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6):104-104
著名藏学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务院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张羽新教授主编的大型汉文藏事丛 书《民国藏事史料汇编》近期已由学苑出版社精心整理编辑出版。 本书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民国藏事史料文献,共收录文献120余种,约几计2500余万 字。全书共分七部分:一、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治藏政策法令以及有关蒙藏委员会史料。其中,《民国治 藏政策法令全编》、《修订蒙藏委员会法规汇编》等,均为研究民国藏事案头必备的基本文献。二、民国藏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提出了君民共主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民的地位与君并列,置于最高一级,民不但可以进言、咨询,而且享有决策权。尽管这种权力还是由上所赐,但它毕竟突破了仅仅以民为邦本,仅限于沟通上下,但民却不享有主权的传统民本论的局限,强调建立在近代民主思想基础之上的自主平等的人民主权,强调人民不但应对国家尽义务,而且应享有相应的民主权利。这种思想有利于深化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为政治改革提供了指导方针,为近代化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它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特性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新闻规律的不同解释;新闻活动不是静止的,没有事实的变动就不会有新闻,因此,变动的新闻也决定了对新闻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新提法的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廖平在《左传》的今古文归属问题上的认识有前后的明显变化,在关于《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书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对《左传》从史学著作到解经之书的认识变化。廖平论证《左传》为解经之书的方法,就是将《左传》的内容分为记事和义例两大类——记事为《传》,义例为《说》。从而解决了经学史上《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作的疑难。把历来被认为不传《春秋》的《左氏春秋》一变为解经的《春秋左氏传》了。  相似文献   

5.
道教第一部系统性经典《太平经》里已经有一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理论框架。它包括形、气、神相统一的人的本质、人在得道和失道中与神仙和鬼魂的关系、人爱气尊神重精的修道养生的原则和守一的根本的方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上海图书馆珍藏有《三略汇编》稿本,系清人毛祥麟编纂。毛字瑞文,号对山,嘉庆十七年(1812)生于沪上,监生,工诗画,精医术,曾宦游越中,官浙江候补盐大使,未几以疾归。时苏抚扎饬属下筹募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饷,邑中设局蕊珠书院,延之为襄办。及小刀会起义,毛即至捐局,将捐票册籍尽数焚烧,逃离上海城。此后,他感时多故,屡经兵燹,数迁其家,仕志渐灰,遂行医为业,隐居著述。《上海县续志》称他“生平著著甚富”,除《三略汇编》外,还有《对山墨余录》、《史乘探珠》、《亦可居吟草》、《诗画闲评》以及《内经辑要》等医书数种。《三略汇编》,亦有称《三略类编》的。书前有娄县姚光发序、毛祥麟自序及《沪城海防记略》。正文共十二卷,一为《海疆记略》,记鸦片战争;一为《会匪记略》,记上海小刀会起义;一为《粤逆记略》,记太平天国革命,合称“三略”。今据对《三略汇编》中《粤逆记略》的考证,其所  相似文献   

7.
对《周易》性质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指出 ,在历史上对《周易》性质的认识可主要归为两类 :其一即朱熹所指出的“《易》本卜筮之书” ;其二是孔子认《周易》为讲德义的书。作者认为 ,《周易》占筮 ,一方面是神秘的 (或迷信的 ) ,另一方面是理性的 ,采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 ,其结论是或然的。进而认为 ,《周易》是一个形式系统 ,按照《易传》的解释 ,“占”只是次要功能 ,主要意义在于其中蕴含了天人哲理。作者最后将《周易》归结为是凝结着历史经验、道德、感悟、天人智慧和民族情感的一个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8.
张永路 《理论界》2015,(2):107-111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不过,对于《国语》的编纂情况,历代都是纷争不断。其中有一种影响很大的观点,即《国语》是一部史料汇编。这种观点并没有注意到《国语》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国语》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误导。因此,这一问题亟需厘清。其实,就其性质而言,《国语》自始就是一部有着鲜明主题、精心布局和统一体例的完整著作。  相似文献   

