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抓住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双刃性,从它作为双刃剑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分析了其之所以成为双刃剑的原因:社会的根源、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人文心理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对科学技术双刃性的理性思考: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打造智慧的科学和造福的技术;使科学人性化,成为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弘扬科学精神,胸怀科学良心,增强科学家的责任感;自律克己,改造人性,惠及人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公众的印象中,科学家是一贯较为低调的群体。但真正认识科学家的人并不多,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恰恰是课文中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人正是通过一篇篇栩栩如生的课文,才结识了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伟人,也正是通过教科书中感人至深的描写,才逐渐树立起对科学家的无限敬意……或许我们可以说,教科书才是科学家公众形象的“发源地”。今天,记者有机会到这一源头探个究竟,去看看这些描写科学家的文章是怎样被选编进教材的,它的选编者对塑造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又有怎样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谈到科学进展人们往往会用到“日新月异”一词,而很少注意到科学家这个群体也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科学家仍然是一群学问高深。埋首于书堆、文献,或朝夕与实验室仪器为伴的“白大褂们”。谈起科学家,许多50年代出生的人的脑海里会想到竺可桢、童第周、苏步青、谢希德、黄昆、陈景润等一批学者。应该说这几代科学家尽管所处时代和各自的风格不同,但大都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家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利益与责任同在、权利与义务相应,所以,关于科学家的伦理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也相应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华杰 《现代交际》2007,(7):58-59
科学家都做了些什么?是像通常的科学史图书记录的那样,科学家采用科学方法,永远做合乎理性的事情,取得一连串提升人娄文明的伟大发统吗?只是在一级近似的意义上可作如是观。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近似上,我们就会得出失真或者十分错误的科学形象。  相似文献   

6.
未来社会千变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研工作中磨砺而成的独特精神气质,为我国培育“强国一代”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思政课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关键是要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范式等方面实现协同融合,从而深化我们对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职业》1997,(3)
人的素质就是人所具有的有效地从事一定社会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社会政治活动等)的内在条件。它并不是指人在某一方面,在一时一地一事中所表现出的质量,而是指相对稳定、比较完整的质量,是人的一种潜能,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根据。由于人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属性所决定,人的素质主要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日益走向高度综合,知识和文化日益成为纵横交错的多维网络结构,这就对人的素质的基础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技术…  相似文献   

9.
日本青年正驶离旧港湾[日本]千石保达人,劳逊译在日本,有一种传统的说法:有益于社会的,并希望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观念往往是消除商务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人们可以理解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有益于社会的并得到社会公正评价时,就会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将实现一个公正、充满怜悯与同情的社会看作是他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和目的;他们按照共和的理想来规范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法律:他们狂热地崇尚自由、追求开拓精神,积聚财富与争取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一生追求的就是成就感、自由和公正。这也是美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个体的科学家是形形色色的。那么,作为整体的科学家集群,又有着什么样的共性呢?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C·P·斯诺在他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答案:科学家同其他人比较并无很多区别,但是有一点确实与众不同,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人类至关重要。对整个社会说,科学将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并决定我们怎样生或者怎样死,科学包含有行善和作恶的决定性力量。在科学知识的开拓过程中,科学家享有“美”的感受、追寻“真”的结论,同时也承担“善”的责任。而且,由于科学家通常对科学知道的更多,他们对科学的运用,有着比其他任何人更为重大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2.
博文 《老人世界》2013,(10):51-51
俗话说得好:“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科学家研究发现:从事园林工作的人,往往很少得癌症,且他们的平均寿命也要比一般人长许多。但不知您是否知道,鲜花不仅能让人怡情悦目,它还有其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如:菊花可泻火明目、茉莉能缓和胃痛、桃花可疏通经络、玫瑰能理气解郁、月季可活血调经……  相似文献   

13.
理念是指导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待学习、工作、生活所持的基本原则。理念也是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行为的精神支柱。思政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呈现的思想行为理念的现状,探寻思政工作的切入点,提高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行为理念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主体地位、创造和创新精神,充分释放其潜能,提高他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4.
《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可见孝德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孝是人伦之根、仁爱之本。虽然现代社会对孝有新的理解,但是,一个人若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你还能指望他对亲戚朋友好,对工作负责,对国家忠诚吗?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乎员工是否具备职业精神吗?企业在招聘、选拔员工时会将职业精神放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指标或标准去评估这个人是否具备企业需要的职业精神?就上述疑问,《职业》记者采访了柏安基业咨询总监、职业规划师及资深测评专家苏尚华先生,国内首家单身女性网创办者/CEO、玫瑰科技文化公司总裁、心理咨询师陶思璇女士知名企业人力资源实战家王峥女士。  相似文献   

16.
关于历史人物插图主管题的问题,老师上课只讲了方法: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根据这几个字,你会了吗? 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祁建 《老年人》2008,(12):20-21
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与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作为一名美籍华人,钱永健以他的勤奋和智慧,赢得了美国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赞誉,成为华人社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陶建刚 《职业时空》2008,4(3):118-119
创新教育观,就是要实现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和经验传授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其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人才,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已有的一切,而是创造出新的一切。要集中时间,精力去从事那些创造性的活动:讨论,研究和实验等。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眼界更宽阔,思想更活跃.能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研究和把握所从事的各项活动。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学生时代谈到科学家(尤其是大科学家),总不免产生一些误解,因为曾读到过牛顿将手表投入锅里煮、陈景润走路都在思考以至撞上电线杆等“怪事”,以为科学家就是一群性格怪癖、行为怪诞的“怪人”。一提到科学家,眼前也总浮现白发怒张、额头有深深皱纹的爱因斯坦沉思的形像。科学家真是这样的吗?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着手策划并编辑《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起,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起科学大家来。这十几年来,随着不断地与两院院士等大科学家的频繁接触,我相继编辑推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严济慈文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百年科技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前沿》、《新世纪的嘱托》、《转基因动物与医药产业》、《科苑撷英》丛书等,并且在《上海画报》上开设了重点介绍科学家的“名人自述”专栏。这一系列的工作,让我同科学家,尤其是不少两院院士交上了朋友,也分享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洞悉了院士坎坷的成才与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0.
每一位求职者都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兴趣、性格、能力的职业,使自己的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呢?心理学家们对职 业选择的研究或许能部分地为我们提供答案。他们认为,人主要分为六种类型,并描述其各自的特征和适合从事的职业。 现实人这类人习惯于寻求目标和创设目标。他们喜欢操纵工具、机器,与人和动物打交道,能适应客观自然和具有具 体任务的环境。建议从事技能性的或者非技能性的劳动以及农业、工业和室外交谈等职业。 社会人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要求利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和对人感兴趣的工作。他们适合要求理解他人行为、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