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的内在要求 所谓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而对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则是享有法律监督职权的国家机夫,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及诉讼参加人执行和遵守法律的情况所实行的监督。其中主要是对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执行和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的监督。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的任务是监督国家的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全部法律、法规的实施,它是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监督的法律渊源。《行政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这是检察院开展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直接法律依据。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甚至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对行政诉讼进行检察监督都是普遍采用的。  相似文献   

3.
刘颖 《中州学刊》2005,(1):110-112
行政诉讼立法目的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分析行政诉讼法的法律总体构成、现代宪政精神出发,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统一.要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原告范围有待扩宽,法院审查对象需增加,诉讼类型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因转型期社会所特有的无序化、碎片化、个体化以及价值紊乱等现象而引发的社会冲突日益凸显,其中"官民"冲突尤为突出。对此,行政诉讼作为解决"官民"冲突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在我国目前特殊法治建设环境中尤为必要。而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基于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具体考量以决定最为妥当的法律适用,是充分发挥行政诉讼有效处理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用的重要路径之一。但当前我国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在合理性标准、法官个人职业素质以及监督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行政诉讼在解决争议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用方面的充分发挥。据此,文章结合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基本内涵及正当性基础的解读,分析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对策,以期通过明确其合理性标准、提高法官职业素质、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等措施,保障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制度,既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制度,又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制度。具体的讲它有如下主要功能:一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三是督促与保障行政管理法制化;四是促进为政清廉、提高行政效率。简而言之,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诉讼制度。(一)行政机关要转变观念,具有自觉当“被告”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行政诉讼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保障民可以告官的法律。因为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这在《行政诉讼法》第25条里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表述。可见行政诉讼的基本法律特征是:第  相似文献   

6.
抽象行政行为因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而导致行政和司法实践问题丛生.惟有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接受司法审查,才能健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制度,进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行政诉讼的特质,行政诉讼检察权能内在地包括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和对被告行政机关诉讼活动的监督两个方面。当前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只针对法院的单向性监督格局使得其陷入功能实施的制度困境。建构行政诉讼被告型检察监督制度不仅是实现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的需要,也是遵循司法规律的基本要求。被告型监督应当以检察建议为主要方式,并把检察监督贯穿整个诉讼过程,同时需要整合多元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我国对其的研究自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在比较法的基础上,寻找我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拓宽原告资格范围的大胆构想.  相似文献   

9.
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江清彬(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纠正错误的判决、裁定,保证审判活动的公正、合法和维护公民、法人、行政机关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规定和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有关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行政诉讼,增强法律监督职能决议的精神,探讨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必要性、历史和现状、理论和法律依据、监督的范围和法律地位、以及监督方式和程序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行政机关由法律授权并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依法行政与行政诉讼之间既具有同构性,又具有互动性。就同构性而言,二者均是近现代宪政体制下国家权力分权与制衡的产物,均具有实现行政法治的功能,并交汇于“合法性原则”;就互动性而言,依法行政是行政诉讼的前提和基础,而行政诉讼则对依法行政起到维护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的行使涉及到司法权对行政权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在目前司法权对行政权维护有余而监督不足的大环境下,扩大其适用范围是<行政诉讼法>护权目的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现实和司法实务界的迫切需求,这将有利于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衡,因此扩大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适用范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分析入手,结合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律规范,阐述了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从而对原告、被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参与诉讼的问题,在我国行政诉讼法学中是一个至今仍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也是检察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它既同国家的立法有关,又和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密不可分,是国家运用司法手段干预行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探研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的问题,这对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职能,促进行政法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行政诉讼特色的概念,受案范围在中国语境中有更多的研究价值,亦有许多的争议焦点.以行政诉讼的目的切入,阐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实现行政诉讼目的之价值,同时以现行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为考察对象,结合域外相关经验,对存在的争议进行梳理,并提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建议,以期消弭争议并助力于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统治者管理工具的管理主义行政诉讼制度对公民权利保护相当不足,但其注重自身品质培养的经验值得汲取.形式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依附于立法权,只能保障公民的"法律权利",其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功能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了保护公民权利的范围,甚至成为各种利益的博弈场,但却遭遇自身能力限制等难题.对此,注重培养自身品质,转变功能定位是行政诉讼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现行法律框架下,对不服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进行司法救济的案件虽应作为行政诉讼进行处理,但是,应注意此类案件具有不与典型的行政诉讼的特点.一方面应当考虑其与行政诉讼的共性,另一方面,也应考虑此类案件本质上是对一种私权之有无的确认程序,完全套用现有法律或程序,将会产生不当.司法实践中完全依据现行法律将一审法院进行勘验所形成的勘验笔录作为新证据并排除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既未考虑此类案件的特殊性,也不利于该类案件更有效率地解决.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利.行政法官是中立者和公正的裁判者,通过准确地适用法律来监督行政行为,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官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造成大量的裁判不公现象.因此,把握行政诉讼的特点,进行法官角色的正确定位,是实现行政诉讼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不产生法律效果,但事实上可能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基于“无行政处分即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并囿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我国一直将可能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然而,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并且国内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增加判决类型以及建立行政事实行为的调解制度等方面构建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32-136
行政强制中父爱主义的正向价值体现在法律父爱主义对公民利益、公共利益的维护,为公众所接受,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律父爱主义下有些强制性规定却让行政相对人难以接受,甚至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了加强对行政强制中父爱主义的司法控制,应扩大对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将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全面监督依法行政;放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使公共利益范围内的每个公民都有权进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