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艺术自律与艺术革命--马尔库塞的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即"异在".艺术的"异在"也就是指艺术对现实的"异化"关系.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的"异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艺术的"异在"性是凭借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来界定的.艺术由于"异在"而蕴藏着的对现实的否定力量,具有革命的潜能.艺术要真正实现艺术的革命潜能,必须塑造人的"新感性".艺术消亡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艺术终结论 "的焦虑表明了当代西方艺术陷入了困境,其实质是现代艺术出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危机:情感的危机和表达的危机。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和美学的观点看来,"艺术终结论"表达内涵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去人性化"走向极端,艺术终结的不仅是人性化的内涵,终结的还有艺术的形式。"艺术去人性化"违背了艺术使生活更美好的人类学意义,也隔断了艺术与人性的脐带关联。所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以人类学概念"人工制品"重置艺术的人性化内涵,解驱尘嚣弥漫的"艺术终结"魔咒。  相似文献   

3.
情感与形式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人们试图通过回答两者的关系来解决艺术的本质问题.贝尔反对传统的形式和内容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朗格在贝尔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艺术从本质上是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这两种艺术观点对西方艺术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两者都没有解决情感的本质问题.事实上,艺术中情感与形式都来自现实生活,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生成的,而艺术则是人的自由本质的感性直观.  相似文献   

4.
林纾最重要的古文论著<春觉斋论文>,集中探讨了古文审美艺术的诸种内涵与形式,其中尤以意境论最具特色.林纾以"意境"为"文之母"--古文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以"真"为核心,以高洁诚谨为上,以诗书、仁义及世途之阅历为造境不可或缺之前提,最终塑造兼具"海阔天空气象"与"清风朗月胸襟"的审美至境.同时,林纾还是将意境论移至古文并进行具体阐述的第一人,其理论是对中国古典意境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深化与扩展,因此,在中国古典散文审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写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一种别样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坚决地贯彻了诗人"三美论"的艺术主张.正是这首诗,让读者同时看到了诗人的伟大灵魂和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的文学艺术——对“艺术终结”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迈向数字化的21世纪之时,高科技已经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艺术.技术和艺术联姻,生活与艺术的距离被抹平,由"读纸时代"向"读图时代"转移,现代的新型艺术形式形成了对于传统经典艺术、高雅艺术样式的冲击和挤压.于是,"艺术终结"论日益强烈.通过从艺术与人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数字化时代艺术的前途,指出数字化既给艺术带来冲击和挑战,又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长点,我们应该运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艺术并没有终结,而且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7.
六朝书法美学在汉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向展开和细化,理论潜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个时代的书法创作处在积极拓展艺术表现可能性,追求变化多样、趣味丰富的历史阶段。与此相应,书法美学在创作论上总结了多种艺术创新途径。其中尤为强调从自然中获得的涵养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在作品论方面,既强调变化多姿的妍媚之美,又注重自然而然的效果,两极兼顾,形成"尚韵"的时代风貌。书法品评也日益具体化和客观化,理论探索与书法实践逐渐形成互动。"神"和"品"两个范畴的出现,表明书法艺术在形式创造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已越出可视的形式本身,由实入虚。无论是创作论、作品论还是鉴赏论,都贯穿着自然主义精神,它呈示出中国书法乃至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唯美主义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虚浮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驳,它与哲学、美学上的艺术非功利、艺术自主论有着联系,但它对艺术的超现实性的强调无疑应该归功于王尔德.而在他的实践中,在对"美"的享乐中,王尔德的艺术理想却最终还是堕落于消费主义的滚滚红尘中.正如詹姆斯所说,唯美主义者表面上的艺术追求以及华丽的风格最终成为一种世俗和高度抽象的符号代表,是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或"语词的商品".在宣扬唯美中遭遇消费的艺术家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其尴尬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游戏观可以概括为"虚拟"论,即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其艺术观可以概括为"梦幻"论,即艺术是经过改装并符号化了的可供社会成员共享的梦幻.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是一种符号性、社会性的精神游戏.这就是弗洛伊德眼中的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由于弗洛伊德考察游戏和艺术现象的视野不够宽广,他的游戏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普适性与合理性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将"规范——背离"作为一种理论建构模式引入文论研究始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这一模式指导下,俄罗斯形式论派对"文学性"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然而,由于极端重视"背离",而在很大程度上轻视、甚至忽视了"规范",这一不足极大限制了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在文学性探索上所达到的高度;俄罗斯形式论学派解体后,布拉格学派的扬·穆卡若夫斯基一方面继承了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对其不足进行了批判:早期,他运用"前推"来对"背离"的方式进行描述;后期,他对文学、艺术中的规范类型进行系统研究,将"审美规范"问题提到本体论高度,并论证了这一概念在美学中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从而更加辩证、深刻地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发展既表现为实体法的演变与完善也表现为程序法的进化和发达,就程序法的发展而言,我国的程序立法并未带来应然效果,程序上的形式主义在选举程序、审判程序和行政程序上都有较明显地表现.这主要是法律程序本身不完善甚至缺乏正当性的要求,程序工具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克服程序中的形式主义需要我们全面关注程序价值,宣传程序正义思想;继续完善程序立法;强化程序观念、建立程序责任.  相似文献   

