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晚清官僚士人群体的人际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繁的人际交往既是晚清官僚士人交流学问、寻求友情的重要手段,也生动地反映了处于末世的封建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官僚士人没落的人际交往方式受到了先进思想家和新知识界的批判和挑战。伴随着制度鼎革和社会发展,人际交往方式及其观念的现代化变迁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相似文献   

2.
3.
宋代湖南士人社会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发展到一体化的过程。北宋时期,湖南士人社会处在以县域或州域为单元的分散发展过程之中,尚未形成湖南全域性的士人社会。南宋时期,随着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一流名士移居湖南,以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为中心逐渐形成了涵盖湖南大部的士人圈,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的理学思想也随着其众多湖湘弟子深入湖南社会,逐渐形成了湖湘学派,湖南士人也第一次有了共同的学术旨趣和价值取向。因此,南宋是湖南士人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士人对沙陀政权的认同,是与他们的国家观、正统观、华夷观密切相关的,也是沙陀人汉化的结果.士人们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先秦儒家"用夏变夷"的思想,结合现实,提出了以儒家"礼义"、"仁义忠信"作为区别华、夷的最高乃至唯一标准;沙陀人则在内附后由"在蕃"到"入附"、"熟户",成为唐朝的"王人"、"百姓",并最终与汉族融合.沙陀政权由此也得到了汉族士人群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西汉后期 ,士人群体迅速分化。向拥戴王莽改制 ,试图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 ;逃隐山林 ,静观时变 ;四处经营 ,奋起救世三个方向发展。他们中大部分人受儒家思想影响 ,崇尚忠孝节义 ,因此 ,很少人直接参与绿林赤眉起义军。但社会责任和参政热情促使他们关心社会 ,奋起救世 ,其中部分士人投靠刘秀 ,在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晋宋时期士人群体信仰向佛教的转变,带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进入南齐后,士人群体与佛教关系开始呈集团化发展,至梁武帝时期则被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化行为。而佛教向统治工具的转化,则是士人群体与佛教关系由个人化走向集团化和国家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主要从社会史的视角,对明代塾师的社会规模与构成、生计状况与职业生存观念、职业生活及其社会活动等内容作了十分深入的考察与分析。该书使我们透过"身份"与"职业"的夹隙,更为清晰地看到了明代塾师群体的真实生活样态,以及中国近世士人群体演进的内在趋向。  相似文献   

8.
法有什么样的属性?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它决定法的社会属性;认为“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的理论观点,对法制建设和教育是有弊端的.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管理的涵义及起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知识自身的“增长与过时”、知识是生产要素与消费自身、知识经济时代的体系支撑、现代理性决策对知识的需求、知识的垄断与共享 (生产与消费 ) 5个方面论述了知识管理的起因 ,阐述了人类为什么现在提出知识管理问题。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定义。分析了知识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0.
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科举的“解额日广”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被动式的非理性增长,它是明代科举危机深化的外在表现。科举流通机制的壅塞导致了晚明 士人社会出路的沉滞与士人社会的分化。一部分士人开始脱离传统以“仕”为核心的“非仕 则隐”的经典化生存模式,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并促动了“儒商”边缘群体与 “市民文人”准职业群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苏轼做到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完全统一,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新型人格模式--"自由人格"从而形成了对传统文化人格的超越,成为一位更加纯粹、达观、睿智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学术界还较少关注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逻辑。国家底层不同于国家,它是国家与社会直接衔接的重要层面,它在与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逻辑与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围绕国家及其政策、国家底层和社会群体三个主体,形成了国家逻辑、科层制逻辑和社会逻辑,并伴随着深刻的行为意义,而这三个逻辑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3.
阶级是一个以共同的经济地位为基础的具有共同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社会集团。阶级形成的首要条件是经济关系,重要条件是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经济关系上看,知识分子远离了经济上的基础,不具备成为一个阶级的经济前提。从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上看,知识分子政治上易变,思想上复杂,没有形成一个政治、思想上统一的阶级,而是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哲学的层面上,社会秩序是表征社会的存在属性和状态的哲学范畴。从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相对区分的意义上,社会秩序既是一种社会具有稳定性或处于稳定状态的客观事实,又是社会在运行和发展中具有协调性或处于协调状态的内在价值趋向。社会秩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有其多方面的质的规定性。其中,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等是其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知识分子中盛行的"到民间去"热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总体变动趋势."到民间去"有三个含义:知识分子对自身"不在民间"的反思;对"民间"内涵的界定;对如何进入"民间"的思考.这三个含义不仅是对民国知识分子心路的呈现,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分野,预示了其后民国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在这些社会转型时期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社会转型造成了他们社会理想的迁变;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理想又引导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中期起,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商品生产日益发展,商品流通愈形发达,白银逐步货币化,商业税率相形变轻,以及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看法的改变,构成了形成地域商帮极为有利的全国大背景。与此同时,各地的商品生产特点,自然地利条件和产品结构,明廷的边防边贸和对外政策,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对待经商的认识等各种因素,成为各地商帮兴起的地域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社会排斥概念是对已有的社会剥夺、边缘化、歧视等概念的丰富和深化。文章从社会排斥的角度对下岗群体进行分析,解决下岗群体的贫穷、不平等、就业等问题,并通过国家立法、制度和政策上的扶助,逐步解决下岗群体的社会问题,以便更好的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弱势群体的继续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策略就是继续社会化。弱势群体继续社会化具有必然性,其有效途径是发展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数量居山东省前列,与全国同类城市基本持平,社团设立具有时代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均衡发展。与此同时,青岛市社科类社团在自身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社团自身要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工作和运行机制,加强学习,提高自律水平,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科工作者将研究重心转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来,注重科研成果与社会联系的密切性和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另外,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财政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行为,出台有利于社科类社团发展的人才政策,细化完善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