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会计》,关于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交易的会计处理,考虑了相关税费对收益确认的影响,允许计算应确认的损失,这是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补充和完善。但其规定的收益确认的计算公式,只适合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营业税的情况,而不适合涉及增值税的情况。如果涉及增值税,应采用下面公式计算应确认的收益:应确认收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计税价格×税率)×收到的补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货币性交换会计准则(CAS7)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补价作为其重要概念,其含义也在不断演变。在当前增值税税率多样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明确界定"补价的公允价值",它不仅影响会计人员对交换业务是否适用CAS7的职业判断,而且还影响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和交易损益的计量。通过案例研究,剖析"补价的公允价值",从补价的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加以解析,并从金融资产视角诠释其中的相关增值税补偿和补价的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3.
企业取得的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构成资产的实际成本,即均为含增值税的成本。在涉及存货的非货币性交易中一定要注意存货的账面价值是不合税的,存货的公允价值是否含税应弄清楚。探讨在非货币性交换中涉及存货时补价的会计确认及账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易货贸易和资产置换业务 ,即进行非货币性交易。文章仅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及相关账务处理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权作商榷。  相似文献   

5.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修订前后内容变化很大."现准则"改变了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取消了非货币性资产的分类和两类非货币性交易的划分,减少了公允价值的使用,一律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确定换入资产的入帐价值,同时取消了交易损益的确认并简化了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内容.本文就该准则修订前后内容的主要差异作了逐一辨析,旨在分析、探讨其修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于2001年重新颁发了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修订了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原则.新准则实施两年来,在规范会计核算,防止企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操纵会计利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CAS7相关规定,换入资产的成本等于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存在补价时,再加上补价。该项规定与当前税法体系中的相关规定存在一定的出入,并且当前新会计准则中对涉及的"相关税费"有关的计量标准尚未进行严谨的规范。因此,对我国目前新会计准则中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相关税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适用性 ,交易类型的划分 ,公允价值的确定 ,换入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及交易费用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以加深实务工作者对准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弊端集中出现在关联交易、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和资产减值中。本文探讨通过引入全面收益概念、建立公允价值良好的实施环境以增强实务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底公布施行的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涉及的应收账款作了规定。但是对应收账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究竟应如何处理 ,仍有不同的看法。诸如 ,应收账款的交换价值 (或称公允价值 )是否一定等于其账面价值 ,换入的应收款的入账价值应该如何确定 ?等等 ,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