9.
正《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2015年12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整套书共100册,分为1912—1927年和1928—1949年两部分,在各自第一册置总目录。全书收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时期新疆档案四千余件,选自民国时期内政部、财政部、行政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统府等不同机构卷宗,是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吴忠信、张治中主政新疆时期新疆省政府及新疆边防督办公署与北京政府、南京政府的来往公文。全书均为档案的影印。收录档案的时间起自1911年4月,止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江户时期,朱子学兴起并成为官方之学,与此同时,各种学术思想剧烈碰撞形成了各儒学流派。《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朱子理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作,在当时尊儒读经风气的影响下,受到了日本朱子学派及其他学派的关注,并对其进行讲解与研读,留下了与《揭示》相关的著述达50余种。从这些著述中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对《揭示》内容的解读呈现出不同的学派特色。朱子学派强调五教为知,修身、处世、接物为行,注重先知后行;阳明学派强调知行合一,五教不分体用;而考证学派则聚焦于朱子制定《揭示》的背景及其内容出处的考察;其他民间学者以及儒学爱好者在江户幕府末期社会动荡的环境下,深感作为一名学者的责任与担当,将《揭示》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指导思想中。在日本各派学者的努力下,《揭示》渗透到日本各个阶层,对日本的社会、教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揭露小说,发表于一八八四年,它在契诃夫的早期创作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俄国历史上是极其黑暗的一个时期。列宁说过,当时的俄国整个是一座牢狱。沙皇政府残暴的高压统治窒息着整个俄罗斯。丑恶的社会制度到处在繁殖着罪行和恶德,社会风气糜烂不堪。契诃夫的这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罪恶现实,揭露和鞭挞了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小说的题目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变色龙”是一种蜥蜴类的动物,它为了进行  相似文献   

12.
唐博 《兰州学刊》2008,(9):142-144
文章考察了《中国近事报道》对乌兰布通之战的新叙述,认为清廷在该战役中并未失利,虽然损失惨重,但迫使噶尔丹退兵.实现了其战略目标。福全获胜而受惩,主要是因为其违抗皇帝命令,擅自停战议和所致。乌兰布通之战突出反映了皇权对战争指挥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13.
明宣宗为训诫外戚恪守臣道,令杨荣从历代正史中摘抄有关外戚的史料,收录从汉到元外戚七十九人,分为“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两类,汇编而成《御制外戚事鉴》。全书五卷二册,图文并茂,十分精美。此书长期以来仅限于明廷赐给外戚,外间流传不广,虽经弘治年间内阁翻刻,但到明末此书已难寻觅。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时,也只求得天一阁所献两卷钞本,故录入存目类。现今在中国初刻本、钞本皆不存,唯日本东洋文库尚存一部初刻本,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4.
《药》试析     
一《药》写于一九一九年四月,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五月《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五号,现收入《鲁迅全集》第一卷。这篇小说以一九○七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杀的事件为背景,反映了一九○七年至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现实。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把侵略魔爪伸进中国,清朝统治者则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地剥削、愚弄和镇压人民群众,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但是,中华民族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对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  相似文献   

15.
试析刘勰对《楚辞》的矛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刘勰对《楚辞》的评价确实存在深刻的矛盾,并从他对《楚辞》的总体定位和具体评价两个方面分析了矛盾所在,进而解剖了矛盾的实质是“经典性与文学性的矛盾”、“复古性与新变性的矛盾”,这些矛盾关涉到刘勰理论体系的全局,使他的理论体系表现为精华和糟粕相互缠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从艺术上看 ,明人从《西游记》的奇幻中认识到了通俗小说的虚构性艺术特征和消遣性审美功能 ,从《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人物个性化塑造是通俗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伟大的长篇神话小说。它以纵横驰骋的想象,曲折有趣的故事,宏伟壮阔的结构,浪漫主义的情调,在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在神话小说的领域中,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它的成就是无可企及的。杰出的作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西游”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写定《西游记》,这是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支平 《东南学术》2015,(1):229-238,248
孤本《闽颂汇编》是清代康熙前期福建部分士绅为颂扬总督姚启圣所编撰的一套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早已散佚的姚启圣奏疏及文告等。从这些尚未为人所知的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福建总督姚启圣是一位治理民政、统筹地方的良才,但并不是一位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将才。在许多战前决策中,姚启圣往往决策不当、进退失据。姚启圣虽缺乏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才能,但是他又自视甚高,缺乏自知之明,加上性格喜好弄权专私,这样就不能不与前后历任的水师提督及巡抚发生难解的心结与矛盾了,最终不幸导致"气忿疽发背而死"。  相似文献   

19.
20.
1853-1855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也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小刀会起义军英勇斗争的历史,是上海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光荣的一页。为了整理上海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搜集和选择有关上海小刀会起义历史资料约六十五万字,编成《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一书,并在去年九月交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就提供了一部分有关上海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举行的一次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