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夏天,美国年轻学者科尼利尔斯·奥斯古德为了履行与燕京大学的合作计划,不远万里来到滇池西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调查.1961年,他开启尘封的笔记本,整理旧资料,补充新文献,完成了<旧中国的农村生活:对云南高峣的社区研究>.70年过去,重温科尼利尔斯·奥斯古德的研究历程,我们仍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昆明苗族的狩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苗族自称“阿卯劳”,他称花苗,语言属滇东北方言区,主要聚居在禄劝、富民、西山、安宁等县较为分散的高寒山区,共有26000余人,占全市总的人口0.8%左右,为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第四位。 苗族迁入昆明的历史较晚,有关方志记载是“明初由黔迁入”,据笔者调查访问,昆明苗族老人均说,是清末或宣统年间从贵州威宁迁来的,只有五、六代人。  相似文献   

3.
许衡(1209~1282)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是中国13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元人有“北有许衡,南有吴澄”之称,后又有“南北二许”(指许衡、许谦)之说,把他和南方著名的学者吴澄(1249~1333)并称为元代思想家的“双璧”,并与东南的著名学者许谦(1270~1337)并称,可见他在学术界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艮(1483~1541),字汝止,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学者称他为心斋先生。他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对王艮思想的评价,学术界历来存在不一致的看法。有人说他利用王阳明“心”学的某些范畴,加以改造、发挥,实际上自立门户,因而是一个假的阳明学派;  相似文献   

5.
姜子牙(吕尚)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吕川(今山西霍县),迁居于古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井儿村)。他在遇西伯昌以前曾垂钓于古陈仓磻溪(今陕西宝鸡县南秦岭山麓伐鱼河谷地),磻溪遂成为3700年来人们仰慕的圣地,也是古今人赋诗撰的旅游胜地。他助周灭商后被武王封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开创了继承周化的齐国。其后裔子孙分布于齐、陈仓等地,形成吕、姜、尚、井、章、邱、丘、柴、高、卢、浦、骆及桓等姓家族,为中华古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宝鸡县作为姜子牙的发迹与其后裔封国地,在历史与现实中享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流鬼”和“窟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述唐代东北缘边民族历史地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即《通典》、《唐会要》、《新唐书》等书所记载的“流鬼”究竟在哪里?根据已故日本著名学者白鸟库吉的说法,“流鬼”就是指今库页岛(苏联“萨哈林岛”)。1971年出版的英国学者斯特瓦氏著《库页岛史》,采用了白鸟库吉的这个论断;我国学者也有主其说的。在我看来,白鸟库吉的这一说法是不可取的。多种史料辨析表明,“流鬼”不应指今库页岛(萨哈林岛),而应该在今  相似文献   

7.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时历任枢密院编修官、知南康军、提点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知漳州、潭州;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侍讲。庆元六年(1200)病死。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称徽国公。朱熹一生在学术等方面颇有建树,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思想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以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书。大量材料表明,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和版本学家。  相似文献   

8.
《东方论坛》2004,(5):F002-F002
季羡林先生(1911-),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是当代著名的人文学者、语言学家和梵文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多项职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谈石油发展史时,必然要提到沈括。有人把沈括称作中国石油事业的先驱。的确,他对中国石油事业的贡献是很大的。 沈括与石油 沈括(1033—1097年)①,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里。父亲沈周曾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泉州(今福建泉州)、江宁(今江苏南京)等地做官。沈括从小跟随着父亲,到过不少地方。父亲去世)后,就自力谋生。24岁  相似文献   

10.
云南缅宁(今临沧市临翔区)籍人彭桂萼不仅是满园桃李的边疆教育实践家和著名的抗战诗人,也是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知名学者;多年来他在《西南边疆》发表的5篇论文内容涉及云南地方历史、经济、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等,其研究独树一帜,体现了文本研究与实地调查结合、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及深刻的思想性、超前的预见性等多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1.
赡思是元代后期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他居官位并不算高,但敢于触及时弊,抨击贪官,体恤民情,平反冤狱,因此以“色目官吏的杰出者”而载入史册。他还是博学能文的学者,学识宏深,著述丰富,在当时的文坛上出类拔萃。 赡思,字得之,元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县)人。生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其先世为“大食国人”。祖父鲁坤于十三世纪初因蒙古西征而从中亚东迁中国,初居丰州(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一带),元太宗时被任为真定、济南等路监榷课税使,遂定居真定。父亲斡直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吴廷翰的生平历史简介吴廷翰(下称吴子)明代南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一生经历弘治、正德、嘉靖三代,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也是我国现代哲学界不太熟悉的历史人物,他的学术著作在国内流传不多,仅南京、北京和吉林大学几家图书馆藏有他的若干文集。北京图书馆所藏的《吴子文集》还是从日本带回的抄本。然而,在日本,他的哲学著作却广为流传,一些著名学者称他的著述“辟程朱之道,豪杰也。”吴子的学术思想在日本学术界有较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统称巴蜀境外的少数民族为“西南夷”。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大体总括了西南夷各部落的概况,在其列述的七个“君长以什数”的(约百十余)部落地区,还有“毋君长,毋常处”的巂、昆明部落。由于语多简略,故对于巂、昆明的情况至今不甚明了,以其方位而言,司马迁仅用了“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等12个字。一般认为同师在今保山一带,楪榆即今大理。依此,则巂、昆明之地西界怒江,北不  相似文献   

15.
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南宋两浙东路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师,与朱熹、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他的学术成就对当时和后世影响颇大.宋代学者刘宰说:"乾道、淳熙间,东莱先生  相似文献   

16.
一、胡瑗的生平和教学活动胡瑗是宋代伟大的教育家,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江苏如皋)人,因为他家庭世居安定(今属陕西省安定县)学者称为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胡瑗的父亲胡纳,曾充任过小官吏宁海军节度推官,家庭比较贫困,早年和孙明复,石守道同在泰山读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胡瑗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在苏州一带开始教授经学,景祐二年范仲淹奏请立苏州郡学,邀请他充任苏学教授,这是他开始举办地方学校教育的发轫;到了庆历二年(公元1042)滕宗谅奏请立湖州州学,聘他担任湖学教授,他在教  相似文献   

17.
张载(公元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著名教育家。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定居陕西眉县横渠镇。因自幼生活在这里,又在此长期讲学授徒,故后世学者称他为横渠先生。  相似文献   

18.
论小学在朱熹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是末学,又不可或缺朱熹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在涉猎的众多学科中,对于小学这样一门学问,他是并不看重的。他发挥程颐的观点说:“今之学者有三:词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者之学也。欲通道,则舍儒者之学不可”(朱熹文集卷三十二《答张敬夫问目》)。在这里,朱熹把训诂之学断然排斥在“通道”的途径之外。在《答杨元范》一书中,他又明确地说:“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儒得其大者多不留意”(文集卷五十)。他批评北宋神宗时“士之所以学者,不过章句文义之间,亦有浅陋驳杂之弊”,又指责吕祖谦“力主文义章句之学,意已稍偏”(…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著作对刘秉忠的家世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为他的高曾祖父曾仕辽,一为他的原籍为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的瑞州。而造成这种认识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古代混乱的地名制度。  相似文献   

20.
苏颂的人品     
今年是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检阅有关史料,不仅对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表示赞叹,而且对其高尚的人品由衷景仰。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一带)人,因父葬徒居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二十三岁考中了进士,直到八十二岁去世为止,其中除因写书辞官三、四年外,共在官场度过了五十余年。起初,他做过宿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等副职,由于他处事精审,为政清廉,颇得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