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介,因而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起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当前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就是资本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社会主义是向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过渡。人的解放同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高红杰 《理论界》2008,42(3):130-131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类文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的产生体现了批判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同时在社会文明系统中,生态文明既独立于其他文明形态又依附于其他文明形态,是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统一;生态文明的发展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  相似文献   

3.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构想渊源于古老而常新的永恒哲学概念。对于雅斯贝尔斯来说,当代哲学向后欧洲哲学,即向世界哲学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他的世界哲学史理念打破欧洲中心论的狭隘哲学史观,为其世界哲学构想提供了东西方哲学史的丰富素材资源,而他的哲学逻辑学揭示了大全各个领域里的交往共同体,为当今世界的跨文化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鉴于我们时代的全球现实,他的世界哲学致力于创造一种有助于实现世界大共同体秩序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时代,作为一种普遍交往的哲学理念,他的世界哲学为实现世界的政治统一,构建人类共同体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独特的文学世界根源于他对世界独特的认识方式。汪曾祺将世界看作一个以人为本的整体,人与他者在整体的宇宙中共在,人的存在的最高价值是超越在场。汪曾祺由此而来的艺术观念从文本之内指向文本之外,他认为艺术存在于由在场到不在场的想象空间,想象是沟通在场的生活世界和不在场的意义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  张国平 《兰州学刊》2009,(2):11-12,22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再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进步推进人们逐步正确地处理人、自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如何处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生态文明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这些都关涉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在消除贫困、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2090.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7年的516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倍。其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18.8倍,人均储蓄存款由22元增加到3744元,增长169.2倍。但是,目前我国仍面临许多短时期内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难,部分群众对邓小平理论中的包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内的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不少疑虑。因此,加强对共同富裕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共同富裕问题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熵是克劳修斯于1865年在热力学研究中提出的,是用来描述热学系统的一个态函数.玻尔兹曼从统计的角度解释了熵的意义,认为熵函数是与体系混乱度相关联的一个热力学性质,可以定性地认为:熵值小的状态对应于比较有序的状态,熵值大的状态对应于比较无序的状态.因此,熵是体系混乱程度的量度,孤立体系之熵值力图增加,这种倾向意味着体系总是自发地由比较有序的状态向比较无序的状态过度,平衡状态是混乱度极大,也是熵值极大的状态,一个孤立系统总是自发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8.
<正> 虽然图书馆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科学的图书馆学,却显得还很年青,还不那么成熟。德国人施雷廷格尔在1807年就提出了“图书馆学”这个词,但是,美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学是否可以作为一门科学的问题,至今仍然意见不一,在前几年出版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百科全书》中,也找不到一句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学科的话。我国的一些图书馆学研究者不久前也指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的学术地位不高,学科发展缓慢,图书馆事业发展比较落后”,他们认为这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仍未达到成熟的程度”,“现有体系还不够科学”,以及“缺乏一种完整系统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结束十年动乱之后,从人心思定到人心思改,这预示着我国历史将有新的巨大发展,并且已经开始起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预见到改革的必然趋势,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  相似文献   

10.
学习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日益重要的意义,以及学习负担过重给当代人带来的普遍压迫感和焦灼感,使得人们对它的探讨已经不能限于心理学、教育学或教学论的领域。人们不再满足于“学习是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这样的表述,而还要继续讨论:学习在人类自身发展中的作用;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学习何以成为人的生命本性的需要;学习审美化和减轻学习负担的内在可能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教育哲学和艺术哲学——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精神是不同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人文精神作为人文本体的自觉,在确定形而上规范中,不否定人的物质利益;我们应当从哲学的科学化、实证化中解脱出来,确立哲学作为文明的灵魂地位,从而重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理想,历来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人的理想一旦产生并进入实践之中,就使人的活动"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因此,理想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向.当前,从哲学的角度对理想进行探讨和分析,对于目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理想教育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层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层次的哲学思考曾向阳层次(level)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层次性是世界的一种基本属性。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差不多是遗忘了这个曾经引起世界上众多哲学家思考的话题,这是常常让人感到遗憾的。未经数理逻辑的洗礼曾使我国哲学界在某些方...  相似文献   

14.
对人性化的理解,需要从深入和系统理解人性结构入手,深刻和全面地揭示人性化的基本涵义和深层理论根据,把握人性化的具体要求。人性化是一种对待人的应然态度和基本理念,它应当成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信息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范式。目前对信息哲学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信息哲学的研究构架是基于经典信息理论的框架。从量子信息的崛起来看 ,对信息哲学的研究应从更深层和更广泛的理论上加以表述 ,以满足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完备的第一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现象,得到了语言学界以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隐喻概念和功能的同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和行为方式,具有系统性、经验性和心理现实性的特征,并从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出发,论证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哲学的隐喻性,提出隐喻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性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家瑶 《学术论坛》2001,1(3):13-15
对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所有关于人的理论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哲学前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同时,客观地评价作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前提和分析工具的"经济人"假设,从理论上说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人性问题研究上的深化发展;从实践上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本质特征,有益于社会健康转型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龙柏林 《天府新论》2000,47(6):35-38
本文认为,代价是价值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井在实践的视野下对其进行了三维考察,即本体论追问,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价值观审视,评审何为合理性的代价;方法论提升,铸就合理的代价观。在此基础上,达到对代价予以哲学思考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数学模型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在不断加深 ,运用数学逻辑来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法已经相当普及 ,而且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观念也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数学模型的建立、验证、完善和应用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就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基本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哲学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谈论的热题,是事关我国哲学前途的一件大事。许多同志已经围绕着哲学改革的问题发表过见解,初步形成一种“争鸣”的局面。这是一种很好的兆头,它预示着我国哲学事业将在一个良好环境中进入一个理性的、创造性时代。在“争鸣”中,不同观点的存在和交锋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带有心理偏见和个人感情色彩,总能推动哲学改革运动健康发展。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想谈谈与已有的见解不尽相同的看法,以便于同热心哲学改革的同志们一起探求真理,为哲学改革寻求优化方案,提供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