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政治教材在内容上往往有其滞后性,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根据情况充分地"活用"教材,就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如何"活用"教材?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与时事结合;借用舆论工具;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变轻松为严肃.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政治、地理、文化等环境条件来论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政策、经营环境、人力资源、进入模式等方面提出战略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加快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对当前"三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华"一词出现在晋武帝时期,渐为国人普遍接受和使用.具有地域、民族、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涵义,并应用在宫门、天文、殿名、官职、郡名等方面.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的入侵、华夏中心主义的解体,传统的"中华"涵义消退,代之而起的是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具有他们这个时代的特质,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既要从思想政治上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教育,又要在具体工作中注重班委会、班风和学风建设,同时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采用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作用原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支撑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独特的视野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作者基于“人类社会十分重视用制度来解决重要而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样一种认识,运用古今中外的许多实例,论证了中国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文章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性,并进而论述了它在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中所具有的地位,指出: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给中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以重要的影响。本文努力从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政治法律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寻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途径,提出应从完善制度和完善法制方面去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要建立财政、税收、资源开发,人才开发、援助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在法制方面提出了从立法、守法、执法到法制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要探究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关键还是要从长期以来民族研究应该是"政治化"亦或"文化化"的争辩中去探究,这其中就涉及到"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失语症"、中国话语权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民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客观实体,本身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进行民族研究,孤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脱离中国的语境,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临高语的"濒危"词语,绝大多数是一般词汇,而且基本上是单义词.从词性上看,大多数是名词性的,主要是物质文明方面的;动词性的也有一些,主要分布在习俗、医疗卫生和科举学校等方面;形容词一个都没有发现.其消亡原因是由于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已经消失,或很少出现,或改换了名称,消亡进程与说话人的年龄、居住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莫里森《天堂》中的"替罪羊"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原型批评的理论,从种族主义、暴力冲突方面探析莫里森<天堂>中的"替罪羊"形象,认为这一形象体现出莫里森对美国历史及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讽刺性模仿和颠覆,对种族优越论、暴力政治以及非裔美国人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