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良弢《叶尔羌汗国史纲》评介[韩]金浩东著邹劲风,李幸源译一本书作者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已出版有《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和《西辽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可见作者是一位活跃的中亚史学者。这次,其关于叶尔羌汗国...  相似文献   

2.
评《叶尔羌汗国史纲》刘正寅叶尔羌汗国时期,即明中叶至清初,是西域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包括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内的中亚地区各近代民族最后形成,同时该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亦发生着巨大变化,对近代社会产生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 从东察合台汗国到叶尔羌汗国 叶尔羌汗国是由东察合台汗国演变而来。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封建的察合台汗国,至14世纪中叶分裂成为东西两大部。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继承者曾致力于恢复汗国的统一,几次出兵河中地区,虽建立过短时间的统一汗国,但以失败告终,只能保持在东部的统治。人们把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后裔统治下的地域称为“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由巴鲁刺思部异密(又译为艾米尔,意为首领、将军)帖木儿及其后裔统治,史称“帖木儿王朝”或“帖木儿帝国”。  相似文献   

4.
一位汉族音乐家,一位维吾尔族民间老艺人,在古老的叶尔羌河流淌过的土地上,历经数十载,为十二木卡姆抖落了历史尘埃,揭开神秘面纱,使之带着美丽和魅力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5.
神韵──记著名导演王炎执导《阿曼尼萨罕》本刊记者王晓辉,刘增林一曲悠扬悦耳的歌声,吸引住了蓝天上的白云,久久地俯视着叶尔羌河畔那位牧羊姑娘。碧绿草原上的羊J[,像婴儿在妈妈怀抱里听着那醉人的歌谣,吸吮着甘甜的乳汁一般,一边起劲儿地啃着飘溢清香的草芽,...  相似文献   

6.
《寻求真理者之友》(Anīs al-Tālibīn)是一部用波斯文写成的穆斯林圣者传,成书于公元1696年前后。书中记述了明末清初西域伊斯兰教宗教领袖们的业及黑山派、白山派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叶尔羌汗国统治下的天山南部地区的政治、社会状况,是一部重要的穆斯林语文史籍。 作者沙·马合木·本·米儿咱·法齐勒·楚刺思(shāh Mahmūd ibn Mīrzā Fāzil Churās)出自叶尔羌汗国权贵、重要的军事封建主家族——楚刺思家族,而这个家族的代  相似文献   

7.
叶尔羌河畔的“状元县”:莎车肖鹏飞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全国第二大内陆河──叶尔羌河穿境而过,这就是古丝绸路上历史悠久的重镇之一──莎车。莎车县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有耕地126万亩,灌溉面积178万亩,是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关于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见都拉之父为阿拉伯布教先驱或秃黑鲁帖木尔七世孙的说法并不可靠。额贝都拉前之四世皆为哈密伯克,是土著维吾尔人,叶尔羌汗系在哈密的统治结束之后,额贝都拉以土著伯克的身份服属于准噶尔,成为噶尔丹任命的达尔汉伯克,开始崛起。噶尔丹东侵喀尔喀蒙古后,哈密成为其供给基地,维吾尔人不堪侵扰,颇见都拉遂接受清朝的招抚,背准投清。额贝都拉投清,对噶尔丹及其残部的覆灭,对清朝统一新疆的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奠定了其家族在新疆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使哈密成为其家族的世袭领地,哈密长期保持着土司制性质的札萨克旗制和落后的农奴制生产关系,从而影响到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清在天山南路推行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南路是以维吾尔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十八世纪中叶清统一新疆后,在这一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民族问题。关于乾嘉道年间清在这一地区所推行的民族政策,曾向吾和日人羽田明等已有些论述,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讨。 天山南路在清文献中又称“回疆”或“回部”。清在这一地区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维吾尔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难达共识。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方法论问题,而不是史料的缺乏和理解的歧异,进而针对《维吾尔族简史》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源”与“流”、“形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辨析。指出维吾尔族的族源是丁零,而形成则是在回鹘汗国时期,喀喇汗王朝和叶尔羌汗国时期是维吾尔族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一、汗国的体制 叶尔羌汗国的体制,基本上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的体制。“蒙古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全蒙古百姓都是他们的臣民。按照分配家产的体制,成吉思汗将百姓分配给诸子、诸弟。”“蒙古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  相似文献   