12.
形式主义是片面追求形式而不问实效的一种自欺欺人的作风和思想方法。其实质就是违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它损害党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力戒形式主义 ,必须加强党性教育 ,克服官僚主义 ,真抓实干 ,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3.
艾伦·卡尔松对形式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艾伦·卡尔松对自然审美欣赏和评估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做了持续批判.他认为,形式美趣味是大众偏好,形式是自然对象的主观特性和表面特性.这种批判揭示了自然审美形式主义的内在局限,为正面强调科学知识在自然审美欣赏中的作用奠定了逻辑基础,对深化自然审美欣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卡尔松对形式特性的主观论证和表面论证之间尚有逻辑矛盾,具有从反形式主义发展到反形式的倾向.综合中西思想资源,"形式"概念有三种内涵,自然美学的正确选择应当是一种既超越形式主义、又承认形式要素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先验美学强调美只涉及形式,不涉及概念,也无涉存在、内容及利害,它仅仅是对象的形式合于主体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要求和谐活跃运动这一目的而引起人的愉快。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康德美学的专家认为其先验美学是形式主义的。这种结论是对康德先验美学的误解甚至曲解。事实上,康德先验美学正是对形式主义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理论,其源头可上溯到德国的康德美学,是唯美主义者把艺术(尤其是诗)划归为康德所说的纯粹美的领域的结果.文章循着康德关于纯粹美的论述的逻辑,从艺术不同于功利与道德训诫、艺术不同于科学知识、艺术的价值重在形式和重在用语言再现感官的印象三个方面,对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理论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整理.  相似文献   

16.
俄国形式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基点:一是类比于语言学,从所谓“绝无争议的材料出发”,一是坚持诗学的艺术本质,于是对“词汇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乃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俄国形式主义所称理论诗学的研究是侧重在语音、韵律、词法、句法与词义这个方向上展开的;然而,即使在俄国形式主义共时态的理论诗学的范围中,也仍然有着历史观念的渗入。材料、程序、风格,这三个词大体构成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一个最简括的基本的概念系统。俄国形式主义对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两点主张:一是用形式消灭内容,二是将内容归结为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论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科学化努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俄国形式主义流派在建立科学的文艺学体系过程中所显示的内在矛盾及局限。认为它在反叛传统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的同时又扛起了科学实证主义的大旗,是一种着眼于文学形式、强调陌生化感觉的实证主义批评,并指出它在促进文学批评的科学性的同时丧失了活生生的人文精神,分析了由这种科学化努力所导致的科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以形式主义概念中一直模糊不清的"形式"一词为讨论对象,阐述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及"形式"和"文学性"(本质)的关系,建构了Form-form-content的框架,以此阐释了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中"形式"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证明可以用两个普遍适用的矩阵--在常数势区域传播波函数的矩阵和使波函数越过势不连续处的矩阵,对一系列势垒问题建立起1种精确的变换矩阵表述.用这种方法在讨论一些简单问题时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一些标准的结果,而且很容易将讨论推广到两个,甚至多个势垒(例如,Kronig-Penney势)的情况,有利于拓宽我们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文化的重建是教学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当前的幼儿园观摩教学显示,许多流行的教学策略表面上吻合某些教学改革话语,却不符合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精神,有时幼儿被"利用",人被异化为工具.儿童在这种教学中获得的是社会暗示性、机械记忆和表面的知识,失去的是率性、独立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意义和诗意在远离着教学.分析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回归教育的本体,对于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十分必要.提高教师的文化自觉,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