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有两类女性形象:“神化”的女性和苦难的女性。“神化”女性的“美”虽然满足了作家的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梦想,但在现实中,她与苦难的女性具有相同的人性本质。她们的生存悲剧根源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缺乏自我意识、人格意识。这种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作家情感和理性的内心冲突。由此,沈从文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2.
沅水边土地上走来的沈从文.他笔下的湘西是开放着“淡绿百合花”的理想境界.与之,相对的都市小说,虽然没有构成一个“世界”,但必须承认.沈从文以他独特的方式,观照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某些方面”,发掘出一些为其他作家所忽略的东西,从而使他的都市小说和他的其它小说相比,更多了些历史洞察力.  相似文献   

3.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人物原型黄献文1展读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我们心中一直凸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沈从文要那么动情地描写翠翠、三三、夭夭这一系列年轻美丽、纯情的少女形象?她们身上沉淀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内容?为何朱光潜先生要说《边城》是“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对湘西自然景观的描写,对边地风俗民情的呈现,对纯朴率真的乡下人的刻画,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神奇丰满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如少女形象、水手形象、穷汉形象。穷汉形象是沈从文二三十年代着力塑造的一批人物形象,"穷"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情感方面的缺失。穷汉们的人生理想平淡、真实,却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而命运坎坷不平。他们的人生理想与命运变化的背道而驰触动了沈从文敏感的内心,与沈从文的人生体验一拍即合,并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多以反讽的叙述策略来实现对都市社会的嘲讽。其反讽类型主要有误会式情境反讽和悖论式场景反讽两种。反讽意识的产生缘于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其与人类现代思想的感通。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高超的反讽艺术及其背后深刻的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讽刺作品因不同的创作时期而有两种风格: 早期诙谐幽默的和后期庄严含蓄的。从讽刺对象、讽刺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第二类讽刺作品主观性强、 悲剧意识浓郁等特点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月下小景》小说集以及其他小说作品,处处流露出他对佛的虔诚以及浓郁的泛神主义、博爱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对其小说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小说,常用内视角的叙述方式,巧妙地利用叙述的中断,紧扣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语言、行为、表情等的微妙变化,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化、外化和虚化等方法和技巧设置空白,从而使他的小说语言含蓄凝炼,意境超旷空灵,具有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擅长于“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这使其小说有着浓郁的抒情性.他将这主观的抒情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紧密结合,潜心地把创作同时向着两个世界掘进,五彩纷呈的客观世界和幽深奥秘的情感世界,从而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浑然融彻的意境.而这“意境”因作家笔下湘西地域神秘玄妙的民风与人性、朦胧自然的优美意象、诗化的人生梦幻和含蓄隽永的思想内蕴而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文体作家。他始终把新结构形式的创造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说:“照一般说法,短篇小说的必需条件,所谓‘事件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紧’,我全没有顾全到。……我还没有写过一篇一般人所谓小说的小说,是因为我愿意在章法外按受失败,不想在章法内得到成功。”(《石子船·后记》)这个宗旨体现在他全部小说创作中,形成其小说结构形式的多样性特点。他的小说结构形式千变万化,但从总体上看下述三种结构形式最为普遍也最具特色。这便是:双线式结构,镶嵌式结构和流动式结构。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造作,在中国现代文苑中,风格是独特的,所受到的客观评价和待遇也是独特的。早在三十年代,沈从文就以“文体作家”、“乡土文学家”和他的多产,颇赢得了不少读者。就艺术性而言,他的作品虽不无败笔,甚至为了卖文糊口,有时不免粗制滥造,但从总体上说是受人赞赏的。在他浩瀚的艺术画卷中,创造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他那对湘西山光水色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关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读者与研究者心目中,沈从文似乎是远离政治、追求纯文学的的作家,他作品中供奉的只是理想“人性”,而没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和思想倾向性。实际上没有功利目的和思想倾向性的作家是不存在的。只是有些作家倾向性表现得鲜明外露,有些作家倾向性则表现得隐蔽深沉。沈从文属于后者。沈从文是主张以文学改造社会的启蒙主义者。他是怀着以文学作工具通过思想启蒙达到社会改造目的的信念从事文学创作的。社会、国家、民族的重造,是他创作的功利主义目的。这不但直白地表现在他散文创作中,而且成为他小说创作严正深沉的主旨。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改造社会的功利性目的首先表现为对于旨在破坏与改造旧社会  相似文献   

15.
论沈从文小说的宿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小说具有独特的宿命色彩,表现为三种情形“必然”所导致的宿命,寓于“偶然”中的宿命及“循环”式的宿命。作家试图通过以“美和爱的宗教”为核心的生命意识超越这一宿命,但对“此在”的理性判断使其最终又回归宿命。其小说意义的重心在于企图超越宿命悲剧的过程之中其一是从生命的深层对封建主义的有力一击;其二是启蒙文学在生命美学上的一次闪光;其三是建构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其四表现为从生命的根柢对文化重建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在个人经历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形成独特而鲜明的写作风格。他强调人性,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是其创作的起点和归宿。他从湘西和都市两类题材着手,在对立互参的格局中获得人性的表现。沈从文擅长女性形象的塑造,无论是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还是空虚的都市人生,女性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其鲜明的描写艺术还表现在语言、场景、心理描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由一个生活的勘探者、城乡社会中那些表征着善美与丑恶的日常伦理生活事件、淡淡的忧伤情调、抒情幻想性写实方法、新人和新生活重造的叙述动机构成了伤怀善美的叙述形态。这种叙述形态中包含着葆有和恢复人的善美自然品性,形成自由与自约、尊重与宽容、爱与信的人伦关系,以保障人的感性生命的自由展开和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生存的感性—伦理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神韵”是沈从文湘西小说追求的审美极致 ,作为抒情小说至高的艺术境界 ,它融合在湘西小说的民情风俗描写 ,原生态的人格塑造 ,含蓄的主题表现中 ,也融合在湘西小说的结构、语言、意境诸方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沈从文代表作品的解读,从宿命悲剧、生存悲剧、病态人性三个主题来阐释在悠远的牧歌情调中掩藏着浓郁的悲剧意识,并联系作家生平揭示悲剧意识的缘起。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美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