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和小曲的相识是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在放假停工的百无聊赖中突然收到了同事转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邮件是一位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支教的志愿者所写,他把学校里家庭贫困的孩子列了一张清单,号召大家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当时我的同事指着一个女孩子的照片对我说,她长得像你,  相似文献   

2.
父亲走了,走得那么决绝,没有一丝的牵挂。追忆父亲,似乎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父亲、母亲风风雨雨50载,在艰难和争吵中养育了我们姐妹4人。在我们几个孩子都有了工作,有了令人羡慕的家庭时,父亲却执意要离开母亲另组家庭,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同事、朋友、亲人的反对,甚至连法官都感到案件棘手,无论如何裁决似乎都不近如人意,毕竞两位老人都已走到人生的晚年。  相似文献   

3.
问: 在我眼里他是一个比较有魅力的男人,有很多女朋友,虽然现在结婚了,但还是没有断了联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女人会喜欢他.一开始我们是很好的同事关系,比别人近一些.可有一天他突然吻了我,我很兴奋,从那以后我对他有了另外的一种感觉. 他和我们单位的另外一位女同事关系很好,别人告诉我说,他们以前谈过对象,可后来由于女方父母反对没有结婚而各自组成新的家庭.  相似文献   

4.
上一期文章提及,笔者在新加坡有机会跟一位刚被逐出学校的年轻人保罗和他的父母会谈,从中发现保罗在学校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与他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社工在协助保罗时,如果只关注他的情绪和行为,而不处理其家庭问题,是不够的。新加坡一项针对多问题家庭的社会工作干预的评估研究发现,有效的社工干预包括三大元素:社工的长期跟进、原生家庭和其他亲戚的协助、社区服务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凯歌 《现代交际》2008,(8):29-29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与同事交恶,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以至于家庭生活与工作都大受影响,最后他选择了离职。我问他:"如果不是那个人,你会留下来吗?"他回答:"当然,这工作我很喜欢,但是我恨透了那个家伙,只要他在一天,我便觉得芒刺在背,只能离开。"  相似文献   

6.
万万 《现代交际》2005,(5):62-63
马丁是个出色的大夫,年轻的时候,马丁就靠这份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可越来越重的家庭负担使他的生活日渐窘迫。终于有一次,他收下了一位患者家属的钱,为他们安排入院,挤走了另一位病人。找到这一生财乏道的马丁不再拒绝患者的小费, 他的医术依旧高明,只不过对每位病人的悉心程度与小费的多少直接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信箱     
圆子 《现代妇女》2010,(8):56-56
两个男人 我是一名离异的单身女性,同事给我介绍了两个男士:一个条件相当好,有固定的工作,但人我不是太看好,不成熟,谈话举止蛮不稳重,我家人非要我和他谈。另一个没有房子,工作也不稳定,但我喜欢和他谈话,我们有一种默契。我拿不定主意,到底是选择家庭条件好一些的,还是能谈到一起的人。毕竟已经有过一次婚姻了,我不想再失败。  相似文献   

8.
老嘎的儿子小嘎以前,一提起葛优,人家总说,知道知道,著名演员葛存壮的儿子。现在一提起葛存壮,人家总说,知道知道,著名演员葛优的父亲。这样大的一个反差,让父亲葛存壮和儿子葛优感觉都特别满意。葛优就在父亲面前十分得意地说,这是好事啊,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嘛。得意之余,葛优感慨地说,一直以来,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他。“我父亲,主角不多,配角倒不少。演的还都是反面人物,属于那种出力不讨好的角儿,演的越是出色,挨的骂就越多。挨的骂越多,老爷子就越来劲儿,他老人家觉得这样才叫好,深入人心了嘛…  相似文献   

9.
孝会遗传     
张海虹 《老年世界》2009,(17):22-23
第一次去找阿春办事,在他办公桌上,我发现一张A4纸大小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坐在太师椅上的老人特写,虽然猜到是同事的母亲,还是随口问了一句,阿春说:“老娘。”从此坚信,眼前这位大大咧咧,甚至五大三粗的同事阿春,该是个孝子。  相似文献   

