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野草》是独语体的散文,是鲁迅孤独的个体存在凝练升华出的鲁迅哲学,显示鲁迅深刻、奇异的内心世界。鲁迅创作《野草》几乎与翻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同步,他创作《野草》时可能受了厨川白村文艺观及弗洛伊德梦理论的影响,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直觉、情绪,借鉴其理论来创作。压抑苦闷的生活激发了鲁迅的创作灵感,并在作品创作的意象中无意识地流露出鲁迅内心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2.
<正>读《野草》,会不断发现其文本深处有鲁迅对外国文学暨非文学作品直接间接、或显或隐的译介或改作,与作者直抒胸臆自铸伟词的内容构成复杂的互文关系。内涵于《野草》的鲁迅本人之译介,大致完成于1903年鲁迅开始翻译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与1924、1925年接连翻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之间。  相似文献   

3.
《小河》是代表五四时期的散文诗。周作人仿照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来尔的散文诗《巴黎的忧郁》而创造出它的体式。中国散文诗从诞生以来就有象征色彩了。周作人在《扬鞭集序》里强调象征的作用也即此意思。周氏兄弟经过厨川白村的介绍而接受波特来尔的影响。在《鲁迅日记》及《周作人日记》里可以找到证据。特别是1921年周作人在西山养病之后,思想大有转变,阅读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日本《改造》月刊1921年1月发表的初稿)之后,对于“颓废派”深有同感,系统地译介波特来尔的散文诗。最有代表性的《窗》是厨川在他自己著作里着重介绍的一篇。这篇散文诗先有周作人的翻译(1921年),后来鲁迅也有翻译(1924年)。通过兄弟的译文分析,可以证明周作人借用鲁迅收藏的德文版《波特来尔全集》,而且可能是在鲁迅的帮助之下翻译的。从此可以证明鲁迅很早就接触过厨川白村、波特来尔,却因某种原因一直避讳,到了1924年才接受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鲁迅前期美学思想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他对近代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有过浓厚的兴趣。一九二四年二月四日,厨川白村的文艺美学论著《苦闷的象征》在日本出版。四月八日,鲁迅从北京东亚公司买到这本书,九月二十二日开始翻译,到十月十日,不用二十天就译完了,同年十二月出版。一九二五年一月下旬又开始译厨川另一本文艺论著《出了象牙之塔》,  相似文献   

5.
经鲁迅的译介,日本近代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在中国赢得了近百年的读者。然而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我们似乎并没能真正理解这位文艺批评家的精神实质———甚至鲁迅眼中的厨川白村形象都值得再商榷。如何才能还原出一个真实、完整、立体的厨川白村形象,并以此为基础去重新审视中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厨川白村阅读的虚与实,已成不可再拖待之急务。尤其对鲁迅接受厨川白村的全过程及内涵,须予以全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苦闷的象征》是日本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的文艺心理学专著。1924年初版于日本,不久,由鲁迅、丰子恺相继译成中文。成为当时翻译最早的、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著作。本书借鉴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生命力受压抑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论文《主观战斗精神:胡风文论的思辨基点》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主观战斗精神”论的形成曾受厨川白村及鲁迅文艺思想的影响,经再创性接受,最后化合为胡风文论。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之名作《近代的恋爱观》对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巨大,尤以田汉为甚。从田汉后期对《白蛇传》之改编,不难看出《近代的恋爱观》对其影响之深远。其一,受"恋爱至上"论影响,许、白二人的爱情被推向至高,从"佛教宿缘"转变成为"自由恋爱";其二,着力突出了许、白在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因应了厨川白村恋爱观中的"自我牺牲";其三,赋予了白蛇全新的"人格",达到了厨川白村恋爱观中的"灵肉一致"。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厨川白村最早进行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研究并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思潮观,成了后来日、中研究者仿效的主要范例。受厨川白村影响,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是中国人研究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以及文学研究会均受到日本影响。中国的艺术思潮研究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联系紧密的道路,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厨川白村是在一种不谋而合中达成了思想上的共识。在“生命力”受到压抑是文艺产生的巨大动力这一文艺主张上 ,他们有着共同的认识 ,而且他们都主张 ,作为一个文艺理论家同时又应当是社会文明批评家。  相似文献   

