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宋人刘克庄以来, 人们都不认为唐庚是苏门人士。深入考察苏门人士的生卒年代、唐庚与苏轼的关系及交往情况, 证明唐庚无疑是北宋后期苏门文学群体的重要一员。唐庚的文学理论观念, 学界鲜有全面深入加以探讨者, 考察发现, 其与以欧阳修、苏轼兄弟为代表的北宋主流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并适当吸收了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部分理论观点, 形成其自成一家的文学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2.
<正> 整部宋代文学史中,苏轼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与集大成者,其流风所及,在宋以后的文学史、美学史甚至思想史上,都可以找到他的余韵。然而,苏轼也是一位极端复杂的作家,一位矛盾百出的人,后世的评论者几乎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塑造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使他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下过很深功夫,都取得了很高成就,成为我国古代少有的全能作家。他的散文著作,受到后人的一致推崇,肯定他和欧阳修等人继承发展唐代韩愈古文运动的巨大功绩,韩愈和柳宗元虽然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作过猛烈批判,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力振“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然而他们倡导的朴实简练的新文体还并未普及,扎根还并不深,递至晚唐,本已趋于消歇的“一语诘曲百盘纡”(欧阳修语)的风气又在抬头,到五代、宋初,齐梁的浮艳文风,已经泛滥得不可收拾。面对这种情况,宋初的王禹偁、柳开、  相似文献   

4.
豪放风格的作品内容(风)上须具有无限制的对象和气节冲天的自由情感及思想,体制(格)上须发挥无所不能的表现技法,描写生动而真实。以此为尺度,苏轼文学无论从“风”的侧面还是从“格”的侧面,都符合豪放的标准,故苏轼文学是豪放风格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苏轼一生40余年的仕宦生涯基本上是在北宋中晚期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复杂而又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度过的。由于他在熙宁变法和元祐更化时期所持的政治态度,使他既无法见容于变法派,也未能见容于反变法派,并以此被谗罹祸,两遭贬黜。苏轼之所以走上一条悲剧性的政治道路,同他与王安石之间的个人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熙宁初年对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激烈反对态度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学问博洽,茹涵既富,根柢盘深,方能在七子笼罩文坛之时,独立门户,有所创获.故杨慎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其中之一是潜在地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杨慎对蜀文化的发展传承展开分析,又特别是对宋代三苏的文学成就展开全面批评,其中的重点是对文风和学风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谈苏轼文学中的幻变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苏轼,发现苏轼是创造、使用幻变异化故事的大师,幻变异化是构成东坡文学特点和创作方法的重要因素,认识苏轼文学中的幻变异化对认识宋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向,如题材的俗化、以文为诗等也不无裨益。苏轼文学中的幻变异化现象在苏轼各期文学和各体文学中有各自的表现和作用,并赋予了苏轼文学特殊的美感和趣味。  相似文献   

8.
作为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学问博洽,茹涵既富,根柢盘深,方能在七子笼罩文坛之时,独立门户,有所创获。故杨慎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其中之一是潜在地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杨慎对蜀文化的发展传承展开分析,又特别是对宋代三苏的文学成就展开全面批评,其中的重点是对文风和学风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清代岭南著名书院学海堂的文学教学对岭南文学有重要意义,给合相关的著述和史料,分析其文学教学的课题课卷中所呈现出来的,师法苏轼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苏轼■粤对岭南文学的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语言对我们来说,不止是思想传播的媒体。它们是隐形外衣,在我们精神领域里把自己隐藏起来,并为一切符号性表达提供特定的形式。当这种表达具有超越一般意义时,我们就称为文学。艺术,则是一种如此个性的表达方式,以致它必然给任何形式都带上偏见,这种感觉我们不喜欢。个别表达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语言在媒体中是最不固定的。此外,对这种自由还必须有一些限制,一些对媒体的约束力。在伟大的艺术中,绝对自由只是一种错觉。由材料,即颜料、印刷品、大理石、钢琴音调,或其它随便什么强加的约束,是不被察觉的。这就仿佛在艺术家对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与大多数具有天然能力的材料之  相似文献   

11.
晁补之与苏轼亦师亦友,渊源颇深,其诗论重视诗境的提升,推崇“治心养气”的自我涵养,讲究作诗“高处要先据”、“胸有成竹”,并因此衍生出“诗画相通”的观点,这些都与苏轼诗论有重要的继承关系,并有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  相似文献   

12.
苏轼用道与易的关系来构建其哲学体系,道是最高的哲学本体,而易是从现实事物的变化发展来说的。苏轼不仅通过易体证道,而且还以道为工夫直接体证之。苏轼以易体证道遵循了情本论和礼义的标准,足见其道本体是宗归儒家。苏轼的道本体既是道德本体,也是认知本体,表现了其本体及工夫的独特性以及与理学家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尽管苏轼对高丽持雅拒态度,然而顺应高丽与北宋的文化交流,韩国高丽文学全盘接受苏轼及其诗文,形成“苏轼热”。其原因在于高丽重儒崇文的政治体制,苏轼敢于直谏、豁达入世的品格,苏诗的气质与文人的推动等。高丽文学着重是从苏轼诗文的题材、禅宗思想、化用典故、借用诗韵、活用诗句、摘用词语等视角入手接受苏轼及其诗文的。  相似文献   

14.
园林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 ,二者相互交融 ,相辅相存。本文从美的一般定义与基本特征出发 ,在分析文学与园林艺术美的表现及其审美过程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文学与园林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的书画家和文艺理论家,也是万历时期八股文“机法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将董其昌置于明清文论的脉络中审视,梳理其文学思想在师承、同辈和后世三方面的影响。董其昌的文法论受到唐顺之、莫如忠文法论的影响,他的平淡观与同时期公安派的性灵说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反对拟古方面不如公安派态度激烈。董其昌不主张抛弃所有形式的因素,而是提倡“先工而后淡”,他所标举的“平淡—逸品”的审美观念,启发了清代诗人王士禛阐发神韵说。董其昌的画学思想与神韵论的相似性,体现出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对意境追求的互通。  相似文献   

16.
园林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二者相互交融,相辅相存.本文从美的一般定义与基本特征出发,在分析文学与园林艺术美的表现及其审美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文学与园林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传统美学的角度,傍征博引地论述了诗与绘画、音乐、雕塑等各种艺术之问的汇通与差异;接着,从当代美学的发展分析了各种艺术门类互相突破、互相取代,以扩大其表现能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主要是通过从现代主义这一文学运动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关系的探讨中,试图找出些带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来,以作为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