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指引生活的设计",文化选择是有设计的活动。文化选择离不开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选择历史上,有四次大的文化自觉意识觉醒。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首先要树立文化存在的辩证法意识;其次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自觉投入文化交流与对话之中;最后要自觉推进文化的内源发展,形成中国文化的现代气派。  相似文献   

2.
潘静  张春平 《社科纵横》2015,(1):161-165
中国百年大学的文化研究正备受重视,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百年大学呈现共同的文化特征,面临相同的文化困境,需要寻找相近的文化出路。适应性是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百年大学文化的建设路径。文化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四种方式来实现,并将导致矛盾共存、适应融合和优化替代三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立 《社科纵横》2013,(10):141-14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理性认知,对构建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和谐社会建构的"文化自觉"即是寻求一种社会和谐的文化根基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自觉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我国文化建设目标。在世界的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代,倡导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文化归属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实现文化理性自觉的前提,彻底的文化批判精神是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自觉的重要环节,而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凝练民族文化精华、提升民族文化品格,则是实现民族文化高度自觉的确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文化自觉的实质是自知、自主。文化自觉的最高境地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文化自觉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着、呈现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近年来,国家政府很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要在国际上竞争离不开文化产业,所以我们就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亦属罕见。中国文化产业不懈前行彰显了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但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思想探微——谈文化自觉及对文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社科纵横》2010,25(7):145-146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和文化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如"文化自觉"理论、"差序格局"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从文化自觉理论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文化自觉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他的"文化自觉"理论,从中可以看出费孝通思想理论的深邃.  相似文献   

7.
姜华 《求是学刊》2012,39(2):32-36
文章探讨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问题与现代性、西方世界文化普遍性的内在逻辑,反思韦伯关于德国文化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所具有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应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温朝霞  杨师帆 《探求》2013,(2):89-96
振兴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立一个具有共处守则的和谐社会,需要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州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就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体现了广州对国际大都市发展格局的“文化自觉”,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宋振文 《社科纵横》2008,23(10):127-129
电视文化是现代传播中最重要、最有效、覆盖面最广的声像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电视文化思潮,电视工作者任重道远.坚持文化自觉是电视工作者的社会良知与文化责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和国家电视文化安全观等观念是电视工作者文化自觉的前提条件.坚持电视文化创新是电视工作者文化自觉的核心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邹雨彤 《社科纵横》2013,(1):226-227
文化自觉是对所处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即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文化。大众文化则是文化自觉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公众所接触到的文化形式。对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反思。从哪些角度来认识大众文化,又如何反思大众文化是文化自觉发挥实践作用必须解决的问题。寻求对大众文化进行文化自觉的方法和途径,运用文化自觉成果引导和塑造健康的大众文化氛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苗伟 《社科纵横》2012,(9):127-129,141
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的本体存在,也是最能发挥人的力量、智慧的地方。文化优化便是最好的证明,它是人类主动地、自觉地调试、改变文化自身,以此实现自我命运掌握的实践。文化优化集中反映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主体地位,它通过发生机理、存在依据、理论优势、实践阈限等方面的承诺,证明其存在的正当性。文化优化具有参与文化创造,实践文化自觉,追求文化进步,克服文化异化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邹广文 《创新》2014,(1):5-8,13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提出"文化中国"蓝图构想恰逢其时。文化中国的发展目标首先要"接地气",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文化中国建设要在凝聚中国精神,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凝聚社会道德和构建民族信仰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沈宝莲  谢拓  曹芳 《唐都学刊》2013,29(2):49-52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全球化时代,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缺失,高校德育要承担起培育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使命,教育和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坚定信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体认和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实现"以文化人"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5):111-116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在当今文化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况下,要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就必须给中华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只有充分地了解和认清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才能在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中更自觉地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从而使我们的文化更加根深叶茂,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5.
耿菲菲 《学术交流》2003,(6):118-121
中国文化上的两难困境 ,即传统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文化学上的深层意蕴也就是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进化主义的对立。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现代化 ,而且还包括文化的现代化 ,而文化的现代化实质上也就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要走出这一困境 ,我们必须超越旧有的思维方式 ,才能实现现代化观念上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的腐败已经不是少数几个人的问题,几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不但有非阳光政治的不合法腐败,更有阳光下的腐败,最令人担忧的还在于老百姓对待腐败既憎恨又艳羡的的矛盾心态.这种中国特色的腐败,表面看是由社会转型期经济的无序、政治的不规范、法律的不健全所导致,表象背后实则是文化的困境使然.从文化视角来解读腐败,旨在透过“腐败越反越多”的表象,找到反腐败的政治法律制度供给不足背后的深层因由以及廉政制度实施的文化障碍,从而使我们认清公民文化和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使每一个公民对于腐败能有一个基于权利和自由层面的理性认知和价值觉悟,使全社会对待腐败的抵制和惩罚能有一个深刻的文化自觉,这样,我们的反腐败才能通过走出文化的困境为制度反腐奠定牢固的社会根基,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廉政制度供给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马林芳  王建平 《探求》2005,(6):70-72
潮汕文化是以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为底蕴、海洋文化为特色的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在环境和人口、经济与技术、文化创新与文化移入、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潮汕文化也同样面临文化适应与整合的现实。在此过程中,应强化积极的文化自觉和理性的批判意识、贯注积极的人文关怀,同时借积极的心理调适适应文化震荡带来的反差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文化领导权理论指出:夺取和稳固政权必须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获得的基本前提是民众的同意,依靠的主力军是有机知识分子,文化领导权的获得充满了斗争和妥协。党和政府要在农村区域获得牢固而持久的文化领导权,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就必须牢固坚持AIE建设、培育乡村有机知识分子、再造农村文化自觉和自信,同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也要有所坚守和适度退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诸多成就与共识的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所亟待解决的深层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这种延缓甚至阻滞的成因,很大程度上基于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所遭遇的困境,尤其是对文化内涵、文化模式、文化转型等基础性问题的理解。唯有对文化内涵等文化哲学元问题展开深入的前提性批判,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哲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化。对文化内涵的不同理解,也就决定了对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文化哲学理解范式的差异。文章力图阐明作为一种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的文化核心是“人化”,是将人“文化”化,是自觉非自觉地、历史地建构起的“人的形象”。作为实践活动产物的文化彰显了人的创造性、超越性、实践性维度,塑造的是美德的人、自由的人、完整的人之形象。而以此文化内涵为根基所建构的文化哲学,指向的并非是诗者的呓语,而是现实世界的实践。文化哲学是“文化的乌托邦”,这种乌托邦并非奠基于虚幻的乌有,而是基于现实的实践,其生命力就在于对人与社会完善性的超越性追求与历史性实践。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基于文化领导权理论提出了一条总体性、内在性的、渐进性的文化变革途径,这一理论突出了知识分子在实现文化变革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化困境普遍化的当今时代,文化变革已经具有了直接的社会变革的意义,通过知识分子化获得文化领导权也几乎成为社会变革的唯一途径。因此,为了能够引领文化变革,知识分子重要使命就是克服自身严重的分化状态,使自身和社会实现知识分子化,从而克服文化困境,进而推动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