12.
曲嘎尔羌岩画(原称“恰克桑”岩画)地处西藏自治区阿里日土县多玛区所在地南面一天然岩洞外壁上(见图1),1985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发现并公布于世。由于该岩画所表现的内容颇有特点,自被发现之日起便引起了人们的格外关注,大凡有关西藏岩画内容的著述与文章总会涉及到它,本文也想就曲嘎尔羌岩画谈谈看法,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3.
“世界屋脊”上塔吉克族的婚俗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的我国塔吉克族,青年男女到了结婚年龄,彼此表示爱慕之心的方式非常有趣。通常,男子在送给情人的衣物等礼品中,有的就装一根烧了半截的火柴棍,表示爱情的火焰已经将他的心灼伤;女子在送给意中人的...  相似文献   

14.
赵晓宁 《民族学刊》2022,13(7):50-56, 143
表征的空间是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重要议题,但在民族村寨领域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民族村寨空间生产是关于空间-人-文化三者共存秩序的复杂建构过程,其中村民弱小、碎片的空间实践机制研究有待加强。本文以一 个移民羌村为案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从空间生产的微观视角出发,对羌村的居住信仰、释比信仰、习俗信仪、羌年祭典四个方面信仰习俗的空间化表征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在空间-人-文化三元互动中,羌民弱小、碎片化的空间实践使特定信仰习俗得以自洽地存续,新村表征的空间背后既是羌民“化他乡为故乡”的主体性呈现,更是羌民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持守。  相似文献   

15.
塔吉克族     
历史渊源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41028人。塔吉克族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使用维吾尔语。塔吉克族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文化悠久。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若干世纪,操东部伊朗语的部落分布在帕米高原东部的部分,就是中国塔吉克族的先民。“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该词的原意为“王冠”。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设西…  相似文献   

16.
1959年冬,在新疆婼羌县米兰古城出土了用汉字书写的三首诗《诉豺狼》、《忆学字》、《教子》,诗后署名坎曼尔,作于唐元和十年、十五年字样。还有一个白居易《卖炭翁》的手抄件。出土原件现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据推断,坎曼尔当是我国唐代回纥族诗人。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伊朗语民族除了塔吉克族和奥塞梯族以外,还有一小部分伊朗语民族集团居住在外高加索和塔吉克共和国的俾路支,他们是:库尔德族(116000)、塔特族(22000)和塔雷什族。1.塔吉克族苏联的塔吉克族大约有290万人,其中77%居住在塔吉克共和国,占该共和国人口的59%。此外,还有59.5万人住在乌兹别克共和国,2.3万人住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毫无疑问,塔吉克族是定居中亚最早的民族,是古粟特人和大夏人的后裔。除了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的高地塔吉克族以外,他们受古代伊朗文明的影响没有乌兹别克族明  相似文献   

18.
一个晴朗的夏目,我们从绿草如茵的山坡登上了拉萨市北面的根培乌孜山。山下如绿毯般展开的就是拉萨河谷地,而远处的拉萨河恰似一条银带镶在这绿毯的南缘。谷地中央突兀而起的布达拉宫的金顶熠熠生辉,仍是那样引人注目。然而,俯视拉萨并不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我们想要寻找一处拉萨穆斯林的最早遗迹。 那是一块浑然天成的岩石,就像东西平铺的一块礼拜毯。相传在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时期(1617~1682年).一位伊斯兰教阿訇从克什米尔来到拉萨,穆斯林尊称他为“辟尔·叶尔古柏”,“辟尔”系乌尔都语“尊贵的人”之意。那时拉萨虽有  相似文献   

19.
羌族     
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共有人口102,768人。茂汶羌族自治县是羌族最大的聚居区。羌族的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古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迁到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羌族。羌语属汉藏...  相似文献   

20.
卞思梅 《民族学刊》2018,9(2):45-51, 110-113
20世纪上半叶葛维汉对中国西南及羌民宗教研究的论述,体现了葛维汉从传教士转变为人类学家后其宗教研究的学术理念。同时,葛维汉对羌民宗教的研究是他对西南甚至中国宗教研究的图景里的一部分,羌民宗教与中国宗教之间是类似“中国宗教之树”一样的互为根叶,互相影响的关系;应该注意葛维汉羌民宗教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马纳”“神”“鬼”,这些概念体现了葛维汉在当时东方主义话语下的“西南视野”宗教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