10.
田野 《老年世界》2011,(22):17-17
他出生在山西晋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出生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位哥哥。因此,父亲蛮希望他是一个姑娘。这样,家里就可以省去给他娶媳妇的彩礼。可是,他是一个男孩。父亲要把刚出生的他送给别人,母亲不肯。  相似文献   

11.
杨柳 《公共关系》2001,(1):76-76
我觉得处理家庭问题比在社会和单位里处事,更需要公关技巧。朋友或同事,相处得不舒服了,可以疏远他,甚至不理他,但是家人不行,你不能随便开除一个人的家籍,你得天天面对他。  相似文献   

12.
再婚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2014年3月的一天,董海洋的一位大学同学老张给他打来电话,说要给他介绍个女朋友.对方叫罗红霞,是自己一位远房亲戚的同事,37岁,比他小5岁,大学本科毕业,在成都市新津区一所重点中学教书,端庄文静.  相似文献   

13.
卢悦老师:我和一个男人相爱10年,但他一直有自己的家庭。我刚到单位的时候,因为是新人,经常受同事排挤,作为上司的他却对我很好,每当同事欺负我的时候,他总出面帮我说话。  相似文献   

14.
坏小子葛优     
冯小刚的噩梦 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如说是葛优的喜剧电影,因为葛优在其中的表演是这种电影最为吸引人的内核,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大腕》、《手机》乃至眼下的《夜宴》,很难说人们是为了冯小刚而进了电影院,还是因为葛优这小子。如果不怕被看做在两位长久搭档之间制造裂隙,还可以进一步说,这两者始终不是一回事,从一开始某种差距就存在,到后来并没有缩小,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相似文献   

15.
开心五分钟     
《伴侣(A版)》2011,(5):61-61
正语言两位学者坐在窗前喝水,有个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过。其中一位看到他的同事那种痴望的神态,便揶揄他说":老弟,她也和我们一样,75%是水。""是的。"同事说,"老兄,可是你看看人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新爸爸说起自己的家庭现状。宝宝出生后岳父母驾到,他直接从男主人变成了投宿者。除了睡觉,其他时间他宁可把朋友挨个儿揪出来,也不愿在那个官方语言都变了的家里待着。"每次回家,都觉得进错了门。"一位老男人说起自己的家庭排名,儿子第一,夫人第二,父母第三,岳父母第四,自己永远排在最后。在夫人那儿,他也没进前三,人家排了儿子排父母,排了父母排姐妹。轮到他,显然已经是第四以后了。还有长期出差、挣钱养家的男人。之前觉得自己的家庭地位坚不可摧,自己对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组织认同理论,以随机抽取的597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观念—认知—行为"视角,检验了藏族大学生家庭价值观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孝道维度、男性中心观维度和家庭本位观维度均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认同感在家庭价值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亲子沟通不仅调节了家庭价值观与家庭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还调节了家庭认同感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1,(6):16-16
读者小戴的纠结:我与男友已有三年恋情,且已谈婚论嫁了,最近我却发现他移情别恋了,是和他单位一个有家庭的女人。开始老公说,那女人只是谈得来的朋友,到后来发现他把那女人的照片随身带,说喜欢她。他还说只是朋友,典型的精神出轨。他不承认,还经常当我透明人,跟那女人网聊、发信息,晚上说很久的电话。  相似文献   

19.
暑假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家庭部在中心一楼进行展能小组的活动,十几个老年人兴致勃勃跟着志愿者学习丝网花的制作。有位阿姨还领着三岁半的小孙女来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前,当马晓晴抚摸着他的脑袋说:"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时,人民就把葛优当了自家的儿子,"省优部优葛优"、"大智若愚"这种赞美从不吝惜送给他,似乎双方达成了某种默契,互相逗乐,用嬉笑忘记生活的不快。因此,即使葛优犯点小错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何况他是那么谨慎,用赵宝刚的话说:"厚道人,说话办事不会让你难受,而且让你很舒服,他为人处事的哲学观念就是与人为善,说修养吧稍微有点高了,说油滑又有点低了。"葛优这种特质极其吻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因此群众特别拿他当自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