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属于后者,是对文学宏观的总体的研究,具有首创意义.此书的最大特色是理论特色它建构了一种与其课题性质相适应的学术框架,注重中西比较和文化内涵,真切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深刻分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动因,并对文学进程和动向作了颇为精彩的阐发.  相似文献   

2.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这是古史研究者征引最多的文句之一。这似乎表明,把祭祀与战争列为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学术界是基本认同的。但是,在古史研究中,工作做得最不充分的,恰恰是这两个方面。在极左思潮的长期影响下,祭祀被视为事鬼敬神之道,几乎处于被摒弃的境地,很少有人涉足。军事研究则不同,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放手研究的领域,可惜,我们迟迟拿不出一部中国军事通史。中国是世界上古典军事科学发煌最早的国家之一,而研究的现状如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最近,我们终于读到了军事科学院主…  相似文献   

3.
理论上的创新探索建立在对语言事实的深入挖掘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孙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孙子兵法词典》董志新孙子兵法研究会组织编纂、吴如意先生主编的《孙子兵法词典》(由白山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孙典》),是海内外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的第一部专题住工具书,湛称熔冶诠解《孙子兵法》,汇集相关文献,展示古今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政治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学科恢复与理论引进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政治学理论具有浓厚的革命政治学或阶级政治学色彩。第二个阶段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具有鲜明的西方化色彩 ,主要是对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引进、介绍、诠释。当前 ,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已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即政治学人开始有意识地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体现时代面貌的政治学理论。从革命政治学到西方政治学 ,再到建设政治学 ,体现了中国政治学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当前在构建建设性的本土政治学的努力中 ,由于受前两个阶段形成的理论框架、思维…  相似文献   

6.
自1844年马克思在一篇读书笔记中使用“政治文明”一词,到2001年初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时隔150余年。在此期间,既没有专门研究政治文明的著作问世,也没有深入探讨政治文明概念及其内涵的论文发表。然而,自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以后,“政治文明”似乎一下子就成了政界和学界的时尚话语。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目前尚无人对政治文明的概念、内涵、结构、特点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结果出现了“政治文明”概念频频出现却不知“政治文明”为何物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7.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3,(6):110-112
《岭南文库》最近又推出一本新作——肖自力撰写的《陈济棠》。作为“南粤王”陈济棠的传记,在此书之前,海峡两岸已先后出版了至少三本。在这种情况下,肖自力的这本书,要做到不依傍前人的路径而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绝非易事。 作者早在10年前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已介入陈济棠研究领域,虽一直很少发表这方面的研究论著,却从未中断过对陈济棠问题的思考。10年的沉潜终于产生这部高质量的、在学术创新上具有成就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汉民族研究的奠基之作──评《汉民族发展史》冯天瑜,谢贵安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占中国56个民族总人口91.8%的汉族,长期以来竟没有一部研究性专著,国内众多的民族学院及民族研究机构,多注目于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却很少有人.人民族学角度对汉族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9.
作为发生于1955年的所谓“胡风事件”的主角.胡风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真是如雷贯耳。也正是因为这一政治冤案的影响,多年以来,胡风本人的著作得不到完整地出版,胡风研究更是禁区中的禁区,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一个大的研究空白。胡风的真实的历史形象,胡风之于中国新文学的贡献与价值,胡风的文化史、思想史意义等等,也就一直得不到全面、客观而公正的还原,在历史的雾幢下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有感于此,当我读到钱文亮君与他的导师范际燕先生合著的《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时,也就觉得特别珍贵,认…  相似文献   

