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祥涛 《百姓生活》2010,(10):26-26
那天,母亲见我回去,很神秘地叫我来到她和父亲的卧室,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幅新照片让我看,并说:“这是我和你父亲刚拍的照片。”我陪着母亲仔细看那张合影,随后又看了看父母在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从照片中又一次重温了父母互敬互爱牵手走过的不平凡人生历程。当我的目光落在母亲那双布满沧桑的双手上时,一种酸楚立刻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2.
何伟良 《今日南国》2014,(12):32-32
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地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地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得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相似文献   

3.
父爱深深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当然也是在农村上的中小学。记得上小学时,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由父母接送上学的,而我每天要自己走两公里的村路上学。上初中后,我才有了一辆哥哥们骑过的旧自行车。每天的路程有15公里,父亲从没有接送过我。那年夏天,我  相似文献   

4.
朗朗 《社区》2010,(5):19-20
我坐在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后座。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不由自主地拿北京和沈阳做比较。在沈阳.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才华出众的小钢琴家;在北京我什么都不是。在沈阳,父亲是一个身居高位的警官,别人对他又怕又尊重:在北京.没人理睬他,他只是一个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车后带着一个胖小孩的男人。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7,(3)
前几天,我给父亲订了他“处女航”的飞机票,这件事让我情感涌动,也让我意识到,关于我们父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太过想当然。周四,我的父母回老家,我去机场为他们送行。我的父亲一直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他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一次神奇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可乐》2006,(5)
乡下的小妹打电话来,说父母又吵架了,让我抽空回家一趟,劝劝父母。在我的印象里,父母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很少红过脸,是乡邻们羡慕的好夫妻。记得他们第一次吵架是在几年前,父亲要承包村里的几十亩地种棉花,母亲心疼父亲,说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不像从前,何况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不用再这样吃苦拼命。父亲不听,于是吵了起来,最后互不搭理,任凭小妹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小妹哭着打电话给我,我连夜赶回家,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一场"战争"才终于平息。此后,父母之间的"战争"日趋频繁,十天半月就会拌一次嘴,而导火索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说来也怪,每次争吵,家里人怎么劝都没用,我一回去,三言两语,老两口就会和好如初。  相似文献   

7.
拿出榔头、锤子,一阵敲打,黄伟(化名)硬生生把父亲骑了多年的自行车拧成了麻花状,把内胎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从楼上扔了下去。这把每月收入只有400多元、对自行车有多年感情的黄伟的父亲气得要死,可他什么话也不敢说,只得扛起舍弃不下的车子送到修理店。晚上12点,黄伟的妈妈刚从快餐店打工回来。躺在床上的黄伟对妈妈说,我要吃甲鱼,于是做妈妈的只睡了3个小时就起床去了菜场。买回来炖好后,儿子还没起床。父母对孩子总是在无尽地付出,可黄伟的爸妈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孩子对他们的态度,“狠,狠”。只要一停电,黄伟就以为是爸爸妈妈在拉电闸,生…  相似文献   

8.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我的童年有点孤独,有点心事重重。我父母除了拥有4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的水泥厂当工人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挣钱     
袁迅耀 《老友》2011,(4):23-23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兄妹5人中有3人在校读书,缺少劳动力。父亲也非从小务农的,只是自土改分得了田地后才改行务农,对种田感到很吃力。这一切,我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总想为父母分挑一点生活担子,但小小年纪,怎样实现内心的愿望呢?事有凑巧,一次我到一位同在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伙伴家中玩,见他父亲正在打理棕片,而且有几大捆,  相似文献   

