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从发生的诸多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来看,网络往往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直接推手并推动其朝着恶性化方向发展,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形成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给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如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新时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频出现在我国各地,并呈现出与其他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的趋势,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为了我国公共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的新课题。利用社会心理学的集群行为概念,结合网络、网民和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可以分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发生机理。基于对发生机理的解析,结合当前应急信息管理的理论,从信息的收集、传播、共享、发布几大方面,提出对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为公共部门制定措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群体性事件产生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题,而发展迅速的计算社会学方法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群体性事件的部分案例,可以发现个体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个体利益诉求渠道和社会普遍情绪这些内生性因素构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整体环境要素,这些内生性因素的存在和组合达到一定水平,就构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条件,而在这些宏观条件下,个体之间通过社会网络产生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对群体事件的产生与演化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基于社会网络的计算社会学模型的模拟检验,本文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与演化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整体环境和个体关联的各要素的作用,获得了部分内生性因素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临界值。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与形成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昱 《领导科学》2012,(29):42-43
2012年6月,中国的网民数量已增至5.7亿,位居世界首位,网络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相比,网络政治治理具有更鲜明、更直接、更迅速的特点.但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把双刃剑,屡见不鲜的网络炒作、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都是网络可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潜在威胁,而网络群体性事件(以下简称网群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对政府治理和领导方式产生了威胁,本文以网群事件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模式、主要成因、基本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就如何从政府治理和领导决策层面防范网群事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天琦 《决策》2010,(5):72-73
网上群体性事件发生于网络之上,但是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更需要从网下的现实层面发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进入高发期,有的网络群体事件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的却扰乱了网络内外秩序,个别的甚至对政府形象,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显得尤为紧迫并富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通过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冲突不断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方式更为激烈,网络信息将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河北作为环境问题突出的大省,应该借鉴其他省市防范处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教训,建立预警预控机制,管理网络舆情,注重民情民意,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定位以及现场处置指挥的原则与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加强公安民警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进而提升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红阳 《决策探索》2014,(10):55-5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不仅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以网络为载体的群体性事件接踵发生,而且形成了网络与现实交替影响、相互放大的特点,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密切关注。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各种信息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对现实中的事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增加了处理难度。这些频繁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给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利益诉求的日趋多元化,人们特别是广大网民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发表评论、表达诉求、寻求声援乃至组织行动,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以Web数据挖掘为工具、以网络舆情为视角来探究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预防对增强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能力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二、网络舆情的概念舆情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民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随着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出现,网络传播为网民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网民根据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可以在网上自主发表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在网络上,当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以探寻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解决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引发的问题。首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博弈过程及相关的利益冲突,并考虑当群体间存在信息交互时,监管部门采用舆情引导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演化特征。其次,运用优化理论探讨了监管部门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整体利益时应如何解决环境污染事件。研究表明监管部门加强舆情引导、避免发布错误信号、提高其公信力均有助于环境污染事件冲突的规避和解决;对于污染的治理问题则可以合理采用实物保护和警告处罚等方式。本文在综合考虑长远影响和整体利益的情况下,考虑信息交互并引入舆情引导,运用演化博弈和优化理论探讨监管部门应如何有效地处置环境污染群体事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还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有必要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努力探索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以求为地方政府预防与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即通过微博、BBS、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等基于web3.0的网络平台,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即“无根之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概念更频繁地出现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并且在群体事件中发挥着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相关网络媒体完善信息传播规范,对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社会结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极易出现群体性事件。一部分社会矛盾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被合理放大,对社会和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基于网络民意表达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分析,希望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不断攀升,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应用"情景-次级情景-对象-要素"模型对各类群体性事件案例进行分解,提取相关的影响因素,构建多维情景空间模型,并提出了用于群体性事件预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阐述了其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实例说明了其应用。通过根据多维情景空间模型对群体性事件案例进行编码形成的数据样本集,来训练该预测模型,并用AUC值评估其有效性。最后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在群体性事件预测中的作用以及应急管理主体的应对方向。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呈增长态势。西北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深层根源和自身特点,对地区社会稳定及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组织构建,切实有效进行预警机制管理系统的改革,建立健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制度,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保障体系。只有建立完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系统和预防机制,才能彻底将群体性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此类事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公共安全秩序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沸沸扬扬的广东乌坎村事件随着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成立而最终告一段落,因其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而备受社会关注,人们对群体性事件的态度也开始由悲观畏惧转向积极乐观.本文以乌坎村事件为主线,对有关群体性事件的利益冲突、村委会职能、村干部连任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矛盾或社会利益冲突的一种反映形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愈来愈频繁。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演化机理,从社会燃烧物质(社会矛盾)、社会助燃剂(社会舆论)、社会点火温度(突发性事件)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职工与政府及国企改制部门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事件。因此,对因国企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原因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寻找出对策,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国企改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浩大工程,其政策性和操作性强、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