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社会激励思想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内容;"先富论"适应了时代转换和广大社会成员求富求强、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心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效的社会运行激励手段;"先富论"与我国形成的贫富差距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2.
允许“先富”,在于反对平均主义,提倡按劳分配,鼓励人们致富;允许“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扶持“先富”是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借鉴“先富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的是先富参政现象,但并没有局限于先富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先富参政与苏南模式的转型是有内在联系的,文章的重点也是在挖掘这个联系的基础上凸现先富参政在市场中介、组织农民、乡村治理结构、村合作文化的转型等等方面的特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讨论了乡村社会整合必须面对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不仅描绘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体现了一系列的思想理念创新。《建议》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论、共同富裕论、自主创新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论、区域协调发展论等,都标志着我们党在规划理念方面的重大变化,对于指导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范式-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分别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论观点以及以马克思、马克斯·韦伯、达伦道夫、科塞为代表的冲突论观点.两种范式划分有助于厘清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逻辑,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启示.研究中国的社会建设问题,不能单纯地用功能论或者冲突论去分析,功能论和冲突论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回答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更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政治产物,他所提出的"人民内部矛盾"与当今社会中的"社会矛盾"这一概念在实质内涵、解决方法、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正确评价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应从其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等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合理运用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7.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对收入分配原则的创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的运用,是收入分配方式的创新。这两个创新命题是收入分配理论的次优选择,是非均衡中间道路模式,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由于这两个命题各自都可以派生出三种分配原则或方式,成为社会上三大收入分配思潮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探讨这两个命题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完整的共同富裕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共同富裕理论包括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时机、条件与主要途径等内容.它们对于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先富“思想内涵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主张有三层含义(1)诚实劳动合法致富.(2)先富帮后富.(3)控制贫富差距.然而,目前中国社会在这三个层面都出现了问题,有些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有必要对照邓小平"先富"的这一政策主张的三层含义,调整和解决这三方面出现的问题,以缩小我国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范式——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分别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论观点以及以马克思、马克斯&#183;韦伯、达伦道夫、科塞为代表的冲突论观点。两种范式划分有助于厘清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逻辑,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启示。研究中国的社会建设问题,不能单纯地用功能论或者冲突论去分析,功能论和冲突论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回答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更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成果。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2.
邓磊 《江汉论坛》2007,2(1):24-27
邓小平应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把非均衡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重点带动全面、"台阶式"跃进等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人际环境;通过重点带动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经济环境;通过"台阶式"跃进,落实"新三步走"战略,实现发展目标,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明霞 《理论界》2007,(3):25-2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学术内涵和现实内涵。本文从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两个方面总结和阐述了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4.
国民健康素质的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任务之一,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在加快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民"健商"水平是国民健康素质的直接表现,国民"健商"水平的提升既是社会稳定的和谐因素,又有助于提高社会人力资本,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体育运动是促进国民"健商"提高的主要途径,据此提出了和谐社会背景下国民"健商"促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战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富带后富的指导思想、先沿海后内陆的战略布署以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设计和制定的,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理论上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省市的乡村调查揭示"先富能人"担任村书记具有资源和能力上的优势;其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工作投入而非富裕程度;"先富能人"村书记的能人效应会使村庄工作更有效率.但是,"先富能人"村书记从政动机不纯易导致权力异化;"先富能人"村书记独特的社会背景将有可能削弱乡镇对村庄的调控能力;"先富能人"村书记政治素质不过硬会降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经历了由解决人民生活温饱、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各个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这些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的论述逐步丰富、完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形成和深化,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尽管和谐社会命题在当前提出,但其内涵在改革开放前期早已有之,只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本文将改革阶段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借用关注社会均衡与一致的结构功能论来研究改革前期的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现象,解释了改革前期着重加强经济建设,但也追求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原因。借用冲突论来研究改革后期的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并且从冲突论的角度提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办法,如从客观方面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缓解产生冲突的物质条件;从主观心理方面,通过建立社会安全阀制度与形成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等来调节人们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9.
何捷一 《江汉论坛》2004,1(11):11-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理论(简称"同时发生论"),以及他们晚年对俄国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简称"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学术界对"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有着众多的研究与论述,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解读这"两论",说明"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的真正理论内涵,澄清在一些问题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张雪娇 《学术研究》2012,(4):22-26,33
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首先要弄清楚主体问题,即由谁来推动和实现的问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大众化的主体无疑是人民群众,但这一观点却与人们曾长期确认的"灌输论"格格不入,相互抵触。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论述的考订和解析,我们认为,"灌输论"不仅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而且还与他们的一贯思想严重冲突。列宁虽然赞同并提出过"灌输论",但他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中提出来的,并非其一贯的思想,不具有普遍性意义。要在"大众化"中真正树立大众主体观,就必须走出"灌输论"的窠臼,在实践过程中大力提高群众自身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