10.
丁继东 《今日南国》2014,(11):36-36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每每听到这句古谚,我总是会心一笑,近十年间我们兄妹三人带着父母走中国的经历又一次浮现眼前.如今的时代出行方便快捷,与孔子时不可同日而语,“孝”的形式也应有所变化,“父母在,共远游”,是时代赋予我尽孝的新选择. 自20世纪50年代父母结婚以来,我们一家五口在一起生活的时光不足六年.最初是父亲在部队带兵,与母亲两地分居,后来父亲离开部队回到母亲身边,但那时我们兄妹三个已分散于祖国各地.在2005年以前的记忆里,一家五口人的合影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1.
工体看球     
纪岚 《北京纪事》2014,(10):65-67
您一看这题目,就知道我是个球迷。我当球迷有个便利条件,我们家住在朝外的芳草地,往北一站多地就是北京工人体育场和体育馆,看球很方便。我这球迷一当就是三十多年。很多事,时间一长也就有了一些值得回味的故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体和北京国安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家刚搬到这里。稍有空闲,我就骑着父亲的自行车大街小巷地转悠。有一天下午转到工人体育场那条街上,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座宏伟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2.
爱在理解     
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我也深知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因此每次考试都很怕会考砸,伤父母的心。有一次,真的不知怎么了,成绩排名一下子退了全班二十名,我沮丧地走回家,用哭腔向爸妈汇报这一丢脸的成绩。哪知爸妈听了,一点也不生气,也没有表现出一点失望,反正哈哈大笑起来。我又羞又气,以为他们在嘲笑我。  相似文献   

13.
《北方人》2007,(6)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  相似文献   

14.
周玉文 《老友》2011,(8):31-31
编辑同志:我家兄弟二人。我哥哥于1979年考进大学,毕业后进入省城一家大型国企,任工程师。而我一直在农村老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居住在父母所有的5间房屋内。1988年。母亲因病去世;1990年初,父亲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父亲死亡后,我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父母所有的5间房屋内。  相似文献   

15.
郎朗 《可乐》2008,(8):38-39
走街串巷求名师我坐在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寻找中央音乐学院。我不由自主地拿北京和沈阳比较。在沈阳,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小钢琴家,我的照片还上过报;在北京,我什么都不是。在沈阳,父亲是个警官,别人对他又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也未曾想长大当兵后会来到候马这座陌生而遥远的城市,更想不到提干后会永远留在这座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如今,我离开父母已经整整30年了,很少与父母团聚尽一尽孝心。人生能有几个30年,我是多么渴盼能与父母团聚,陪伴耄耄之年的父亲度过孤寂的残生啊。近两年,父母年迈体衰,是需要儿子搀扶照顾的时候了,因而,我渴望与父母团聚的念  相似文献   

17.
黎洁 《社区》2012,(2):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第二次来,父亲踩了又踩新铺的地  相似文献   

18.
我坐在父亲破旧的自行车的后座,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们在找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我们知道大致的方位,但还是迷路了。当我们骑车穿过这个巨大的城市,我不由自主地拿北京和沈阳做比较。在沈阳,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小钢琴家,我的照片还上过报;在北京我什么都不是。在沈阳,父亲是一个身居高位的警官,别人对他又怕又尊重;在北京,没人理睬他,他只是一个骑着一辆  相似文献   

19.
忆亲情     
段开松 《山西老年》2008,(12):23-23
收拾老屋时,我无意中发现了这张躺在箱底的黑白照片。这是一张我与父母的合影,我拿起来仔细地看,认真地想。记忆便不由自主地顺着"时空隧道",回到了30年前。这张照片拍摄于1977年12月。那年,我5岁。父亲、母亲和我都穿着手工缝制的棉衣、棉裤、棉鞋。或许现在看起来,显得有些笨拙。可在当时,这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父亲是中学教师,还挣俩  相似文献   

20.
猪坚强     
戴军 《社区》2012,(13):47-47
那时,我还居住在湖南省沅江县华田乡莫愁湖村,父母还在世,我还很小。 家里养的一头小猪突然得了病,趴在猪圈里起不来了,不吃也不喝。兽医来看了,说是猪瘟病。他打了一次又一次的针,强行灌进去好多药,猪仍然只是哼哼,仍然起不来,仍然不吃不喝,偶尔强撑着站起来,又东倒西歪地无力躺下了。兽医治过多次后不愿来了,他已回天乏力,说只能让它死了算了。 父亲不忍心将猪杀了,便将它扔在家门前的一丘长满紫云英的地里。管它是死是活,随它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