10.
研究历史文学真实论的创新之作──评《真实的构造》周保欣吴秀明教授的新著《真实的构造》,是一部研究历史文学真实论的富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对历史文学真实性的把握和界定比较准确。过去我们谈历史文学真实,总是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1.
陈铭 《天府新论》1994,(5):95-96
海外汉文学研究的拓荒之著──评《日本汉诗发展史》陈铭在日本,以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字、格律、意蕴乃至审美情趣为圭是的大量诗作,被称之为汉诗。日本汉诗并非日本人猎奇、仿效的游戏,而是一种从幼稚到成熟的真正的文学创作。据日本《汉诗文图书目录》记载,日本汉诗从...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陈序经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笔者所知,目前已经有三本专门研究陈序经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也有多篇。德人KlausBirk的《现代化与西化:中国三十年代中期关于“全盘西化”问题的一场论战》一书也对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此相应,学术界还多次召开了有关陈序经的学术会议。如1999年在海南文昌首次举办了“陈序经学术研讨会”,2003年南开大学召开纪念陈序经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两次会议都出版了学术论文集。陈序经何许人也?竟引起学界的如此关注?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今海南文昌人。1925年…  相似文献   

13.
研究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一部创新之作─—评林白鹏、臧旭恒等著《良性循环的枢纽》季星如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长足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比例失调而出现的周期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困惑着人们。虽几经调整,迄未根本转变。由此造成的经济后果是严重的。如何从根本...  相似文献   

14.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等人所著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是小说叙事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它借分析、解剖英美重要小说理论家有关叙事艺术的理论观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小说叙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该书既兼收并蓄又推陈出新,在世界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史上迈出了坚实而强劲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等人所著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是小说叙事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它借分析、解剖英美重要小说理论家有关叙事艺术的理论观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小说叙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该书既兼收并蓄又推陈出新,在世界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史上迈出了坚实而强劲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问题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新课题,既要综合运用现代经济科学、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又要准确把握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彭坤明的新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正是综合运用现代经济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对这一新课题所作的系统研究。这是目前国内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问题的新理论成果,也是新形势下研究经济与教育问题的创新之作。作为创新之作,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点。第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治史当才、学、识兼备,其中尤以史识最为难得。治史者之所以就同一题材写出观点截然木同的史著,就是因为各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论评述历史。假如埋头铺陈史实而缺乏理论经纬,写出来的书肯定是千人一面,干部一腔。相反,高明的史家甚至可以借编史来弘扬自己的学术主张,如法国人丹纳编撰《英国文学史》,自始至终宣传他的“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因素决定论。还有些史学寓自己的观点于取舍之中,如前苏联学者阿尼克斯特也编过《英国文学史》,书中不收入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因为作者认为文学应该反映重大题材,而奥斯汀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鲁迅本人的著作、讲演以及鲁迅同许广平、瞿秋白、冯雪峰、许寿裳、台静农、李霁野、沈兼士、曹聚仁、李小峰、曹靖华、增田涉、刘大杰等的通信、谈话,钧稽考证出鲁迅未竟之作《中国文学史》的写作计划和主要内容。通过探究,来阐明鲁迅对编写中国文学史的观点和方法,可供我们今天编写中国文学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台湾海峡两岸的学者先后撰写了有关台湾现当代文学的简史、简述、概观和纲要,但还未见有一部系统的、完整的、通史性质的台湾文学史。因为这些简史、简述、概观和纲要,主要是介绍台湾现当代文学,对台湾近代文学,常常是数笔带过;至于台湾古代文学,更是未见有人涉足。然而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史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是台湾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历史发展的必然延伸。要真正写好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史,就必须追本溯源。因此,撰写一部系统的、完整的、通史性质的台湾文学史,已是台湾  相似文献   

20.
蔡靖泉所著《楚文学史》(以下简称蔡著),是《楚学文库》(此套丛书于1996年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之一种,展现了作者在文学史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成果。先秦的楚地文学创作是整个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楚文学的发展历史的探索,在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之外,也能通过比较而揭示出整个先秦文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蔡著分背景编、神话编、文学编三部分,从楚地的历史发展及其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方面来论析楚人的文化特色及其艺术精神的形成,并通过楚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