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的误读,引发了我国环境法学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违法性肯定论”与“违法性否定论”之争。上述两款法条,前者规范超标排污行为所导致的环境损害救济,其民事责任成立的“门槛”较高,但救济对象较广。后者则降低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标准”,但缩小了救济对象。两者为环境污染的受害人提供了不同的救济途径,在司法实践中,应由法院根据个案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普通意义上之损害,为一种事实状态,并非仅仅是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而是指因一切行为或者事 件致使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受的不利益的状态。而作为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之一的损害,则有自己特有的发 生原因,有自己特有的构成条件,有自己特有的救济方式。我国侵权民事责任立法应当注意作为侵权民事责任构 成要件之一的损害与普通意义上的损害的区别,认清作为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之一的损害所具有的特点,立足 于我国现有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侵权民事责任立法。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侵权责任及其构成要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问题,学界一直存在分歧和模糊之处,对其进行反思和澄清,便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其含义,也便于网络侵权责任的顺利界定与运用。以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为基础,结合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特点,着眼于具体责任形式,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来确立个人信息网络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法》和各单行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以及《侵权责任法》均未涉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行为违性要件”的要还是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籍此认为其符合“行为违法性要件不要说”.基于“构成要件”的律解释方法能够较好适应法律人的“构成要件思维”,运用它来解释原国家环保局的“行政解释”,我们发所谓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行为违法性要件”的不要,指的是不需要违反具有公法性质的“国家保护环境防污染的规定”,不是指环境侵权行为是一种绝对的合法行为,而是指该行为是一种“合公法”的行为.对于境侵权民事责任“行为违法性要件”的要还是不要的问题的回答应当是:法律构成要件要的是“行为违反法要件”,不要的是“行为违反公法要件”,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应以行为违反私法为要件,不以违反公法要件.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的鲜明特征决定其构成要件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比较一般侵权行为,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调整表现为违法性要件的抛弃、无过失责任的确立、损害标准的降低和因果关系的推定,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调整降低了受害人寻求救济的难度,对环境侵权救济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侵害排除和损害赔偿的并重及损害填补责任社会化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不仅因侵权行为而异,而且因民事责任而异,因而有一要件、二要件、和三要件说。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特有归责原则,论证了不同责任情形下的具体责任构成要件,其中,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一般只需要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即可,法律另有规定之下尚需要侵权人的主观过错;侵权人承担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一般需要满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主观过错三个要件,法律另有规定之下只需要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两个要件。  相似文献   

7.
侵权法中,违法性学说的发展最终让耶林眼中的"客观违法"要件走入了绝境,这是违法性学说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中"faute"的误解的必然结果。"faute"包含两个核心内容即主观否定性评价与客观否定性评价,主观否定性评价是过错,而客观否定性评价是不正当性而不是违法性。侵权法中的违法性要件是个伪命题,违法性并非民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达 ,商誉侵权行为的方式和手段也日益繁杂和隐蔽 ,对商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应重新认识 :商誉侵权的主体认定———不限于经营主体 ;商誉侵权的主观要件———不限于故意 ;商誉侵权的客观方面———不限于“虚伪事实”。  相似文献   

9.
在揭示国家赔偿责任涵义基础上,指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一)损害事实。按照赔偿理论,以损害的存在为前提,只要存在损害就应该得以赔偿。(二)侵权行为主体。依(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我国的国家赔偿使权行为为主体主要有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法律法规授权、委托行使国家职权的团体及个人。(三)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务所实施的行为,如非行使职务的行为,则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四)因呆关系。即把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作为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侵权行为形态,各国法律规定大相径庭.本文在探讨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与判例,着重阐述了无共同过错的数人侵权的性质和民事责任.文章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和当前最有影响的三个<民法典>草案的分析,提出了对无共同过错数人侵权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第7条对无过错责任的表述是:"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有人认为该表述不仅准确体现了无过错责任内涵,解决了对"无过错"的理解问题,也解决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责任构成要件问题。《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第五章的产品责任、第八章的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章的高度危险责任以及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侵权责任保护的是固有利益,在合同签定、履行过程中可能有侵权性违约行为、违约性侵权行为发生,从而会产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合理分析和处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不同情形,对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张知识产权侵权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学者与主张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学者对侵权行为等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实际上,两种原则适用的结果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4.
产品责任中,基于危险分配以及平等保护市场经济中各方主体利益的需要,应对产品责任中的责任主体———生产者与销售者所适用的归责原则有所区分,令能够控制产品缺陷风险,且能够通过保险机制和产品价值机制分散风险的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而令善意的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如此才能在保护被侵权者利益的同时,也能维护销售者利益,从而促进商品流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承责任具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承责任制度在各国民法典中虽仅有几个条文,但它却体现了人类对安全和正义的渴望,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对转承责任具体形态的研究,首先应分析转承责任中的法律关系,然后再依照行为人和责任人相分离的原则,确定转承责任所包含的具体形态,最后以转承责任基础关系为起点,将转承责任归纳为法定代理人转承责任和使用人转承责任,并对这两种转承责任的具体形态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给过错责任带来严峻的挑战,基于公平救济的需要,过错责任理论终于被超越,无过错责任在环境侵权损害领域得以确立。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公平理念对无过错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环境侵权立法应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民事归责原则是民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学者几乎一致认为荚美国家的民商法特别是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从来就是严格责任原则,而且大陆法国家也有朝这方面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民事立法也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从法理、国外法律的规定、相关判例、国外法学界的论述和相关立法技术的比较来看,结论则截然相反。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上,应区分低压电和高压电,电力企业对低压触电人身损害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对高压触电人身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在多种原因导致的情况下,应依原因力大小各自承担责任,电力企业不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9.
保证合同既可能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亦可因自身的原因而无效。导致无效的原因不同,保证人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若因保证人的过错致保证合同无效,债权人将丧失预期的担保,保证人则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其构成要件与赔偿范围与保证人承担的其他赔偿责任皆不相同。保证人所负责任的妥当与否影响着保证的担保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对无效保证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认识极不统一 ,有的甚至把它混同于有效的保证责任。缔约过失之债与有效保证合同之债应该严格区分 ,但主合同无效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