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亮 《老人世界》2011,(5):32-33
中国“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五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了3000多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长了500多万,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8倍和1.2倍。全国现有老年人约1.67亿,80岁以上就有近2000万。  相似文献   

2.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3.
把大哥作一个评说的话题,可能会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以为哥们兄弟是五伦之一,司空见惯,有什么好说的?可是我觉得,越是常见的事人们越是不易于作深入的了解,越是常见的事越容易被大家忽视。“大哥”也是这样。例如您知道大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吗?是不是“大哥”这个称呼只有被弟弟或年龄类似弟弟的人称呼呢?“大哥”这个称呼除了负载兄弟之间的伦理内容外,还有其他意义吗?其实未必人人清楚的。于是,便有了我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个月前,萧萧在体检中被查出右肾结石,直径为0.6CM。因为没有什么太大的不适,萧萧也没当回事儿。可最近,她听说一个患肾结石多年的朋友被医生告知需要在肾上打孔将结石取出,这可把她吓坏了。“肾结石都需要做手术吗?”“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取代手术呢?”现在,就让专家为我们谈谈肾脏的排石“攻略”。  相似文献   

5.
小文 《当代老年》2007,(10):50-50
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江南,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对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问他:“这是什么人?”张答道:“他是个农夫。”乾隆问:“农夫的‘夫’字怎样写?”  相似文献   

6.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句佛家经常的教诲(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也不专指索命的器具,是说一切执迷),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可见嗔心确凿,是要放下的。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  相似文献   

7.
张国喜 《老年人》2007,(1):58-58
问:常听人说。选择中药应看药材是否地道。请问中药的药效与出产地到底有什么关系.中药使用前为什么要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8.
陈展 《职业》2008,(11):42-43
一部话剧《办公室有鬼》,在白领中人气火爆,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在办公室都能感觉到“鬼”的存在—在势在必得的升迁落空时;在十拿九稳的合同飞掉时;在昨天还谈笑风生的同事突然翻脸时……“鬼”空间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一次落下了帷幕,上海全市6.6万名高中应届毕业生如释重负,完成了其人生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些曾经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脑海中还有多少“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记忆呢?笔者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记忆已相当模糊,而“家教”、“补课”等应试教育的记忆却颇为清晰。无独有偶,笔者日前与当年参加第一期课改的部分教师相会,大家的话题也都集中在了“素质教育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赵强 《华夏少年》2007,(8):82-83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个“活”字。人物形象鲜活。夏清辉貌不出众,却玩得“疯”,学习也棒。“打狗救友”这件事,更见他的乐于助人,颇有些“侠义”风范,称他为“我”的好“哥儿们”名副其实。另外,文章语言活泼。如描写脱险后,“难道有哪位世外高人,使出了什么独门暗器,击中了狼?……‘跑?那太不够哥儿们义气了吧!那种不仁不义的小人,我才不耻于做呢!’”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份无邪的童趣。  相似文献   

11.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12.
永春 《当代老年》2010,(10):57-57
古时人们说到官吏廉洁;往往都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这“两袖清风”与“廉洁”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3.
张帆 《当代老年》2007,(2):41-41
“东道主”这一词语,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场合看到。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是有典故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大世界》2006,(10):69-69
“有朋友新送了我一瓶FANCL祛皱嫩肤精华露,说是才用了半个月就感觉特别好。但我才26岁,抗衰老是不是太早了?究竟怎样判定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用抗衰老产品呢?”  相似文献   

15.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党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也就是建言立论。建言立论的水平是政党形象的标志,是衡量政党水平高低的尺度。“建言立论”重要的是要建“诤”言,立“高”论。何谓“高论“?毫无疑问是指那些反映绝大多数人意愿的、体现事物本质的、符合社会运动规律的言论。不过,检验言论是否反映绝大多数人意愿、是否体现事物本质、是否符合社会运动规律,有个过程,有时还是个漫长的过程。这是辩证法加给我们的困难,是任何人都绕不开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流云 《当代老年》2008,(9):24-24
我们在迎接诸如“世博会”、“奥运会”等召开时,往往采用倒计时的方式告诉人们距会期还有多长时间,人们只要看到倒计时的数字,心里就非常明确。那么,“倒计时”是怎样来的呢?其实,“倒计时”来源于火箭倒数发射程序。  相似文献   

17.
喝茶即有事     
《中外书摘》2014,(5):66-67
现代人最富有的是什么呢?大概是“事”了吧;挨个打电话问:“兄弟,有事吗?”十有九答:“有事!”现代人最没有的是什么呢?大概是“空”了吧?“兄弟,有空吗?”十有九答:“没空!”步行街头看脚,键盘桌上看手,高速公路看车,你看到的是大家都在赶,赶什么?赶快、赶忙、赶集、赶场、赶汗、赶路、赶巧、赶活……  相似文献   

18.
上大二那年,我20岁,暑假回家,老妈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问:“有男朋友了没?”我说:“暂时还没有。”老妈瞪了我一眼:“什么‘暂时’,大学期间不准交男朋友,条件再好也不行!”我对着一脸严肃的老妈吐了吐舌头。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所谓的“应试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并很快在国内全面实施。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理论上, 素质教育排斥应试教育,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素质教育却在暗暗向应试教育靠拢,成为新形式的“应试教育”。为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我们该如何反思、审视今天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凡接触灯谜较多的人,常常会遇到“格”这个词,如秋千格、卷帘格等等。那么“格”是什么呢?“格”就是制灯谜、猜灯谜的规则规律。制谜要依它设巧构思,解谜要靠它来明辨思路。因此,了解一些常见的谜格不无益处。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