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8,(4):75-76
IBM“魔鬼”训练,为员工描绘学习蓝图,将素质教育日常化;西门子新人培训,帮你“导入”;老员工培训,心中有数;英特尔给新员工人情味的帮助和支持;微软打磨具有“微软风格”的人,重视技术培训;保洁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6,(4):75-75
如果你想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增加他们的学识,那么对他们进行一些培训是有必要的。但是帮助他们获得提高的最好方法未必是让他们坐在教室里,接受老师”正规”的培训。那么,除了“正规”的培训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呢?这里介绍五种简便易行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晓芳 《人才瞭望》2008,(10):84-85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培训实施前,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战略目标、各岗位工作内容和所需知识、技能以及员工素质、业绩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以确定培训需要达到的目标,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培训哪些内容,什么时间、地点和怎样培训。  相似文献   

4.
每日培训制度成为员工发展的加速器。员工通过不断学习、做讲师,个人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每日培训同时也使华微的团队具备了很多特征:目标明确,沟通高效准确,知识共享,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亚娥  徐宏 《人才瞭望》2010,(8):102-104
人力资源培训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学得相关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学习过程。它的转化指将培训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的努力过程。目的在于使员工有效地完成其日常工作.并为可能的未来工作做好准备.通过提高员工绩效最终提高企业总体绩效水平。企业将培训作为一项投资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期待着丰厚的回报:改进企业绩效,打造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陈勇 《人才瞭望》2004,(5):39-39
培训无用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无用论,即培训不能增强企业员工才干,反而耗费员工工作时间:另外一种是间接无用论,认为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已足够企业使用,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对企业没有多大益处,即投入小于产出。持有这两种观点的领导,不是对培训拒之门外,就是把培训当作一种“企业在不断追求进步”的形象宣传,仅是做给员工或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5,(4):60-62
三、培训对象:适当的时机适当的人 从培训中心到业务集团,GE有能力提供各种领域的培训,但并非所有员工都可以自由选择所有的课程。除了每位新员工必须参加的入职培训以及功能强大的在线培训网站上大部分课程对所有人开放之外,员工选课大多需要获得直接经理的批准或提名。“在适当的时机为适当的人,提供适当的培训”是6E的管理层人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  相似文献   

8.
蓝春锋 《人才瞭望》2009,(1):106-106
为了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必须对员工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监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但是,培训的方法并非只是传统的集中坐在会议室里听领导或老师讲授的“正规”培训。事实上.在这种“正规”培训之外,还有许多“非正规”的培训方法,而且效果非常奇特。那么,有哪些简便易行、效果奇特的另类培训方法可供参考呢?  相似文献   

9.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21世纪人力资源开发应视之为重点。通过培训,能有效提高员工知识技能水平、自我认知程度、工作绩效和整个企业的绩效系统,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此外,培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教育手段,更是强化员工归属、凝聚员工向心力的重要方式,是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陈曦  孟姝秀 《人才瞭望》2016,(17):75-75
企业E-Learning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员工培训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培训沟通机制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环境,是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种全新员工培训和学习模式。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不能将E-Learning简单等同于远程电子培训,因为E-Learning培训模式下,员工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交流沟通,还能参与培训知识的创建与管理。此外,企业E-Learning培训还包括为整个学习经历的交付、评估与管理提供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上大公司、大企业对员工 培训的重视,已引起国内一些专家的关注。这是因为,这些大公司、大企业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地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这些举动表明:从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现代企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据说,在美国,你会经常听到这么一种戏谑:今天你从大学毕业,明天到公司上班时,你的知识已经老化了。这种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已使每位企业领导意识到,依靠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一个有远见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降低培训后员工流失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莉  李闷管 《人才开发》2006,(11):20-21
员工培训是企业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是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力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许多企业担心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员工流失,将培训成本转嫁给社会和员工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岗位技能无法提高,不仅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提高,还使员工的职业危机感加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弱。不进行培训并不能阻止企业员工流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留住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员工。  相似文献   

13.
胡楠 《人才瞭望》2004,(10):89-90
成功和有效的员工培训和培养计划,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素质,而且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增加了企业凝聚力。不论是多么优秀的员工,企业都负有进行培训和培养的任务。培训和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重点应当是企业员工的岗位再培训。这些不仅能提高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技能和知识,也是对员工潜能的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14.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或模式。协作学习中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在一定组织机制下,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从而获得“1+1〉2”的学习效果。如《学记》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了学习者之间应该切磋交流,相互启迪,彼此增进知识,  相似文献   

15.
杨红松 《人才瞭望》2007,(12):80-81
员工培训工作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以立于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5,(3):70-70
西门子公司拥有一系列的人才培训计划,从新员工培训、大学精英培训到员工再培训,基本上涵盖了业务技能、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育,使得公司新员工在正式工作前就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保证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而且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更新。培训使西门子公司长年保持着员工的高素质,这是其强大竞争力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一位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及其以后的竞争优势的关键“将是高层领导建立能够产生智力资本的社会结构的能力。就智力资本而言,我指的是专有技术、专门技术、脑力资源、创新构思。”有能力的企业领导者也会创造一种氛围使其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和供应商)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工作。战略领导的关键在于长期维持突出业绩的能力。为此,许多企业从人力资源部门分解出培训教育部,来对员工进行系统地教育培训。有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大学或商学院,配备了豪华的教学设备,为员工的学习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基础。由此可见,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调查发现,能够真正通过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企业不到35.4%,培训效率的低下,培训效果的拙劣已经极大地伤害了部分企业的培训热情。  相似文献   

18.
洪宇 《人才瞭望》2005,(5):74-75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肯德基奉行“以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管理机制。因此,员工是肯德基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的关键。肯德基不断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从餐厅服务员、餐厅经理到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些培训不仅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同时还丰富和完善了员工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外许多优秀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和建立企业的培训项目。这些企业已经认识到:学习应该是不间断的、非正式的。在手工技能盛行的时代,学习只是一个一次性的活动,通常在某个人的工作开始的第一周或第一个月进行。但是现在,脑力劳动占主要地位,就必须经常为大脑“充电”。很多的优秀企业正在成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有时甚至要求员工利用现有的资源终身学习和培训。过去多数培训都是正式的,事先进行规划,形式结构统一化,课程界定明晰,通常在非工作场合进行,对所有的学习者开放,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的教材。这种培训通…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分析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炎 《人才瞭望》2005,(7):20-21
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他们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就业饭碗。为了更新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他们希望到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流动实现自身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