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资料都证明,有史以来,壮族先民就已在今壮族聚居区劳动、生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壮族先民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不仅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原始艺术,而且还包括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虔诚而强烈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远古,原始宗教几乎成了氏族、部落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对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  相似文献   

2.
与广西相邻的云南高原是壮侗语民族先民的聚居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两地的文化就有密切的关系,同属“砾石工具”文化圈。新石器时代又同属贝丘文化和有肩石斧分布区。两地的青铜文化亦表现出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在以后的历史时期里,广西的壮族及其先民不断向云南迁徙。后来,随着北方氐羌民族的南下及其在云南地区的繁衍,逐步将壮族与傣族居住地分隔。  相似文献   

3.
简论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就在岭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狩猎耕耘,生息繁衍。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她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成就突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中化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壮族传统文化是该民族大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经过不断地沉积而形成的,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持久性、连续传承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了推动其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杠杆,使壮民族从遥远的古代步入近代乃  相似文献   

4.
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前后,从事学术研究和民族工作的同志纷纷发表专著和文章,阐述自己对壮族的看法。在这些专著和文章中,有的认为壮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勤动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吴茜将军亦挥毫书写条幅曰:“壮族是伟大的民族”。有的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作根据,说: 壮族先民不愧是一个具有博大的胸怀,富于奋争进取,不甘落后和善于吸收兄弟民族文化、不断充实和更新本民族文化的优秀民族。”这些看法都对壮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厚藏壮族文化的巨著——《布洛陀诗经校注》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长和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及其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披荆斩棘,不断进取,赢得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辉的文化成就,为缔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通用的文字,其历史文化无法全面地记载入籍,而史料的贫乏或残缺不全,往往给全面了解和系统深入地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带来困难。但是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同时也是一个酷爱音乐舞蹈的民族。从远古时代起,壮族的祖先就在生息、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舞蹈。壮族至今还盛行的“三月三”歌圩,富有民族特色的“壮戏”,闻名中外的壮族人民传说中的歌手刘三姐,都是在壮族先民古老的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壮族先民的音乐舞蹈的面貌,不仅可以加深对今天壮族音乐舞蹈的理解,而且对于壮族文化艺术史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惜,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及其文人蔑视少数  相似文献   

7.
布洛陀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长期以来 ,壮族将布洛陀奉为创世神、始祖神和宗教神而备加崇拜。有关布洛陀的神话传说流传广泛 ,其中蕴含着丰厚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集中反映了壮族及其先民在与大自然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过程中的文化创造以及不断积累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8.
广西来宾壮族盘古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来宾一带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着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其神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反映着壮族古老的历史及原始宗教信仰 ,反映壮族先民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壮族先民创造的以盘古神话和盘古信仰为核心的盘古文化体系 ,对于研究和揭示盘古文化的起源以及壮族及其先民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壮族及其先民自古以来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这里特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位优势、族群构成与互动背景,造就了独具一格的壮族文化,理清壮族文化的传统特征不仅是唤起壮族民众族群记忆、增强族群认同的前提,更是建构壮族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精神文明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壮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其先民就与中原人民有了交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壮族文化一直受到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影响、挑战和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壮族没有象楚等民族那样被完全地同化在汉族之中,这当然与壮族所处的岭南地区相对封闭有关,但也体现了壮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先进的中原文化的长期影响却使壮族社会按特殊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壮族古代人口发展情况,目前已难以确知。因为壮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近现代的事,而史籍上有关人口的统计,是以地区计,而非以民族计(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壮族先民分布区域内并非纯为壮族,其间杂有其他民族。其次是壮族地区开发比较晚,又地处边疆,中央王朝鞭长莫及,长期由当地土官自治其民,中央王朝只有治辖之名,并未真正深入壮族分布区域内的每一片地区。所以,在统计这些地区的人口时,错漏自难避免。更有甚者,羁縻地区的壮族先民并不向中央王朝申报户口数。唐代时期,壮族先民有诸多名称,如俚、僚、西原蛮(黄洞蛮)、乌浒等,今日的壮族即  相似文献   

