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其中,公共文化和公共教育是建设的重点。艺术展览作为实施美术馆、博物馆等公众艺术教育职能的主要形式,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文化产品公共性价值的重任。对公众来说,艺术展览不仅是对艺术学习的补充,而且可以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培养独创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展览策划应该以公众为核心进行,根据大众的丰富层次设计多元化的展览形式;建立关注和公众互动、注重艺术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展览体制,创新艺术展览运营模式,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艺术中,人们最看不懂和最不易接受的是抽象主义,抽象艺术的欣赏需要必要的引导。形成抽象艺术欣赏主要障碍的原因不在艺术家,也不在艺术作品,而在于欣赏者旧有的知识结构及审美观念。欣赏抽象艺术首先必须摆脱传统艺术审美的框架,以新的视角审视抽象艺术,用现代精神体验抽象艺术的形式美。通过抽象艺术理论的了解,将揭示抽象艺术的精神实质,最终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与抽象艺术的精神共鸣。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艺术由于其广泛、开放地存放于城市公共空闻,用其生动鲜明具像可视的艺术形态,铭刻、叙述、表现着城市的故事、历史文脉、市民风情、社会理想,代表着城市大众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它是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栽体和传播媒体.城市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文化和个性气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最佳社会效应,是指一部作品在被整个社会群体接受、欣赏过程中所获得的最佳社会效果。引起社会效应的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欣赏活动,唤起人们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没有社会群体的社会交流,也就不会有艺术的社会效应。电视剧《闯关东》的成功与轰动再次证明,一部作品,只要反映了时代的呼声和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它就一定会产生艺术的最佳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5.
把电影艺术视为一个以运动画面来承载信息并最终要达成交流的系统,从"导演/艺术家"、"影片/作品"、"故事/世界"和"观众/欣赏者"这四个本质要素加以审视,可以得出电影艺术分别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叙事艺术和大众艺术的结论.即电影艺术乃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叙事艺术和大众艺术四因素动态平衡的产物,其本质就存在于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绝对统一的关系中.传统而简单地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不妥的.电影艺术的这种分野对于当下国产电影实践有着多方面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剧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发展。以《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京剧,开启了京剧发展创新的一个新里程。同时,也比较好地解决了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研究: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公共艺术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的。而随着公共艺术与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的日益加深,对公共艺术的研究如果还局限于艺术的角度那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它可以从公共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艺术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出发,揭示其内在结构和运作规律,为我们更深入理解公共艺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应该怎样去读一首好诗?怎样去欣赏它、分析它?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解答的问题.但有两点,我想应该是可以肯定的.第一,要学会欣赏、分析诗歌,就必须首先掌握诗歌的艺术特征,因为欣赏、分析诗歌之所以和欣赏、分析其他样式的作品不同,是由诗歌具有和其他样式作品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决不能用欣赏、分析散文的方法,更不能用欣赏、分析论文的方法去代替诗歌的欣赏与分析.如果那样做,一定是既吃力  相似文献   

