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劳动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本文对当前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交际》2009,(6):29-30
当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欠薪和裁员现象明显增加,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集体争议案件多发,劳动关系复杂多变,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如何及时处置化解矛盾,探索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是关系经济发展和企业稳定的大事。工会切实发挥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既是工会履行自身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化解社区与职工双方矛盾的关键举措,更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和目前劳动关系的要求看。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戢立华 《现代交际》2014,(10):59-59
贯彻落实《吉林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管理办法》精神,严格按照《吉林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实施方案评估细则(试行)》要求,积极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实践,就如何在党工共建平台上,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夏凡 《职业》2010,(29)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也正经历着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企业和劳动者开始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劳动争议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更是大幅度增加.在显性劳动争议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和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包茹婷 《现代妇女》2014,(5):271-271
农民工工伤认定是关系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农民工工伤认定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在确认劳动关系时,要依据形式标志和实质标志进行判断;要根据劳动关系争议性质配置劳动关系确认权。  相似文献   

7.
黄乐平  朱茂林 《职业》2008,(2):40-4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琴琴  付麟 《现代交际》2009,(2):96-108
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从传统的中央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劳动关系日趋市场化、复杂化。与之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措施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在劳动关系经历重大变革的过程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2003,(7):42-43
问:我退休在即,与公司发生了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问题的争议,这属于劳动争议吗?我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执行劳动法规,履行劳动合同以及其他劳动问题所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方面的纠纷。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是《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都属于劳动争议。这里的“保…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交际》2009,(6):27-29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许多企业因经营困难而裁员减薪,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最主要的途径和力量,如何快速妥善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当然,由于社会职能划分的不同,两者的关注重点及其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大量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来说,仲裁机构的“拦截”作用应该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而如何强化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审判的有机衔接,如何构建裁与审的有效对接机制,以形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合力,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缓解诉讼压力,则是法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期“调查&#183;视野”栏目聚焦上海市青浦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青浦区法院携手应对劳动关系危局的方略,希望“青浦经验”能有助于读者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邵爱国  李锐 《职业》2014,(35):48-48
本文认为,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会导致企业基层员工离职,并恶化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有助于控制企业基层员工离职率和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对于打造和谐劳动关系而言,开展有效的班组长培训是一个重要抓手,而要开展有效的班组长培训,则需建构在班组长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周斌 《职业》2013,(34):48-50
回首2013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败诉,争议的原因日趋复杂,诉求标的越来越大。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劳动关系双方是否能做到诚实信用,依法办事,遵章守纪,规范履约。我们以“回放”的方式,解读几则劳动争议案,以期引起职工与企业的关注和警醒。  相似文献   

13.
黄乐平  朱茂林 《职业》2008,(4):40-4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既有稳定灵活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对《劳动合同法》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用人单位能够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与发达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为劳动者所设定的实体权利并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者所享受到的实体权利比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者要多,究其根本,根据程序法“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原则,我国的法律法规所设计的劳动争议处理救济程序不尽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改革开放50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本身的完善,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实体权利救济,从而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庄严 《职业》2008,(7):27-27
员工因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原因而离开用人单位的行为,产生了员工的流动。与之相对应,用人单位针对员工的流动也采取了种种管理措施。在实践中,大量的劳动争议在此过程中发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仅存在于员工入职时,也存在于离职时。妥善处理好员工离职问题,对双方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宗旨,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肖元真  惠子 《社会学》2008,(2):22-27
劳动关系是工业时代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及其具体体现。我国新《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们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两部法规的颁布施行,对于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用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及能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之 《职业时空》2013,(6):105-108
每年我国有大量的实习生参与各种工作,当然也会遇到各种纠纷。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却从未明确规定过实习生的法律地位,在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甚至工伤时,各地的纠纷解决和赔偿适用也各不相同。文章从实习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特征比较入手,分析了实习关系与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的异同,论证了实习关系应当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以及将实习关系列入特殊劳动关系立法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完善实习关系,减少争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2008,(7):5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在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体系、延长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确立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制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