11.
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说指向对生命冲动、个性舒展和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强烈关注,他以生命哲学为基点建立的"生命的文学"观在郭沫若这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应。但郭沫若与厨川白村对于"生命的文学"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吸收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郭沫若早期文学观的形成既与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多的则是与五四启蒙思潮的共振。  相似文献   

12.
厨川白村文艺论著自"五四"以来进入中国,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到学院文化、社会文化认识或接受的不同,看到鲁迅与周作人截然有别的认识和理解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鲁迅译介<苦闷的象征>等文艺论著具有独立特征,使之在中国新文学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并显示出他与厨川之间的差异;他通过与俄国文学的联系,深化了厨川文艺论著蕴含的生存意志论、生命哲学和精神分析学,体现了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独立形态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最早接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不仅翻译了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厨川白村的理论专著《苦闷的象征》,而且将心理分析运用于小说创作中。鲁迅一方面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揭露封建卫道士的伪善,撕破四铭、高老夫子等正人君子的外套;一方面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挖掘各色人物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和隐意识;同时,鲁迅也更深刻地解剖自己。他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心理分析小说。  相似文献   

14.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是《野草·题辞》的开头。这“充实”而又“空虚”的境界,不仅是鲁迅当年写作《野草》时心境的形象写照,也是整部《野草》诗集的一个非常确切的注释。这注释的扑朔迷离和笼罩在《野草》上空的一层云雾所构成的画面极其和谐。于是《野草》成了鲁迅著作中最难读的一种。当代著名的研究鲁迅的专家李何林同志也认为解释这些诗篇并不容易;“凭这一点”,澳大利亚的学者梅贝尔·李写道,“他就应当受到称  相似文献   

15.
论厨川白村对周作人文学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对周作人的文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灵肉一致”的理想人性、个人与人类的统一及“苦闷的象征”等文学总体观念上,周作人受到厨川白村的启发,但也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我的兄弟>和<风筝>的文本异同中可探究<风筝>的创作真意,并联系兄弟失和一事以及厨川白村理论对鲁迅的影响,可以看出<风筝>的真意其实并非如李天明所说鲁迅对兄弟的"忏悔",而是曲折表达了他对周作人的怨恨之情.  相似文献   

17.
厨川白村提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认为文艺创作的动力是由人生的苦闷所造成,人生苦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命力受到压抑.厨川白村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并根据他关于文学与梦的文艺观,加入社会和现实的因素,提出自己对苦闷的意义与内涵的解释.同时,厨川白村认为作家在鉴赏中发泄心中的苦闷,进一步论述作家在创作时将心中的苦闷通过文学宣泄出来,以此寻求一个平衡点,说明文学的宣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厨川白村的文艺观在中国颇受推崇但在日本却遭致冷落,反差如此之大乃文化语境相异的文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所致。厨川白村的文艺观既悖逆日本文学传统,也背离大正文坛趋同的审美取向,从而注定它在日本不可能获得响应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年富力强的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罹难于关东大地震的镰仓海啸之中。他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的手稿——《苦闷的象征》,由亲友们从废墟中扒出,于第二年的二月付梓问世。就在这一年的年底,鲁迅将其译成中文介绍给了中国的读者,并在这本译著的引言中作出了以下评价:“作者自己就很有独创力的,于是此书也就成为一种创作,而对于文艺,即多有独到的见地和深切的会心。”“倘读者能够坚忍地反复过两三回,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已经发表五十余年了.许多研究鲁迅的专家和学者,曾给它以不同的评价.雪苇在他的《论(野草)》中,竭力缩小或抹杀《野草》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消极因素;而舒芜在他的《鲁迅的中国与鲁迅的道路》一文中,则又把这些消极因素加以扩大和夸张,似乎当时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这两种看法各执一端,夸大了《野草》思想内容的某一方面,而缩小或否定了另一方面,这都不符合《野草》本身的客观实际情况.当然,我以为,过去的大多数的评论,还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野草》作了正确的评价,也有不少较为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研读《野草》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