了对某一地区实施倾斜政策应以不损害其它地区的利益为前提,不能期望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在短期内实现,应逐步改变各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集中程度低和专业化水平低的现象,这样几条教训,提出了以“优势互补、要素互换”战略、“产业升级、产业转换”战略、“试验区和重点区”战略、“文化西进,提高综合实力”战略、“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为内容的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安徽“十二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安徽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但仍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在未来5年规划中,安徽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依托核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密切产业联系,合理空间分工布局,加强商务环境建设、合作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和区域问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开创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江泽民不断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发展邓小平理论。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 ,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点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 ,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的丰富和发展 ,并首次提出和使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范畴。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 ,从国家的“八五”计划到“十五”计划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其提出的通过“帮助”和“扶持”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更具有独特性。一、中央帮地方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刍议魏后凯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转轨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一方面,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由过去主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经...  相似文献   

9.
分工深化形成以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为主和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的区域分工.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导致的"搭便车"行为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实现经济效率与环境公平的统一,要求那些消耗大量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的经济发达地区对那些生态脆弱却提供生态服务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生态补偿.国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成功案例表明,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目标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核心是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必然出现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本文认为,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印走向非协调时),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产业承担的能力低,致使先发区域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阻碍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后发区域经济基础差,投入少,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区域经济联系弱化,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两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增强知识信息溢出效应等途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整产业集聚的区域分布;加快区域产业集聚以促进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优化南京产业结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4.
提升文化品位、实施大南京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 ,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 ,优化南京产业结构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 ,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 ,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经济角度观察,裁减军事力量或关闭军事基地会使依赖军事采购或军事消费的地区经济遭受打击,引起区域经济增长的下降,区域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减少。但裁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区域对军事基地活动的依赖度,或者军事基地对区域经济的嵌入度,区域经济对军事基地活动的依赖程度越高,军事基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就越大。由于我国军队兵役制特点和军人消费性质,以及军事基地与驻地区域的经济嵌入度不高,我国裁军对当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不会有实质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现状自 1 993年下半年起 ,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摒弃了以往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 ,地区间的分工应建立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和促成这种分工的形成 ,国家对地区的倾斜政策应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加快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 ,将地区差距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九五”计划和 2 0 1 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采用了这一理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实施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区际不公平问题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首要因素 ,认为解决区际公平问题比解决代际公平问题更为紧迫 ;阐述了区际公平的基本含义及其解决区际不公平问题的途径即区域外部性的“内部化”及其补偿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进入了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重要阶段.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区域内的协调,也要重视区域间的协调.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要素系统分析了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与其省际时空差异.结果显示自1998年以来,北上广为代表的东部人文系统发展最好、区域系统水平较高,但自然系统压力较大;西部自然系统最显优势,但人文系统发展欠佳,区域系统呈现较低层次的协调.省域各要素系统发展态势较为稳定,衡量区域系统及其分指标人文、自然子系统相对差异的基尼系数数值较小且波动不大.今后我国仍要实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开发与和保护并行、优势发挥有序、差距有效控制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