9.
谈文艺欣赏     
文艺欣赏并不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大致可以说是一般读者都能做的,因为所谓欣赏,也就是喜欢读作家们的作品,而且读过之后觉得满足.假如象学校里考试前那样逼迫着读书,那就不能算是欣赏,假如读了某种书并不能懂它,或者即使是一本好书,然而它不合你的口味,你不喜欢它,同样也不能算是欣赏.欣赏实在是一种享受,而在享受中又可以得到一种陶冶,一种教养.这是讲读作品.就是唱一首儿歌,听一首民歌,也有欣赏的意义.比如儿童们唱一首歌颂春天的歌,他们就仿佛看见春天田野的景物,一切都活泼而有生趣,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宛如郊野中一匹快乐的小绵羊.听了“月儿弯弯照九洲”这首民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如果是独居家中的妇人,孤栖在外的男子感受当然更深.这些人的感动,也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但是,这种感动是被动的.主动的欣赏,还要研究要考察,它为什么能够感动我们呢?这些事物,如果变一个说法,也能感动我们吗?这等问题就涉及到艺术的范围了,而文艺欣赏正涉及艺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大众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审美时,常会发生"审美疲惫"心理现象.而这就与显现于审美过程中的审美震撼力是否能够转化为艺术魅力有关.因此有必要对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艺术特性与审美大众的期待心理的互联互动历程进行分析,以探究"审美疲惫"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提到中国传统艺术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的佛教艺术,佛教艺术是以一整套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过程的繁荣昌盛是功不可没的.中国佛教艺术的现代价值包括:审美价值,文物及学术研究价值,商业价值和心灵净化价值.我国的传统佛教艺术价值逐渐被认识和发掘.在日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借鉴和发展我国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12.
超越“雕塑”这一常规公共艺术品形式,首先阐述了具有交往空间的公共艺术品是能为人们提供交流场所的公共艺术形式;其次从精神和物质层面阐述了这种公共艺术品中人与人、人与公共艺术品、公共艺术品与所处场地的互动方式;再次介绍了这种公共艺术品兼顾座椅、公共车站、移动厕所、游乐场甚至文化走廊的设计可能;最后提出这种公共艺术品应该借鉴建筑空间理论、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的相关讨论,并建议应关注大地艺术和装置艺术中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对艺术有着重要影响.就外在影响而言,消费社会的物质丰盛为艺术创造和欣赏提供了物质基础,消费社会的技术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手段,并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方式,消费社会的符码性质对艺术和美的利用也促进了艺术和美的普及;就内在影响而言,消费社会使得艺术的价值表达和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需求,消费社会对人的身体的解放使当代艺术形式超越了传统器材而扩展到各种可感知的物体中,消费社会本身还给艺术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元素,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能展现城市文化、内涵及形象又为公众提供了欣赏、参与及体验的机会,以此来激发公众审美兴趣。目前,城市中许多公共艺术的作用微乎其微,失去其作为艺术表现的美学价值和感染力。文章从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形式及其发挥的作用来探析如何构建具备美学价值的城市公共艺术。  相似文献   

15.
加强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是建设"和谐大泉州"、改善投资环境、弘扬侨乡文化、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目前,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主要存在政策支持不够、资金渠道不畅、高校资源缺位、历史文化融入不够等问题。加强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应完善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政策与管理,采用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解决资金问题,建立以高校资源为依托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众认识,在汲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比如泉州市东海片区市民广场的公共艺术空间建设,应该通过体现时代特征、活化公共建筑、注重时空脉络、融入地域特色来表现其品格。  相似文献   

16.
艺术家应以崭新的姿态去面对媒介革命的未来:首先,艺术的概念要变,艺术家的队伍要扩大,艺术不应被少数精英所垄断,艺术应该普及于大众;其次,可考虑在主题轻松而不过于严肃的同时,多一些娱乐性,通过多方想象,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最后,艺术家应该全面调整他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音乐传播是音乐流行与储存的前提条件.当代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和快捷的欣赏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反面的、低级的东西.合唱艺术以传播高雅音乐、提升音乐审美情趣为目标,以学院合唱团为实践基地,课堂、合唱团两方面展开高雅音乐文化传播,可以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服务,进而建设新的艺术素质培养模式,从而达到传播高雅音乐文化、提升音乐审美情趣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彭粉女获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她的剪纸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综观彭氏的剪纸作品,无论是沟通天地的抓髻娃娃,还是表达生命意识的生命之树,无不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意蕴,而生存环境、地方风俗、生活态度、个人性格等方面因素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剪纸是流行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的手工艺品及美术品。这类艺术作品反映了云南民族的生活情趣、宗教理念、思想情感,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寄寓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云南民族剪纸实质就是云南的民间剪纸,它如同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剪纸一样具有民俗性、实用性以及变异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创作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与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是同步的,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有效的表达了大众情感,发挥了审美资源的共享。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形象的关键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人性化和多样化。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公共艺术已经不仅仅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具备满足城市公共空间中多样化需求的综合功能。未来,艺术家在创作中该如何权衡公共艺术价值与公众期待的关系将成为创作公共艺术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