12.
壮族图腾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壮族先民对土地的关怀。壮族的图腾文化具有多维度的特点,是壮族先民对大自然认识的反映,是他们尊重自然的体现。当前,如何进行发展转型是广西壮族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探索蕴含在壮民族图腾中的智慧思想、文化内涵,再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世居广西、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及其先民在其长期生活的岭南地区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作为标志性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咏文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壮族人的生命情感与诗性智慧,涵载着壮族成长的悠悠记忆,建构起壮族集体认同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4.
大明山最先是居住在其周围的壮族先民西瓯骆越崇拜的圣山,是壮族民间传说中最高的山,是壮族的祖宗神山,大明山正是靠其区内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和神话传说延续了自己的文脉,其外化为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因此,大明山景区应该以壮族深厚文化底蕴和多民族文化特色为依托,反映出壮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从而向世界营销广西,有效传播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 --《壮学丛书》总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壮族经历了先秦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王朝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中生存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三个阶段.在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言文化,形成了以"那"(稻作)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以及以铜鼓为代表有青铜文化、以花山崖壁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布洛陀>为代表的神话文化,以鸡骨卜和"麽"为代表的原始宗教文化、以"三盖"说、万物"波乜"观为基础的朴素哲学思想和以"欢敢"(岩洞歌)、"欢娅圭"(蛙婆歌)为代表的歌谣文化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下的发展时期,今桂东、桂东南、桂北的壮族先民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而今桂西南、桂西北及滇东、黔南地区的壮族及其先民则形成了主体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保持本民族语言本质一致性,利用汉字及其构字方法构造表达壮语音义的民族文字;吸收汉族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了以"筛"为代表的信仰多神的民间宗教;以氏族部落"都老"制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延续;以民歌为主流和以歌圩为表征的文学艺术等.在今桂西地区,有不少汉人长期与壮族杂处而融入壮族之中.壮族文化与华南、东南亚及环太平地区诸民族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壮学丛书是以建立壮学体系以及促进壮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一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杨翰卿  王曾 《民族学刊》2019,10(3):44-49, 115-116
作为壮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曾以古文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经学形式活跃兴盛于壮族先民地区,以董仲舒之学和以“统合儒释”为思想内容的汉唐儒学传播影响于壮族先民地区,以程朱陆王为主体的宋明理学浸润渗透于壮族先民地区,同时集中表现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壮族先民在精神文化上能够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可资总结弘扬的思想经验。  相似文献   

17.
壮族《麽经布洛陀》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麽经布洛陀》是壮族民间宗教的经典,为麽公举行法事仪式时祷祝喃诵的经诗。其旨在祷请祖神布洛陀辨明事理,通过古事秘诀训导和调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和纷争,祈求禳解降福,以达其所愿。《麽经》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风格独特而自成体系。不仅展现了壮族及其先民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布洛陀作为创世神、宗教神、祖先神和道德神的神格面貌及其演化过程,壮族原生态的信仰观念、生活哲理、道德观念、文化心理、感情体验、行为方式和功利追求,而且以特有的神异形式,折射着壮族先民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由晚期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化、秩序化社会的漫长历程和生动图景。其不失为壮族传统的精神文化的最初纪录和语言文字的百科全书,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稻作文明类型,这里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先民适应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创造了稻作农业,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总之,岭南早期文化是由这里的原住民族的先民创造的.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是壮族开始在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生存和发展的时期.但是,从秦到清中期,岭南壮族及其先民的人口一直占绝大多数,因此, 这一时期我们仍然把岭南视为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清中期后直到民国时期岭南汉族人口增多,我们才将岭南的一部分壮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称为壮族地区,并以此为依据来了解和研究壮族经济.一个纯粹的壮族经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族有没有自己的文化?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是奇怪的,但事出有因。其实,稍为了解壮族历史或谙熟民情的人,是无法否认的。壮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由各民族的文化构成的。在文化发展史上,越、濮以及北方、西北游牧民族的文化各占有自己的地位,而越人文化就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覆盖面积之广大,仅次于华夏文化。遍及江南的越族文化,大部分都已经和华夏文化溶合,造成了江南的文化沃土,至今依然是我国的文化发  相似文献   

20.
壮泰民族艺术审美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关系。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 ,长期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即泰族主要受到来自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壮族则主要受到来自中原汉族的儒家和道教的影响。但两个民族的共同先民在长期的历史时期里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及其所具有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在泰族先民西迁定居泰国后仍然保持着。壮泰民族在艺术审美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似特征 ,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壮泰民族密切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